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4 08: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自己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对民族战争的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可以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
同学们预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并完成下表。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西夏

南宋
课内探究学案
问题探究一:宋、契丹与西夏、金的建立
1、唐与宋之间还经历了哪一个历史时期?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2、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
3、根据课本《辽、北宋、西夏形势图》、《金、南宋对峙形势图》,明确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所处的位置。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大概绘制,然后展示评比。
问题探究二:辽、宋、西夏的和战
1、宋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实现与少数民族政权和平共处的?
2、结合课本51页,请你分别从辽、北宋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三个方面对澶渊之盟进行评价。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宋钦宗的年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
(1)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率领的军队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2)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 “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3)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应如何评价此人?
问题探究三:找寻历史的结论
A:两宋时期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可适当联系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B:结合本课及以前所学历史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比较二者,谁是历史的主流?
(2)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怎样?
(3)延伸到我国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领域,主流是什么?
(4)延伸到国际关系领域,主流是什么?
(5)综合上面4个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毛泽东在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
A、赵构B、赵匡胤C、元昊D、阿保机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
3、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
A、辽B、西夏C、金D、蒙古
4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之处是( )
A、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     B、划定边界
C、宋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D、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5、辽、宋、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对立D、战乱长期不息
6、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重,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图
答案:BAADCD
课后拓展学案(超市化作业)
1、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和汴州是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批评了什么?请查阅相关资料,向同学讲一讲那段历史。
2、“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金庸老先生的《射雕英雄传》
《天龙八部》都以两宋为背景,你还知道那些与两宋有关的故事?找一找,向同学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