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1 20: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 6 课
课程标准: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时空坐标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五代
十国



北周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隋朝
一、隋朝兴亡
一、隋朝兴亡
历史定位: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盛极一时”表现:
国家统一
广设仓库
兴建洛阳城
开通大运河
“比至(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隋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汉王叛逆,“从反者十九州”,都城长安局躇西北,“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而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足”。遇荒年,关中经济难以供应时,君臣即领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工营建东都洛阳。
——据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
含嘉仓
产粮大区
政治中心
▲隋洛阳城模型
沟通南北
巩固统一
促进发展
徭役过度
加重负担
激化矛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唐)
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一、隋朝兴亡
开通大运河
广设仓库
三征高句丽
兴建洛阳城
(炀帝)内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怒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闻也。
——魏征等:《隋书》
一、隋朝兴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大业,这个昭示着杨广满腔抱负的年号,最终只过了14四个年头,一个新的王朝继往开来,中国历史即将走向又一个鼎盛的时代——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李渊与唐朝的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隆基


武则天
618
755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唐高祖
唐朝的繁荣在政治、经济、民族方面各有何体现?
思 考
唐太宗
唐玄宗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宋祁等《旧唐书》
材料四 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 ——王小甫等《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合作探究:研读材料,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
完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
开明的民族政策;
······
材料五 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她以半个世纪的努力,成功地扩大了相对于宰相的皇权,以独断专行的方式阻止了大臣势力的扩展。她重用庶族士人,结束了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族集团持续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表面上打破了唐王朝建立的常规与均衡,实际上维持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制度,并且深化了太宗以来的改革。 ——邓小南
“贞观遗风”
02
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03
改革兵制
01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盛·世·经·济
国际大都市
曲辕犁
唐三彩
筒车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观?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阅读教材,梳理唐朝对诸少数民族的政策,概括其主要处理方式及特点。
民族 地区 措施、政策、重要事迹
东突厥 西北 唐朝反击并消灭东突厥,草原各族奉唐太宗为“___________”。
后叛唐自立,为回纥所灭。
西突厥 西北 唐高祖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先后设置设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统辖天山南北。
回纥 北部 回纥灭东突厥。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_____________。
后政权瓦解,后发展为___________族。
藏族 西南 _____________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建_______________碑。
靺鞨 东北 靺鞨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封为_____________。
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怀仁可汗
维吾尔
文成公主
唐蕃会盟
渤海郡王
特点:政策开明,恩威并施,手段灵活多样
从战争到设置机构
册封
册封
和亲、会盟
阅读教材,梳理唐朝对诸少数民族的政策,概括其主要处理方式及特点。
唐对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这就构成唐的“一国两制”。
知识拓展——羁縻政策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民族迁徙+争战割据+各族同化
唐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战争统一+设置机构+友好往来+和亲联姻
+上层归附+经贸往来+文化影响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阎立本《步辇图》
唐蕃会盟碑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天可汗”的称号,百年内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阎立本的职贡图可谓神来之笔,不是充满敌意的边远蛮夷而是大国之外的使臣。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职贡图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影响: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管理
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长恨歌(节选)
唐·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原因
①中央: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概况
755年,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盛世落幕——“安史之乱”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影响:
政治上:唐朝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上: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由盛转衰。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集团不断争斗,朝政混乱。
牛李党争导致宦官权势增大,干预朝政。
政治腐败导致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
黄巢起义将领朱温降唐后,
篡位称帝,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观察右表,关于五代十国,
你有何认识?
实质: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周世宗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结语:中国历史具有连续性,“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的,留下的是一条螺旋形上升的轨迹。” 隋唐开放进取的政策造就了隋唐盛世,成就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座高峰。这充分说明了只有开放进取,才能实现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本课小结
隋唐的盛世衰亡对当今大国治理有何启示?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生产破坏、民不聊生
人民起义、618亡
隋朝衰亡
唐朝衰亡
外重内轻、朝政腐败、边防空虚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农民起义、907亡
1、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强大、以民为本
2、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坚持以法治国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
4、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拓展思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