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人们这样做后果会怎样?
他们意识到了吗?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转变观念 调整行为 加强国际合作造成环境问题
紧张的原因思想观念社会行为改变一系列违背人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转变概念2. 资源观3. 环境观1. 发展观: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知识发展的一部分;
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资源的价格只体现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重新认识和评价资源(应认识到资源本身的价值)传统资源观新的资源观传统环境观新的环境观自然环境的价值(提供生存空间)往往被忽略1、提供生存空间
2、能源和原料地的利用方式,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3、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4. 伦理道德观5. 消费观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着个中心新的消费观传统消费观人类要和其它生物和谐相互新的道德观传统道德观过度的消费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
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思考:
你周围的社区通过哪些方式对环境造成压力?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1. 政府行为调整行为2. 市场行为3. 公众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
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各种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产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政府行为的重要性调整行为在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规划
往往对环境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2.市场行为的调整:企业行为是环境保护中关注的重点市场行为的重要性清洁生产定义:
就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的,以管理、技术
为手段进行全过程控制的新型生产模式。清洁配置清洁工艺清洁产品包括三个方面清洁生产因地制宜,做好资源开采和保护规划,工业布局、
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减少这一阶段出现生态
破坏和潜在环境问题的可能性。资源开采前:采用清洁工艺,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使资源最
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减少废弃物排放,同时要
努力减少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占据和新污
染的产生。加工过程:排放阶段:首先应将污染物再资源化,然后是充分利用自
然净化政策来推行治理措施。3. 公众行为的调整:我们自身能做到些什么?节约用水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减少生活浪费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宣传环境保护知识……3. 公众行为的调整:参加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的志愿者河北省赞皇县许亭乡刘家沟村村杜过秋老人,三十年如一日在深山,种下5万多棵树 公众行为的重要性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加强国际合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全球合作, 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承担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
2.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其中说法错误 的是( )
A.政府制定环保政策 B.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C.企业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 D.要调整个人行为 1.实施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
A.转变观念 B.调整行为
C.全球合作 D.只有发达国家才有责任 课堂检测 中国正制定绿色GDP核算体系
——将与官员考核挂钩 GDP是反映经济走势最重要的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
我国现行的以GDP为主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以及环保型企业得不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将出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将与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挂钩。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法规,除绿色GDP考核体系外,《环境评价法》、《清洁生产法》也即将出台,届时,这些被忽视了的指标都将补充进去。 (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约 %,同时
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 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
。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及人均粮食的变化及原因
。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
。 分析下表,解答相应问题: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森林、草地10森林草原因开垦等面积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平均每公顷产粮数量下降,人均粮食数量下降。
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快,水土流失、降水量下降等自然条件变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提高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