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基本信息
课题 )
授课学校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及授课人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性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地位: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作用: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学生们有着渴望了解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已初步具备了研究身边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与实验的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以经验型逻辑思维为主,不利因素:他们研究问题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本节课学生对燃料燃烧产生的危害有所体验,但认识不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 ②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新能源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学会运用调查、查阅、走访等方式收集资料,学会对信息的处理及加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②通过新能源的开发,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③通过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新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 燃料燃烧污染环境的原因。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仪器药品 火柴、大试管、气球、注射器、井穴板;大理石、镁带、绿叶、花瓣
演示文稿 PPT,视频
其他资源 学案
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燃料的燃烧 导课展示“祥云”火炬、抚顺钢厂浓烟滚滚的图片 提出问题: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观看图片学生谈燃料燃烧利弊 以“祥云”火炬温暖祥和的画面与抚顺钢厂浓烟滚滚的场面对比引入新课,给同学们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他们立即感受到燃料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模拟酸雨危害实验 提出问题: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探究:酸雨危害模拟实验演示实验(师):制取酸雨:在带有气球的试管中,放入几个火柴头,引燃后,注入少量的水。交流评价汇报交流归纳小结 :燃料燃烧的危害 问题1:生活中哪些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火柴头的成分是什么?问题2 :怎样制取酸雨?提出问题:酸雨会对哪些物质造成危害?知识拓展: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对小白鼠的危害。 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观察思考猜想:酸雨可能会对植物、金属、大理石等造成危害。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演示实验(生):步骤1、将绿叶、花瓣、镁带、大理石各取两份,分别放入井穴板的8个井穴中。步骤2、用注射器分别向4个井穴中注入1ml酸雨:另四个井穴中各注入1ml水,对比观察。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对比实验现象,做好记录。结论:酸雨对植物、金属、大理石有腐蚀作用。 本环节利用几个火柴头制成的“酸雨”,进行实验探究,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积极有效的学习。当同学们看到几个火柴头制造的酸雨产生的破坏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成千上万吨的燃料燃烧又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呢?自然引发同学们的深入思考,从而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当同学们看到几个火柴头的燃烧产生的破坏作用如此之大,给他们带来深深的震撼,自然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呢?
环境保护的防护措施 防治措施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视频:2008北京绿色奥运 提出问题:既然燃料的燃烧危害如此之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呢?我们家乡抚顺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学们将课下运用调查、走访、上网、看书等方式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防治措施:1、技术改造:煤的脱硫技术、汽车尾气净化等措施。2、清洁燃料:(1) 乙醇(2)氢气3、新能源:(1)太阳能(2)风能(3)地热能(4)潮汐能(5)核能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使他们有机会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拓展了同学们学习的空间,加深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体验与收获,实现共同发展;通过调查,使他们更加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更加关注社会问题,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环保问题的紧迫性。使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
学以致用,拓展新知 如何治理抚顺南站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 他们各抒己见,使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升,知识结构得以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升华。使他们既看到社会的进步,也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 和酒精等, 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考虑,这些燃料各有什么优缺点?你认为使用哪些燃料较好? 通过习题,给学生留下继续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再发展。
四、板书设计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2课时) CO 防治污染煤 燃烧 SO2 措施 使用清洁燃料石油 NO2 开发新能源 粉尘
五、导学案
【调查纲要】 一、 化学专家组1.空气污染物包括哪些物质?哪些燃料的燃烧造成空气污染?2.生活中哪些物质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燃烧后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硫?3.什么叫光化学烟雾?如何产生的?危害是什么?4.抚顺市对于大气污染采取了哪些整治措施?5.使用乙醇或氢气作燃料,有哪些优缺点?6.新能源有哪些?世界哪些地区开发和利用了新能源? 二、市政官员组1.我国每年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有多少?2.抚顺市如何进行大气污染整治的 ?3.抚顺市开展的“蓝天白云行动”内容是什么? 4.“望花区大气综合整治工程” 使望花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 哪些改善?5.我们身边哪些环境的污染得到了治理和改善?6.我们都利用了哪些新能源?7.未来我们抚顺市将采取哪些措施改善人居环境?【课堂检测】1.下列因素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的燃烧 B.石油的燃烧 C.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
2.下列燃烧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 A.优质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5.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烟尘等。 6.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7.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有关秸秆的处理方法不妥的是( )。 A.做饲料 B.制沼气 C.造纸 D.就地焚烧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从而使他们在质疑、思索、发现、解惑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形成能力。
2.其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如我在本节课中开始时设计的探究"酸雨制取装置",难度过大,反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将其作为拓展课题,专门研究会更合适。所以,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将学生实验探究改为教师演示,师生合作,即达到了教学效果,又不至于使教学难度过大。
3.再次,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先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学生自主调查,使他们有机会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拓展了同学们学习的空间,加深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再回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体验与收获,实现共同发展。
4.最后,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一节好课,不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形成了那些能力,获得了那些学习方法。新课程倡导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同学们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形成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5.本节课的教学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如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发言,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值得我进一步思考。总之,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影响因素很多,我们教师要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勇于追求引进教学行为,不断反思与总结,一定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创设出更加精彩的课堂教学。
七、点评与分析
【教学目标】
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达成了预定的三维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科价值观,体现STSE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师设计的“调查纲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将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辩证思想。本节课可以使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两面性,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趋利避害,改善人类生活。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以调查、实验、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摒弃众多以酸溶液或单质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来模拟酸雨(其酸性远强于真实的酸雨,违背客观事实)的思路,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确实有污染的火柴燃烧产物的水溶液来模拟酸雨,以小见大,使学生对酸雨的的真实存在及其危害有了充分的认识。
【教学亮点】
增设有效实验很好地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借助“井穴板”完成对比实验,可视性强,效果明显;同时也渗透了控制变量的化学研究方法。本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全国初中化学(东北地区)优质课观摩展示中获得了说课一等奖。
八、学习素材
吕杰.新课程 新教材导航学化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0-62。
九、参考资料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