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导学案: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导学案: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0-24 15: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授课学校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及授课人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性质:本节课是对初中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学习地位:化学方程式是对物质化学性质和变化的一种精炼浓缩,学好化学必须学好化学方程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用: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对以后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制法、物质的用途等起着关键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方法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仪器药品
演示文稿 PPT 动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其他资源 学案(附后)影像: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来源:人教社教材配套资源,教师教学用书光盘)
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导课 引导复习化学方程式定义,并过渡 投影一组国际通用标识引出表示化学反应的国际通用化学语言提问:化学方程式的定义投影:木炭燃烧的方程式及文字表达式提问:你会选哪一种来表示化学反应?过渡:大家想不想将前面已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板书课题 说出含义回答:化学方程式思考回答选择化学方程式表示 让学生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调动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本课题的学习。
出示目标 投影: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 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引导自学 投影并讲述“水变燃油”提问:水可能变成燃油吗?引导阅读:课本96页有关化学方程的书写原则,并进行归纳总结板书:一、书写原则过渡:投影木炭燃烧的方程式提问:这个式子中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吗? 听讲猜想、回答阅读并回答观察并回答:原子种类和数目都相等 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动画演示:配平过程 进行练习 投影: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提问: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讲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并板书。动画展示:配平过程讲解:配平方法投影习题(见学案) 观察并回答听讲并识记观看动画听讲并识记练 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以动画引发学生的兴趣,解决本节难点。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指导阅读归纳并讲解进行练习 过渡:我们来看这些式子好像缺点什么,那么书写一个完整化学方程式要经过哪些步骤呢?板书:三、书写步骤指导阅读:课本98页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进行总结讲解:1.条件的写法 2.生成物状态的标注投影习题(见学案)巡视指导指出常见错误总结并板书:写、配、标、查 阅读回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听讲完成习题并展示发现问题归纳总结 提高学生自学、归纳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补充讲解,使知识更完整准确。强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 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进行整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投影习题(游戏的方式) 阅读教材提出疑问共同完成
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总结本节知识,教师点评归纳。
课后作业 附后
四、板书设计
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配平1.观察法2.最小公倍数法 三、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3.标:标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或“↓”) 4.查:检查化学式、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五、导学案:
《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 2. 二、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 CO2 —— CO (2) Al + O2 —— Al2O3 (3) CuO + CO —— Cu + CO2 (4) Fe + O2 —— Fe3O4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电解水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助记词)左反右生一横线 配平以后加一线等号上下注条件 箭号标气或沉淀知识整理:疑问: 答案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 C + CO2 = 2CO (2) 4 Al + 3 O2 = 2 Al2O3 (3) CuO + CO = Cu + CO2 (4) 3 Fe + 2 O2 = Fe3O4 2H2O 2H2 ↑ + O2 ↑2 Mg + O2 2 MgO(学生独立整理记录)
当堂验收:1. 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1)Fe + O2 FeO2违背了_____________(2)Fe + O2 Fe3O4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2.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应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_______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 _______ 总数相等。3. 某化合物[用X表示其化学式]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X + 2O2 CO2 + 2H2O,则该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4. 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S + O2SO2↑ B.H2+ O2H2OC.2H2O====2H2+ O2↑ D.2HgO2Hg + O2↑5.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氧气②红磷燃烧 答案:1.(1)客观事实 (2)质量守恒定律2. 前面 原子 3. CH4 4. D 5. ① 2KMnO4 K2MnO4 + MnO2+ O2↑ ② 4P + 5O2 2P2O5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本节内容,我认真研究新教材,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基础上,设问:水能变汽油吗 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遵循的原则。
3.由于时间关系本节内容只能粗线条的介绍,一些知识(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些同学还不能很好的掌握,需要课后多加练习。
七、点评与分析
(一)同行评价
【课程目标】
本节教材主要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这节课高老师充分应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把重点转向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高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设问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引导学生探索、步步深入。这正是新课标所呼唤的教学方法。教师注重了学生思维和完善能力的训练,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设计了游戏方式达到灵活应用、综合提高的目的,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高老师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引导、点拨、设问这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整学生的思维走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设计中,注意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及时有效的巩固跟进,便于更快的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
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部分,设计了用动画的形式从微观角度展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轻松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教学设计,高老师还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增大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更直观、现象更明显、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专家点评
【教学目标】
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而学生要掌握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就必须通过练习。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在学习完配平和书写步骤后都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来强化和突破重难点。
【教学方法】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一课题是对初中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内容材料丰富多样而又朴实真切。主要通过“复习提问→思考讨论→总结归纳→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本节的教学过程。
学案导学、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也符合现阶段九年级学生学习不主动的特点。这样操作可以让大部分同学当场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方法。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时,教师设计了个别学生展示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难得可贵的,往往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就忽略了这一环节,而高老师的设计恰恰是抓住了这个让学生暴露问题和纠正错误的机会,来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结构合理紧凑,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先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再引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由第2条原则引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个难点,讲授后强化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引出重点。
点评专家:刘晶茹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
刘继和 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教授
八、学习素材:
提供给学生学习此内容的拓展性资源——21世纪教育网学习资料:
http://www.m/chemistry/ques/search f=0&s=0&t=0&q=4e8b555e-9c56-4daf-9049-b7a438b2f249%7e90c08631-0d9a-4bca-b08d-13ab1a1ec796%7e
九、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2010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