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1 00:0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下列事件与该纪念日无关的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2.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两个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请问: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国同胞无辜遇难?中国抗日战争在哪一年取得完全胜利( )
A. 10万、1931年
B. 20万、1937年
C. 30万、1945年
D. 40万、1949年
3.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中国参战的军队是( )
A. 刘邓大军
B. 新四军
C. 国民党李宗仁部队
D. 八路军115师
4.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产生的历史作用是( )
①推动了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②有利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③促进了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④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
A. 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 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 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 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6.下图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个罪行指( )
A. 南京大屠杀 B. “三光政策” C. 细菌战 D. 旅顺大屠杀
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组织的大战役有(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长沙会战
8.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七七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0.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再现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丁说:“时间发生在1940年8月。”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他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关键词:1940年、华北平原、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相关事件(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挺进大别山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之所以修建在卢沟桥,其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军队在此进行了英勇抵抗
B. 日本在此屠杀了大量中国军民
C.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文献在此
D.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13.下图是1937年12月日本《日日新闻》的报道,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这一罪行是( )
A. 柳条湖事件 B. 八一三事件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 平津战役    B. 淞沪会战   C. 渡江战役   D. 百团大战
15.《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淮海战役 D. 百团大战
16.促使民众觉醒,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八事变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7.由李宗仁指挥的,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8.“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  )
A.彭德怀 B.叶挺 C.邓小平 D.刘伯承
19.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莫定了重要基础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0.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浴起抵抗。这就是著名的(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二、非选择题
21.1936年12月,张学良说:“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实现承诺,12月12日,他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张、杨接受了共产党的什么主张?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解决方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方针?
(3)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22.下列两段材料是关于日本再次修订教科书的资料:
材料一:日本在1997年使用中的5种教科书记述有日本军队在中国北方地区为消灭抗日势力而实行“三光政策”(日语为“三光作战”,即烧光、杀光、抢光),新版教科书记述有关内容的则只有一种。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1997年版教科书的记述是“占领了首都南京,据说当时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新版教科书则有4种把被杀害人数改为“大量”,其中有两种新版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三光政策”发生在哪场战争中?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取得重大胜利的是哪次战役?
(2)材料二中提到了南京大屠杀,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于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举行,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何年何月?屠杀无辜军民多少?
(3)假如你是中国的外交官,对日本修订教科书等美化侵略的行径,将如何面对?
2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4.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警醒。
【赏析图片﹣﹣见证历史】
(1)结合图1、图2,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的名称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
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3年来,我们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以民族之力矢志复兴。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决心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3)“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史实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归纳提炼﹣﹣学法整合】
你认为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还有哪些?
答案
1-5DCDCA 6-10ADDDC 11-15CDDDD 16-20CCACD
21.(1)“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逼蒋抗日。
(2)和平解决;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2.(1)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
(2)1937年12月;30万。
(3)①谴责日本美化侵略的行径;
②警告日本右翼分子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③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创中日外交新局面。
23.(1)学校:黄埔军校。成果: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或西安事变)。
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或人民战争);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24、(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中共七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南京大屠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提高我国的综合活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阅读书籍、上网搜寻、寻访古迹、参观历史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