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区域篇的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以黄土高原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本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保保持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距离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本节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生活在平原地区,缺少对黄土高原地形特征的感性认识,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对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思维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地图分析归纳的能力。但黄土高原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无实际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需要一定的想象思维。另外,现阶段学生对事物间的联系认识还不到位,因此,教师要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进行重点讲解,渗透正确的人地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课程标准】
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及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及教材图文资料分析,了解水土流失,能列举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
2.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课堂探究,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能阐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经验。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堂探讨、小组讨论,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后果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引导法、资料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保持水土、珍爱家园的迫切性。
黄土高原景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与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象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措施分别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任务1 通过实验及教材图文资料分析,了解水土流失,能列举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
教师首先展示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为什么黄土高原是这么一个地貌形态。引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带着这个问题,和教师一起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首先,教师罗列出一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请同学们进行分类,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让学生初步认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接下来,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分别把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当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后果影响是多样且深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及相关资料,探究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本地的影响: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的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培养训练学生在区域认知方面的素养。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水土流失对黄河流域以及黄河下游的影响: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分析地理现象,要具备综合思维的能力。
最后,教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地关系的恶性循环进行梳理总结,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能力。
课堂活动:通过实验,结合教材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A组: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B组: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C组: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谈谈你的看法。
成果展示交流:A组
由图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烧杯里的水越少,烧杯里的沙土越少。说明,在降水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保持能力越强。
成果展示交流:B组
实验结果显示: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成果展示交流:C组
结合教材图文资料,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使河流含沙量剧增;造成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任务2 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课堂探究,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能阐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经验。
教师给学生展示视频,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30页第一段,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有哪些?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探讨完成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课堂活动:结合教材图文材料,分小组讨论,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A组:阅读图6.37和图6.38,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B组: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大举措。请你参加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成果展示交流:A组
A组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大家展示出什么是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一条沟内修建多个淤地坝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要而独特的治沟工程体系。主要目的是滞洪、拦泥、淤地、蓄水,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轻黄河泥沙。
为大家展示林草护坡和打坝淤地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成果展示交流:B组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研讨会,为大家展示黄土高原退耕的一些看法。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发表看法的时候要在因地制宜,既要解决好还林、还草后土地的管理和利用问题,还要考虑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发展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探讨。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