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调查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进行简单归类。
(2)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生存环境。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明确调查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生存环境。
(2)初步形成关注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以及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教材P9的“想一想,议一议”,并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思考讨论鲁迅这段文字描述中说到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的栖息环境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想一想,议一议”中提出的问题,并分类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植物,昆虫和鸟类。
过渡:鲁迅先生身边有这么多种生物,我们身边有什么生物呢?我们应该怎么研究它们呢?除了上一节学习的观察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学生思考有关调查的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题——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新课讲授】
(1)明确目标
1.明确调查一般方法,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生存环境;
2.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尝试用调查法了解校园的生物种类,并对其进行分类。
(2)自主感知
过渡: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生物,有些生物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有很多是大家并没有注意到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某一个地方都有哪些生物,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11,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调查?调查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2.什么是样本?
3.调查有哪些步骤?
4.对调查到的生物应该怎么进行归类?
学生阅读课本P9-11的内容,在课本中划出相关内容,思考并尝试回答有关调查的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
1.明确调查的一般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P9页下方虚线框中内容,分小组讨论并归纳调查的一般方法。
各组按顺序由代表向全体师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小组间相互评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3)调查的过程中如实记录;
(4)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或者进行统计。
2.抽样调查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回答,补充:当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抽样调查(举例:人口普查、森林资源清查等)。
3.调查的步骤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P9页内容,师生共同总结调查的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5)归类;(6)整理。
4.实地调查和成果交流
教师提出调查活动的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方案,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成果交流。
调查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目的:了解校园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将其进行分类;
(2)分组:8人一组,包括一名小组长;
(3)要求:a.做好调查记录,如实记录,完成成调查报告。
b. 不许损伤校园的生物。
c. 要注意安全,全组同学集体行动,不许攀爬栏杆等等。
5.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后对生物进行分类:
(1)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与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两大类;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课堂小结】
1.明确调查的一般过程
(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3)调查的过程中如实记录;
(4)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或者进行统计。
2.调查的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5)归类;(6)整理。
3.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1)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与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两大类;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课堂练习】略。
五、板书设计
1.1.2 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
明确调查目的
选择调查材料用具
调查的一般过程 选择调查范围
分组
方法步骤 设计调查路线
调查记录
归类整理分析
按形态结构划分
生物的归类 按生活环境划分
按用途划分
六、教学反思
略。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