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试题:22新闻两篇(苏教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同步试题:22新闻两篇(苏教版七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3 22: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沧桑(cānɡ) 锐不可当(dānɡ)
B.金融(rónɡ) 镶嵌(qiàn) 举世瞩目(zhǔ)
C.崭新(zhǎn) 肃穆(mù) 缓缓降落(huǎn)
D.噙满(qìn) 媒体(méi) 江阴要塞(sài)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泻气 签定 纷纷贵退 永载史册 百年苍桑
错别字
改 正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
(2)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 )
(3)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 )
4.新闻的特点是“真”、“新”、“简”,就是“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下列语句各体现哪一点?
(1)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 )
(2)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 )
(3)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 )
5.综合性学习。
(1)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指挥渡江战役,表现出高屋建瓴的政治远见。假如你就在现场,就是百万渡江大军中的一员,你会有何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邓小平爷爷没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眼见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但他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香港身上全部体现出来。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遇到了他,你最想向他诉说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回答6~9题。
6.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导语”部分是_________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__。
7.“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表现了我军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一句中的“不料”应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0~13题。
卫生部: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存在比国外松的问题
中新网2011年5月13日电 中新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频道获悉,今日卫生部就食品安全标准及食品添加剂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卫生部明确指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存在内外有别,甚至比国外标准松的问题。
卫生部指出,按照WTO/SPS协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定,各国为保护公众健康,基于充足的科学依据,可以制定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由于食品消费及膳食结构不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各异,各国的食品标准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具有其科学依据。根据市场竞争或为了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需要,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和管理制度,国家鼓励企业这方面的行动。不同国家之间、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之间存在差异,都是客观情况,并将长期存在。
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世界卫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1962年成立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协调建立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加入WTO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以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为例,我国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项目和指标值的符合率超过70%。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同国家标准的比较,应当全面、客观,不应仅以个别标准或个别指标进行比较。例如在国外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过氧化苯甲酰等物质,在我国属于禁止使用品种。总体上讲,我国正在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逐步清理完善形成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基本符合或接近国际食品法典标准。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食品安全建设取得了较大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食品标准间还存在交叉、重复、缺失、标龄长等问题。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食品安全标准清理完善工作,力争尽快完成标准清理,形成统一、协调、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10.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什么各国可以制定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为例,我国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项目和指标值的符合率超过70%”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基本符合或接近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一句中的“基本”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噙”应读作qín。
2.答案:泻——泄 定——订 贵——溃 苍——沧
3.答案:(1)记叙 (2)议论、抒情 (3)议论
4.答案:(1)真实性 (2)及时性 (3)简明性
5.(1)答案(示例):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滚滚长江水,或许会有瞬间的惧怕。但当看到自己的战友为了取得战役胜利不顾一切向前冲的时候,惧怕也就烟消云散了。于是我也加入到渡江的行列中。
(2)答案(示例):邓爷 ( http: / / www.21cnjy.com )爷,您好。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祖国。对它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一切都按您的构想,让香港平稳过渡。祖国人民永远记着您。
6.答案: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 电 1、2“20日夜起”至文末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7.【解析】此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说明国民党军队溃散无斗志,侧面表现我军的英勇。
答案:表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时,可以从“一方面由于……另一方面……”一句中概括提炼。
答案: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而国民党官兵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9.【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不料”是“没有想到”,有嘲讽汤恩伯之意。突出我军的锐不可当。
答案:“不料”突出战争形势发展迅速,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势如破竹。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新闻要素的辨析。标题即题目;导语一般是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主体部分是较详尽的叙述部分;结语一般是结尾一段。
答案:标题:卫生部: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存在比国外松的问题
导语: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存在内外有别,甚至比国外标准松的问题。
主体:(二、三段。)主要写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结语:(末段。)我国会尽快形成统一、协调、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11.答案:由于食品消费及膳食结构不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各异,各国的食品标准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回答时从“以……为例”“超过70%”来确定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时,一般按照以下模式:词语本身表达的意思,去掉后表达的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不能删去。“基本”说明大多数、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分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但也存在不符合的现象;如果去掉,就变成肯定语气,与实际情况不合。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