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每课一练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滕王阁序》每课一练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4 20:4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滕王阁序》每课一练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翼轸(zhěn) 骖(cān) 睇眄(miǎn) 捧袂(mèi)
B. 瓯越(ōu) 潦水(liáo) 簪笏(zān) 桑梓(zǐ)
C. 台隍(huáng) 舸舰(gě) 帝阍(hūn) 叨陪(dāo)
D. 懿范(yì) 彭蠡(lǐ) 虢州(guō) 遄飞(chāng)
解析 B项“潦”读lǎo;C项“叨”读tāo;D项“遄”读chuán。
答案 A
2.下列几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分)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渔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解析 A项明—鸣;B项清—青;D项弛—驰。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带:丝带。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C.披绣闼,俯雕甍 披:分开,打开。
D.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弥:满。
解析 带:以……为带。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龙光射牛斗之墟    墟:所在之地。
B.孟学士之词宗 词宗:文词的宗主。
C.路出名区 出:出现。
D.披绣闼 披:打开。
解析 出:过。
答案 C
5.默写填空。(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 ③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④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⑤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⑥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8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6~7题。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而寒潭清
 宾主尽东南之美
 满城尽带黄金甲
C.得天人之旧馆
 尽是他乡之客
 列冈峦之体势
D.穷岛屿之萦回
 穷且益坚
 觉宇宙之无穷
解析 “之”皆为助词,可译为“的”。A项,属于/类/之类。B项,枯竭/全部/全都。D项,极尽/窘迫/穷尽。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4分)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B项,使动用法。C项,使动用法。
答案 D
二、课外拓展(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②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 ①滃(wěng)然:水盛大的样子。②涵煦:滋润化育。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向四周看。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依照。
C.今滁介江淮之间 介:处在中间。
D.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采摘。
解析 按:查看。
答案 B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而孰知上之功德
C.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
D.而故老皆无在者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解析 C项均为表并列的连词,不译。A项前一个“诸”,兼词,之于;后一个“诸”,众,许多。B项前一个“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后一个“之”,结构助词,的。D项前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连词,表修饰。
答案 C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以乐生送死
B.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C.因为本其山川
D.幸生无事之时也
解析 B项“休养生息”,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A项“送死”,古义是送终,今义是找死。C项“因为”,古义是“因此,替”;今义是表原因的连词。D项“无事”,古义是没有战事,今义是没有事情。
答案 B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第一段叙述作者治理滁州,开地建亭的事,有开门见山、紧扣文题的技巧,也为末段的点明中心埋下伏笔。
B.文章的第二段着力叙写五代战事频繁,唐朝豪杰并起,这正是为了烘托当时“丰乐太平”的政治局面。
C.文章有“丰乐”二字贯穿其中,但意义则有转换,第一段的“丰乐”意为丰山美景可乐。第三段的“丰乐”则为丰年可乐。这种暗换概念的写作技巧,堪称绝妙。
D.《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均写于作者贬谪滁州时。文章开篇虽有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而随后则是为朝廷歌功颂德,并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 文章没有流露“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
答案 D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它的上面有丰山高高地独自耸立。(2)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看山,低首听泉。(3)更为庆幸的是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参考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的地方找到了泉源。它的上面有丰山高高地独自耸立,下有溪水幽静地深藏山谷,其中一道清洌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疏通泉流,凿开岩石,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瞭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乔木下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庆历丙戌年六月某日,官拜右正言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