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假假期培优:文言文阅读答案题方法总结(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暑假假期培优:文言文阅读答案题方法总结(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9: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文言文阅读
答题方法总结

考点1:实词解释
(1)课文迁移法:即联系课内文言文学过的有关该词的意思,将词义带入语境中进行验证。
如中考题解释“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中的“念”可联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念无与为乐者”中“念”的词义,都是“考虑、想到”的意思。
(2)现代汉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有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借助熟悉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如“陶后鲜有闻”中的“鲜”可以联系成语“鲜为人知”,翻译为“少”。

考点1:实词解释
(3)组词推断法:即对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组词,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如中考题中曾经出现过的“人赖其利”中的“赖”,可以组词为“依赖、赖皮、无赖”等,然后不难推测应为“依赖”。
(4)古今对照法:可以识记特殊的文言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情况,碰到此类文言字词时可优先考虑。
如:《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同“悦”,意思为“愉快”。

考点1:实词解释
(5)对称结构推断法: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来推断词义。古文一般讲究对仗工整,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和并列句,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对或相反、相近的特点,据此可以进行判断。
如:《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竭”和“盈”相对,“彼”和“我”相对,已知“竭”是“枯竭”的意思,可推知“盈”是“充满”的意思。

考点1:实词解释
(6)字形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大部分汉字为形声字,形声字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组成。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后,通过分析字形就可以掌握词义。
如“绝”字,其古字形像以刀断丝,有的在“丝”中部加横画表示断丝,“绝”的本义是“断”,引申指“穷尽、不再接续”,用作修饰语,指“已到极点的,不能再继续或超越的”。如:《三峡》中“沿溯阻绝”中的“绝”是“断”的意思,“哀转久绝”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绝城多生怪柏”中的“绝”是“极”的意思。

考点1:实词解释
(7)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的意思,结合句意和具体语境来推新理解。
如中考题解释“去蒋山亦七里”中的“去”,联系上文“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可判断出该句中的“去”是“距离”的意思。
中考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考点都在课内,万变不离其宗,需要牢记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
跋傅给事①帖
【宋】陆游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爵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②王室,虽丑裔③方张,视之蔑如④也,卒能使虏消沮⑤退缩,自遣行人请盟。
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⑥,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
【注】①傅给(jǐ)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
②翊(yì)戴:辅佐拥护。③丑裔:对金人的蔑称。④蔑如:浅薄不足道。⑤消沮(jǔ):失败。⑥和戎:这里是对敌屈服的意思。
对应训练
(1)相与:共同;一起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2)或: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3)涕:流泪(临表涕零《出师表》)
(4)期:期许(不期而遇)(5)方:正(方欲行《狼》)
(6)卒:最终(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7)遣:派遣(派兵遣将)
(8)会:恰逢(会天大雨《陈涉世家》)
(9)意:意志(意与日去《诫子书》)
(10)愤:愤恨(名词用作动词)
(11)胜:尽(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12)遗: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
对应训练

考点2:句子翻译
1.翻译方式: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2.翻译原则:
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言通顺,语气不变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考点2:句子翻译
3.翻译方法:
(1)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林郡”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翻译的时候都保留不译。

考点2:句子翻译
3.翻译方法:
(2)替换法,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此外,需替换的还有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翻译时要彻底,忌文白混杂。
如:《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宫”“府”“陟”“臧”应分别替换为“皇宫”“丞相府”“晋升”“赞扬”。

考点2:句子翻译
3.翻译方法:
(3)调序法: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如《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应翻译为“我同谁一道呢?”
(4)补充法,翻译句子时对句中省略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等进行适当增补,使句子句意完整。

考点2:句子翻译
3.翻译方法:
(5)删减法,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如《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中的“夫”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可不译。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题】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对应训练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举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中用,于是就走了。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韩信;如果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够大王出谋划策。
对应训练

考点3:内容理解
1.文意理解与概括分析
(1)分析文段特点,把握答题思路
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写景)
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谁?干了什么事?
写景类的文章则应把握景物特点
(2)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及其要点
看清题干要求,是概括某一段落还是全文,是需要用自己的话还是需要原文,是否有字数要求等
(3)依据标准,甄别作答
注意筛选有效信息,从而准确概括
(4)根据分值,检验答案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事件:
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
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
性格:
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对应训练

考点3:内容理解
2.探寻景物特点及线索(山水游记类)
(1)通读原文,明确文章的主人公和所游览的人
(2)探寻景物特点要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
了解文章主要描写的景物;
点明写景顺序和描写的角度;
明确从不同角度进行写景的效果;
点明景与情的关系,结合人物情感概括景物特点;
理清游览顺序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日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注释】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锡:通“赐”。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表现了留园的景致之美?(1分)
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2)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3分)
示例:大家好,留园历经沧桑,经过时代变迁与战火摧残,仍有泉石之多、花木之美丽、亭榭之幽深等美景,是您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对应训练

考点4:分析人物形象
解题技巧
(1)分析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即可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2)从正面描写分析。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点明写景顺序和描写的角度。
(3)分析事件。就事论人,联系具体事件阐述。
(4)从侧面描写分析。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
(5)分析评价。重点体会文章开头或结尾作者对人物、事件进行议论的句子。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吏部尚书,皆不就。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节选自《晋书.列传》)有删改)
【题】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不慕名利,朝廷多次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
(2)关爱百姓,饥荒之年不但开仓赈灾,还上书请求朝廷给百姓减轻赋役。
(3)有高雅的志趣,结交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文士。
对应训练

考点5:对比理解
原则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考点5:对比理解
解题技巧
(1)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人、事、物、理”。课外阅读一般与课阅读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阅读、对比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反复阅读比较材料句逐段进行内容和写法上的比较,要特别注意找准材料的契合点,主要从内容、思想感情物性格特征、劝说方式、劝说目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
(3)按照题目要求,将比较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整体把握内容十分析比较异同十准确表达结果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题】本文在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对应训练
本文在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本文除了有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之外,还有神态描写“张目叱之”,侧面描写“左右皆靡”,通过写秦王左右之人的表现,突出了蔺相如的气势凌然。
对应训练

考点6:拓展感悟
观点表达类
(1)表明态度(赞同与否,欣赏与否);(2)根据态度,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阐明理由;(3)根据分值,检验答案是否完整。
启示感悟类
(1)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2)确定情感倾向,找准作答角度;(3)联系生活实际,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说出对自己的启示感悟。
注:不管是谈启示还是感悟,或者是表达观点,都不能脱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一定要做到观点明确,表达充分,有理有据。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题】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题】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
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
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
④正家风,严家教。
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对应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