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进盒里、kuānɡ__________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lāo__________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__________干了duò__________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zhōu________吃。
2.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动词。
(1)他们在长杆上__________一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__________下来,一抱一抱__________回家去,柳叶儿__________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2)我赶紧把裤带__________紧,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上__________口唾沫,__________住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__________进脖子,__________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不卷缩;不皱)
B.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形容有些凉)
C.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D.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独自)
4.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B.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C.于是,我从这三个“零”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D.“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5.快乐学习吧。
(1)巧联妙对。
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根据本课内容编写的,请你根据当今的社会现实拟写下联。
上联:忆往昔,岁月艰难,少年不知愁滋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仿拟。
请你仿照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任选一种植物,写出你对它的感受。
示例: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坛品香。
“柳叶儿”在宋学孟的眼中首先是救命粮,但在更多的古代文人心目中,它还有更丰富的含义,请写出两句咏柳的名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做一做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6~8题。
野蔷薇苔
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
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孩子一样将它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吃掉。别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的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
朱元璋小时落难,吃过野菜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膳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
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为家里省点儿粮食,起码也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
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它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
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6.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末尾说野蔷薇苔味儿甜是借助感觉转换表现野蔷薇在童年生活记忆中是最美妙的事物。
B.作者难忘野蔷薇是因为它的花多姿多彩,苔鲜嫩翠绿,既具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
C.文中两次使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生活和朱元璋的童年情结对比是为了表现人都有童年情结;将童年生活和现在生活对比是为了强调人必须有忧患意识。
D.作者思考将来“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是呼吁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E.本文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不要忘了过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答案解析
1.答案:luō 筐 捞 zuàn 剁 粥
2.答案:(1)绑 割 运 捋
(2)勒 吐 抱 滴 滚
3.【解析】选D。“兀地”意思是“突然”。
4.【解析】选D。本项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其他三项表示语意的省略。
5.(1)答案(示例):看今朝,生活幸福,稚童低语尚言苦!
(2)答案(示例):对于菊,人们又是谱词,又是作曲,又是感叹它的淡雅,又是赞颂它的傲骨,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朵下来闻一闻。
(3)答案(示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解题时要在理解全文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还需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答案:对童年的事,永远怀着美好的回忆;在过好日子时,不要忘记苦难和饥饿。
7.答案:形成抒情式议论,点明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的主旨。
8.【解析】选A、C、E。其他两项显然和选文主题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