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 习题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短文两篇 习题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7:00: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第17课 短文两篇
1
2
3
4
知识导航
课内精读
课外赏读
新题专列
【字音字形】
痕(tái) 鸿(rú) 案(dú) 甚(fán) 德(xīn)
(zhuó) 清(lián) 隐(yì) (xiè)玩
有闻(xiǎn)
【词语解释】
1.是陋室(这) 2.有仙则(有名,出名)
3.有龙则(神异) 4.陶后有闻(少)
5.乎众矣(应当) 6.清涟而不妖(洗)
7.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8.惟吾德馨(品德高尚。馨,指德行美好)
9.亭亭净(竖立) 10.可爱者甚(多)
11.无案牍之形(使……劳累) 12.予爱莲(只)
13.出淤泥而不[沾染(污秽)] 14.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15.不可亵玩焉(靠近玩赏。亵,亲近而不庄重)
16.香远益清(益,更加;清,显得清芬)
17.陶后(鲜,少;闻,听说,听到)
18.菊,花之隐逸者也(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9.可以调素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20.无丝竹之乱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结构梳理】
陋室铭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 )。水不在深,有龙则
( )。( )是陋室,( )吾德馨( )。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 )耳,无案牍之(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名,有名
神异

只,只是
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使……扰乱
使……劳累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逝者如夫/是陋室 B. 可调素琴/投
C. 何陋有/康肃笑而遣 D. 吾德馨/手熟尔
D
3. 翻译下列句子。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 文章开篇以山“__________”,以水“__________”做类比,推
出“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主旨。(用原文语句回答)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陋室之环境清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陋室之人超尘脱俗,“________,
________”表现陋室之人生活情趣高雅。(用原文语句回答)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
阅金经
(3)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_________”,与前文的“_________”
相照应,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原文回答)
何陋之有
惟吾德馨
(4) 文末引用孔子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孔子的名言既巧妙地回应了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含蓄而耐人寻味地以君子自居,以居室主人德馨否定了“陋室”之“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环境清幽、交往人物脱俗和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突出陋室不陋,从而表现了作者的高洁情操。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暗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C. “无丝竹之乱耳”表现了作者对那些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沉醉于灯红酒绿的官僚士大夫的鄙弃。
D.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和坚守高洁情操的情怀。
B
爱莲说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
( )清( )而不( ),中通外直,不( )不
( ),香远( )清,亭亭净( ),可远观而不
亵玩( )焉。


沾染(污秽)

水波
艳丽
横生藤蔓
旁生枝茎
更加
竖立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乎众矣。

应当
C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花/何陋
B. 濯清涟不妖/结友
C. 晋陶渊明爱菊/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香远清/自以为大有所
3. 翻译下列句子。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二、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 文章开头点出世人对牡丹的态度是“______”,后面接着点明其缘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视。(用原文语句回答)
甚爱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2)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以莲象征君子,“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大度,“__________,
__________”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用原文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3) 文章写菊花、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衬托莲花高尚可爱的美好形象,其中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联系全文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和厌恶之意。
D
2.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公权字诚悬。幼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zhuó)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①,穆宗政僻②,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③曰:“此浣濯④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
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瀚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chí)同对⑤,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有删改)
【注释】①拜右拾遗:被封为右拾遗。右拾遗,官名。下文的“侍书”“翰林书诏学士”也是官名。②僻:不正,偏离正轨。③袂(mèi):衣袖。④浣(huàn)濯(zhuó):洗。⑤同对:一同答对。⑥股栗:害怕。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幼学 ( )
(2) 我佛寺见卿笔迹 ( )
爱好(喜好、喜欢等)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 主 当 进 贤 良 退 不 肖 纳 谏 诤 明 赏 罚
[答案]
人 主 当 进 贤 良 / 退 不 肖 / 纳 谏 诤 / 明 赏 罚
3. 文中柳公权两次劝谏皇上,一次是借____________规劝,另一次是借
______________进谏。文末通过周墀来突出柳公权的形象,这和《爱莲说》
中用牡丹突出莲花的形象一样,都用了______的写作手法。
用笔的方法
穿洗过的衣服
衬托
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班级准备开展题为“莲文化的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莲文化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莲的诗句、歇后语、俗语各一句。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红
莲蓬结籽——心连心
采动莲花牵动藕;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
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发了国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如今,
制作美食、品尝美食已蔚然成风。根据下面有关莲的菜肴的制作食谱,请
你给它起一个既符合它的特点又文雅的名字。(6个字之内)
特点:形美色白,清凉爽口,消暑解热。
用料:通心莲、鸡蛋、冰糖。
制法:将适量冰糖与莲子放入碗中,加水在锅中蒸熟,冷后放入冰箱待用,
将蛋清打起似雪山状,蒸熟,放在冰莲子汤上,再用香菜点缀。
菜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冰山雪莲
3. 右边是一幅夏日莲花图。请你欣赏此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抓住莲的特点,联系图画进行描写和联想,语言通顺流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