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1: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太阳像个魔术师,把蔚蓝的大海装点得波光lín lín。海面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从高处看,烟波浩渺,一望无际;而有时,海水就在你的脚边,轻轻絮语。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紧握拳头,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和曾经幼稚可笑的自己    。
②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    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③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    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A.离别   取决   而且
B.诀别   决定   固然
C.离别   决定   固然
D.诀别   取决   而且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元旦晚会上,七年级(1)班的同学竟然将话剧《屈原》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班主任喜出望外。
B.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外国友人们翻来覆去的那句经典老话——“中国功夫,Great!”
C.天气预报早已告知明早暴雪将至,大家各得其所,尽量让损失降到最小。
D.春天,小鸟最爱凑热闹,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呼朋引伴,嬉戏玩耍,像小孩子一样天真快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比赛的成败尤为重要,将决定着他能否进入下一轮面试。
B.黄文秀鞠躬尽瘁,用青春热血诠释了新时代不怕困难、奋勇当先。
C.新时代有着新挑战,中国青年要自觉践行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避免民众不生疑虑,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
B.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C.《金色花》是法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_______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7.填空。
①《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的“ ”点明了远游路线,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②《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 。”
③《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 ”写出了诗人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
⑤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
8、名著阅读。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 ”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橱,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 中的 ,写了衍太太 的事情,从中看出衍太太是一个 的人。
9.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1)班举行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他把张籍当作生平第一至交。
材料二: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咏却对同僚说“寇准奇才,可惜学术不足”。并直言劝说寇准“《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像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恍然大悟,勤奋学习,后成为一代名相。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这样直言相告。
阅读上面的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老师要求同学们弄清甲骨文中“朋友”字形的含义,请你仿照甲骨文字形“朋”的释义示例,写出甲骨文字形“友”的释义。
示例:“朋”的甲骨文字形像两串玉串系在同一根绳子上,形成一挂更大的玉串,引申为同类相好。
假如大家推举你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开场白。
二、阅读欣赏
(一)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0.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1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尊君在不 不:
②相委而去 委:
③下车引之 引: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
1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14.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5.选文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6.怎样理解选文中儿子看着窗外树叶飘落,母亲进来,挡在窗前这一细节?
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
“猝死”急救指南
①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②《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刊发的一份报告显示,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引用2009年的研究数据指出,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为54.4万,为世界之首。更为要命的是,大多数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之外,因此,当专业救护人员赶到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生命是完全无法挽回的。
④1963年,心脏病学家伦纳德·司彻里斯创立了美国心脏协会中心的CPR(心脏复苏)委员会,同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授权支持CPR。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正式组合为现代心肺复苏技术。
⑤(甲)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搏骤停或室颤(不规律地跳动)时,这个“泵”就停止工作了,全身会缺血。心脏就是这个工作原理,把血里面携带着的氧,运送到全身。当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缺氧坏死。
⑥心搏骤停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
⑦如何做心肺复苏呢 发现有人倒地,可参考如下步骤施救: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第二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重唤;第三步,若患者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第四步,看呼吸,而不是去听和感觉,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5~10秒,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是不正常呼吸(下颌式呼吸),就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第五步,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⑧胸外按压的位置:两乳头连接中点处(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约一张银行卡的宽度)。频率:每分钟100~200次。反复进行胸外按压直至拿到AED或急救人员到来。
⑨关于人工呼吸,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可以不做,因为未经训练的吹气既无效,还会使按压中断。应持续地按压,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越早进行电击,心脏重新跳动的成功率越高。
⑩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它小巧便携,使用简单有效。AED的出现使急救有望抓住“黄金4分钟”。
心搏骤停病人早期85%~90%的病因是室颤,医院外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ED。(乙)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
猝死者是救不活的,能救过来的是当发生呼吸、心搏骤停10分钟之内身边有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患者,因为2/3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身边没有医生,所以真正能救他们的是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
——《读者》2021.6,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说一说对心搏骤停患者,可以使用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有哪些。
19.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哪两段之间 请答出两条理由。
什么时候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呢 首先拍打患者并大声呼唤,患者没有眨眼、皱眉、呻吟等反应;其次患者胸部无起伏5~10秒,两者同时具备即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应进行心肺复苏。
20.从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
2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掉 为什么
(五)阅读《温暖的劈柴》,回答问题。
温暖的劈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第2期)
22.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的含义。
23.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2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
26、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母老,不远游”的理解。
三、写作
27.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答案
①lín lín粼粼 ②絮xù 2、D 3、C 4、A 5、C 6、C
(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8、《朝花夕拾》 《琐记》 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造谣 品德败坏、令人讨厌
9、(1)①交友要慎重,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要交真正的朋友。②朋友之间要真诚,能够直言其非,并督促改正。
(2)“友”的甲骨文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手是力量的象征,引申为协力互助。
(3)(示例)同学们,如今,我们有缘同窗共读,同风雨,共欢乐。今后,我们将建立起美好而纯洁的友谊,愿友谊之花怒放在我们的生命中。七年级(1)班“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开始。
10、“寒”字在此诗中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个“寒”字,烘托出一片离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1、诗歌寓情于景,景中见情,从表面上看句句写景,实质上是写作者送别好友后的留恋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全诗抒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12、①不:同“否” ②委:舍弃 ③引:拉,牵拉 ④顾:回头看
13、元方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小小年纪表现出“方正”之气。①他懂得“信”的重要;②他懂得“礼”的重要;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14、做人要有诚信。(或要信守诺言,懂得礼貌待人)
15.环境描写,暗示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渲染了萧瑟的氛围),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
16.这个“挡”的细节,写出了细心的母亲,怕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或:这是母亲有意的行为,怕儿子看到树叶飘落而触景生情,心生绝望。)
17.她是一个细心(体贴)、坚忍(隐忍)、慈爱(关爱孩子)的母亲。
18.①胸外按压;②人工呼吸;③AED(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
19.应放在第⑥⑦两段之间。理由:这段文字说明需要做心肺复苏的判断方法,承接第⑥段“心搏骤停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的内容,引出第⑦段如何做心肺复苏相关内容的介绍。这段文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0.(示例一)选择甲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心脏比作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心脏的工作原理。
(示例二)选择乙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治疗室颤的紧迫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不能删掉。“估计”是指对事物进行大致的推断,文中推断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为54.4万,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一是指赵大爷的帮助所带来的温暖;二是指“我”愧疚后感到了沉甸甸的亲情。
23.这句话写屋里冷,从侧面写出母亲在家里的无助与孤单,也为作者的自责埋下伏笔。
24.一是看到母亲蜷缩在被子里,不想吃东西,心里既难受又自责;二是赵大爷的一席话触动心扉,使作者感到内疚,对不住母亲。
25.赵大爷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照顾“我”生病的母亲,送劈柴给“我”;他还是一个心思缜密、考虑周全的人:他能发现母亲生病,叫“我”去生火,去他家拿劈柴。
26.示例:强调当父母老了的时候,子女更要对父母负起责任,尽量在父母身边尽孝,多陪伴和照顾他们。
27、示例 小 事
  夏,蝉未鸣。
微风徐徐吹过,阳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杈,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斑点。
奶奶骑着一辆电动车,我斜靠在她柔软的背上,目的地是菜市场。与往常没什么两样,嘈杂的闹市、熙攘的人流和满是油污的地板。
大妈们围在一起,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和奶奶走上前去,侧耳一听,内容大约是今天谁家的菜新鲜、便宜,问到新鲜的果蔬出自哪家,回答多半是老林家。
“老林是谁 ”我有些好奇。
奶奶骑着电动车,载着我径直向前驶去,一个围着围裙,拿着屠宰刀的大叔看见奶奶热情地打招呼,询问她到哪去买菜。
“去老林家买呀,她家菜好。”
“老林家,挺好的。”
“老林到底是何方人物 为何大家都称赞她 ”我对这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老林更好奇了。
最后穿过一道塑料门帘,我便下了车。
终于来到老林的摊位前,摊上摆满各色蔬菜,嫩得可以掐出水的上海青,亮油油的紫皮茄子,带着花的碧绿黄瓜……蔬菜果然是不错的,再看看摊主老林。一副普通的中年妇女打扮,浅色褂子裹着矮胖身材,再扎上个围裙,圆滚滚的,有点像一棵立起来的娃娃菜,放在人堆里也不显眼。
她圆圆的脸上堆满笑,可眼神有些呆滞。
她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却一无所获。
“妹妹,这些菜称好了。该给你二十五块。”奶奶一会儿工夫已经麻利地挑了几样菜,自行放在一旁的电子秤上称重。
老林的眼睛仍旧盯着前方。
“妹妹,再送我两根大葱好吧 ”奶奶说道。
“拿去吧。”老林语气平静,依然面带微笑。
奶奶将钱放到菜摊边的铁盒内,装好菜便拽着我往前方去。老林仍旧呆呆地盯着前方,没有看我们一眼。
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悄悄问奶奶:“老林是不是……”
奶奶叹了口气,说:“她瞧不见的。”
我有些意外。
奶奶匆匆走向下一个摊位,我频频回头,老林摊位前的顾客真不少,但都是自付自找。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读到的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个盲人报刊亭主,在他的报刊亭,顾客自取自付,钱从来没少过。
其实想想,这样的小事也挺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