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朝天子·咏喇叭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朝天子·咏喇叭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7: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朝天子 咏喇叭
1.了解王磐及散曲的文学常识,能够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
2.能够体会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能够深刻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王磐(约1470~1530),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著有《王西楼乐府》《西楼律诗》等。
  这支曲子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咏喇叭》,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曲儿小腔儿大:曲子短小,声音响亮。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宦官的船来来往往,全仰仗你来抬高声望和社会地位。
官船:官府的船。这里指扰民的宦官船只。
乱如麻: 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声价:声望和社会地位。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军民百姓听了愁眉不展,担惊受怕。哪里会去辨别真和假呢?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
眼看着喇叭、唢呐吹得这家破产,那家遭殃,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最后民穷财尽才肯算罢。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写喇叭、唢呐的特征。
“曲儿小腔儿大”是指喇叭、唢呐的特征。同时象征宦官本事小,但是来头大;地位低下,却虚张声势,仗势欺人,表达了作者对宦官的嘲讽与蔑视。
写喇叭、唢呐的功用:为官船抬身价。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乱如麻”体现官船来往之多,来往之频繁,表现宦官们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抬”字,是“抬高”的意思,呼应“曲儿小腔儿大”,讽刺了宦官的装腔作势、外强中干、狐假虎威。
写喇叭、唢呐的危害。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互文、对偶。
展示了军民对喇叭、唢呐又愁又怕的情形,侧面反映宦官对人民压迫之重。
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家破人亡、民穷财尽。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运用夸张和比喻。
点明了全文主旨。
形象地表现了宦官把老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的情形。点出“吹”的恶果,表达对宦官的憎恨。
表面上写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