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 1 Wonders of the world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 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
下午好!
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上这堂课,同时,也很忐忑。在座的各位都是资深教师了,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我的破绽,肯定是一览无余的。
首先,我就本节课的载体(即课文)稍作分析。
本文是谈论作者一次去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旅游经历和对大峡谷的介绍。词汇量还是较多的。这篇文章是以游记形式的日记,所以,整篇文章的阅读是以时间轴为主线的。
接下来我按照我自己教学的设计稍微作一个解释。
课前播放的图片是2007年新选出来的7大奇迹,学生通过图片可以对世界奇迹有一些了解。Warming up部分是以长城为载体,讨论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随之呈现一些新词汇,( wonder, ancient, man-made, disappear)为接下来的阅读减轻了负担。也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
Pre-reading 部分是直接用大峡谷的图片来导入,让学生就大峡谷有一点了解,也解决了一部分新词汇(edge, ottom, canyon, )。
我为学生每步的阅读预设阅读目的,引导学生使用skimming和scanning等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本问的阅读设计是总-分-总。首先学生快速阅读后本文呈现的是一则日记的形式,然后根据内容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这样就搭建起了本文的框架,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明晰的了解,然后再仔细阅读,并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去阅读本文。
第一部分(on the way),主要是信息的提取,其中还有一个猜词 “replay”,这一个题型我在以前不够重视,是上次我们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时,王老师给我们学校的老师评课时讲到了我们平时阅读课上,可以适当练习一些考试题型,其中猜词就是很好的一个训练,我觉得在课堂上的不知不觉的渗透比讲解考卷时更有效。
第二部分(on the edge),有信息的提取,但是更关注写作中的描写,可以说是细节描写吧。让学生用几个句子自己去体会,并引导学生从事实中去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也为读后的写作提供一些模仿的依据吧。
第三部分(after the travelling),主要是分析作者对大峡谷的看法,旨在告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要善于表达情感或观点。
最后环节的任务是让学生对作者的日记进行改写,在改写中,注意写一篇日记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有适当的自己的看法)。
最后输出部分,是设想自己曾经去过一个奇迹之地,先合作讨论,最后独立写作。 我经验不够,见识浅薄,还望各位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