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阳光、空气、水分等
2.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是指什么?
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复习提问:
3.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想一想,议一议
阅读书本19页:
图中有人了为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没有加的反而没有事?这是什么原因?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生物与环境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结论:
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物学上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
1. 什么是生态系统呢?
一、生态系统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生态系统?
一片草原
一个湖泊
一群鱼
一片森林
一块农田
一群人
2.你能举一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动动脑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1.一片麦地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环境( )
2.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 )
3.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其他无机环境( )
4.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 )
5.一块稻田中的所有生物( )
6.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
7.一块农田中的非生物( )
1
√
×
×
×
×
×
×
在我们身边还能不能举出生态系统的实例?
3. 以一片树林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
提示:树林中有什么?
草
害虫
鸟
细菌
蘑菇
土壤、
空气
水分等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的整体
绿色植物——
细菌、真菌——
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阳光、空气、水、
土壤、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
生物部分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1.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等
角色:生产者
职能: 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没有生产者,其他生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地位: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植物
2. 生物部分
角色:消费者
职能:
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得维持生命的物质与能量。
动物
角色:分解者
职能:
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真菌、细菌
地位: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如果地球上没有分解者,人类会面临怎么样的情景?
P21右下问: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吗?
判断:1.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2.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A
B
C
三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分解者
(细菌、真菌等)
消费者
(动物等)
生 产 者
(绿色植物等)
非
生
物
部
分
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相互关系
—相互依存
想一想,练一练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 ),消费者( ),分解者是( )
a青蛙 b羊 c草 d松树 e青霉菌
f人 g木耳 h海藻 i蘑菇
?
cdh
abf
egi
食
物
链
三、食物链及营养结构
植物 虫 食虫鸟 蛇 鹰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注意:
1.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在一条食物链中,总是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2.食物链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一定是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与分解者、非生物因素无关。
,这就形成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画一画 写一写
食物链:
植物 →蝉→螳螂→黄雀
你做对了吗?
5条
数一数,有多少条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 。
食物网
动手画、数一数
1.我们一起画一画,这里有多少条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 。
食物网
食物网
答案:
九条
讨论
2.蛇减少,链上的哪些生物受影响?
从中可以知道食物网具有什么 ?
特点
大家议一议: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探索人在食物网中的地位
活动:
1.在纸上写下你昨天吃的食物
2.写出每一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如:馒头——小麦,牛奶——牛,对于动物,请你继续列出它们的食物(如牛吃草)或被哪些动物所吃。
3.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都连起来,你能发现一些什么问题吗?
讨论:
1.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的?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是食物链的最高位置,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阳光
呼吸消耗
分解者
呼吸消耗
呼吸消耗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能量
能量
能量
物质
物质
物质
能量
物质
讨论
如果这些大鱼被人吃了,会产生怎样的
给我们的启示——
人类怎样对待大自然,就是怎样对待自己。
后果?
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积累
人会中毒
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有毒物质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体内的积累,
在食物链中级别越高浓度越大。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有毒物质)的鱼虾造成的,患者手脚麻木、运动失灵,甚至呈疯癫状态。
水俣病
讨论: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
1.假如草长得繁茂,兔的数量短期内会怎样变化?长时间呢?为什么?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短期内,兔子有了充足的食物,数量会急剧增加。 一段时间后,数量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示意图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人类应该爱护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资源。
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有哪些后果?
2.为什么会呢?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过度放牧,草不能及时再生,导致草原的食物网会受到破坏,严重时则会造成沙漠化。
草 虫子 鸡 狐狸
草
羊
老鼠
昆虫
狼
鹰
讨论:以上两个生态系统哪一个更容易破坏?为什么?
结论:生物种类越少,越容易被破坏,生物种类越多,越不易被破坏,生态系统越稳定。
A
B
为了使我们周围的生存
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
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
生物的多样性!
——消费者
细菌、真菌 —
生
态
系
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积累
植物——
环境(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
动物
分解者
阳光、空气、水等
整理学习内容
生物
1.下列所述,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兔吃草 B、蛇吃青蛙
C、雄蛙鸣叫吸引雌蛙 D、枯草杆菌使水果变质
2.“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3.下列哪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
A、阳光→草→兔→狐 B、草→兔→细菌
C、鹰→蛇→鼠→草 D、草→鼠→鹰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1.请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一组填空: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 和 流动的。
生物
环境
食物链
食物网
A
C
D
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及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生态系统的 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 ,动物是 ,细菌和真菌是 。
(2)这一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填字母)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从总体上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保持 ,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由此可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
生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A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能力
3.下表表示几种不同生物体内一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DDT的含量,生物A-D代表的是藻类植物、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和较大型肉食性鱼类。
(1)写出下列名称A B 。
C D 。
(2)用A-D表示写出该食物链 。
(3)由题可知,DDT通过 而积累,因而营养级越高,DDT的积累量也越 。
生物种类 生物A 生物B 生物C 生物D
DDT的积累 10ppm 0.015ppm 5ppm 25ppm
食物链
多
B→C→A→D
藻类植物
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
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
较大型肉食性鱼类
谢谢指导
小红点表示有害物质,进入生物体后,不易分解,很难排出。算一算,这条大鱼体内有多少个小红点?(假设每个B吃了3个有小红点的A,C吃了6个B,D吃了两个C,E吃了两个D。)
算一算
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积累
答:3× 6× 2× 2 =72个
现在,你明白有害物质是如何通过食物链积累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