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1.作者链接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等。2.背景回望
本文是鲁迅于1926年10月12日写的一篇回忆录,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受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离开北京到了厦门,此时他整理、撰写了10篇回忆性的散文,以针砭时弊,抨击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本文即写于此时。3.课文先知
文章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他的正直热诚,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对他的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达了不忘恩师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4.结构梳理5.写法特色
(1)脉络分明,言之有序。
(2)选取典例,表现人物。
(3)抓住特征,突出性格。jié jī cuò 匿 髻 杳2.词语积累
(1)__________:漂亮,本文是反语,用来讽刺。
(2)__________: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3)诘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标致 (2)油光可鉴 (3)质问并责备。
(4)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3.个性思考
“我”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表现在哪几方面?
【提示】抓住“怀念”二字,从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后的行为方面作答。
【解答】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的相片,多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行文线索
(1)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事线索又是什么?
【点拨】所谓线索就是贯穿于文章中的脉络。如果把文章中的材料比做珍珠,线索就是穿起珍珠的线。因此,线索在文章中起着贯穿全文的作用。线索安排的方法有: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事物内在联系为线索,以人物或事物为线索,以作者思想感情为线索。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但有的文章也有两条线索,即明线和暗线。【解读】记叙中心: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又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解读】①在东京的所见所闻;②在日暮里、水户的生活;③匿名信事件;④看电影事件;⑤弃医从文。这些材料是围绕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来组织材料的。2.形象塑造
(3)课文是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点拨】作者初见藤野先生,首先是听到了关于先生的一些小事,然后又亲见了先生的容貌、衣着、举止,感受了先生说话的语气语调,这些信息共同铸就了一个学者形象。【解读】(4)课文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品质?【解读】3.语言品析
(5)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提示】抓住关键词“实在”“标致”,从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方面分析。
【品析】“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是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6)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提示】抓住关键词“似乎”,从词语作用、抒发感情方面分析。
【品析】“似乎”表明并未真地出现,不过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样写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4.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是一种表现手法,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本文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几笔勾勒,十分传神,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也采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含义及作用
理解词语含义及作用是中学生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是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的词语含义及作用的理解。【典例】试理解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
嘴,居然睡安稳了”一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答案:“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1.含义: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作用: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3.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4.答题模式:“XX”一词在文中指的是……起到了……的作用。 【体验】试理解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加点词语的
作用。
答案:“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