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0 20: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掌握生物间的密切关系。
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熟练账务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法。
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意识。
形成爱护动物的意识情感。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想一想,议一议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小麦田示意图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观察右图,结合课本12页内容,思考并回答:
1.环境中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2.尝试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进行分类。
阳光、温度、土壤、水等
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等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类型
观察图片,分析影响这些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那些?
动物迁徙
高原草甸风光-蓝天白云青草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喜阳植物(向日葵)
喜阴植物(三七)
夜行性动物
阳光
说明了光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影响
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阔叶林
针叶林
高山上,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说明了水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影响
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池鹭抓鱼
鸟捕食大黄蜂
蜘蛛捕食
(2)竞争关系:不同种或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
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斗争越激烈
水稻与杂草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3)合作关系: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犀牛与犀牛鸟
蚂蚁合力搬食物
蜜蜂合力筑巢
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共生: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共生:地衣
寄生:菟丝子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
人与身体上的寄生虫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界,生物受到很多生物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蚯蚓身体上的刚毛和黏液有助于其在洞穴中运动和呼吸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1.生物对环境适应
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使敌害易于识别,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尺蠖
枯叶蝶
拟态: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蚯蚓的排泄物使土壤变得更肥沃
蚯蚓在土壤活动,可以疏松泥土(使土壤有空气)
2.生物对环境影响
森林砍伐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比的。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使土地沙化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温度

(水、土、光、气、热)
阳光
生物因素
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合作)
种内斗争
寄生
竞争
捕食
种间互助(合作)
共生
影响
生物
环境
适应
1.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A. 作物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生长茂盛
B. 有些动物在繁殖期间,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C. 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
D. 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2. 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  )
A. 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
B. 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C. 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
D. 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体长/毫米 395 460 540
耳长/毫米 125 108 90
尾长/毫米 115 90 80
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
(1)丙地区为?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为?
完成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