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卷】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人教版物理八上(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测试卷】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人教版物理八上(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08:32:47

文档简介

第五章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用透镜去观察近处或远处物体,所成像如图所示,其中对应的透镜为凹透镜的是
( )
(a)看近处的字 (b)看近处的刻度尺 (c)看远处的房子 (d)看远处的人
A.(a)(b) B.(a)(c) C.(b)(c) D.(b)(d)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成的是放大的像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
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无像
4. 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
说法正确的是 (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5.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
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6.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
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
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蜡烛处于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 移动到B 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增大
— 17 —
D.将蜡烛从B 移动到A 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减小
7.“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
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
关系正确的是 ( )
A.手影———平面 B.摄影———光的 C.投影———凸透镜 D.倒影———光的
镜成像 反射 成像 折射
8. 生活中很多光学器件含有透镜,下列光学器件中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学用的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C.照相机中“调焦环”的作用是调节凸透镜焦距的大小
D.近视眼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9. 如图所示,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D.实像是正立的,虚像是倒立的
10.(多选)小丽佩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11.(多选)如图是“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所做的“水球实
验”的截图.当时王亚平说:“你们看,这个水球像不像是一个透镜,透过
它,你们还可以看到我的倒影呢.”关于这个实验中的“水球”和我们看到
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假定此时王亚平向后远离“水球”,“倒影”会变小
D.假定此时王亚平向后远离“水球”,“倒影”会变大
12.(多选)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关于它们的成像情况和原理,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到的像与物体相比都是放大的
B.显微镜和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同,都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C.显微镜和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
— 18 —
D.显微镜和望远镜所成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3. 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这时叶面上的
水珠相当于 ,它对光起 作用,使透过它的光可能 而将叶子烧焦.
14. 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
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选填
“靠近”或“远离”)鲜花.
15. 若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16. 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
甲透镜 乙透镜
17.“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
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
们.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的范
围,能形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18.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一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15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
的像,人与镜头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cm;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19. 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头所成
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0. 如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
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
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 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
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光学元件是
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选填“正
立”或“倒立”)的实像.
三、作图题(8分)
21. 如图所示,已知射向凹透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22.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于平面镜,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先后经凸透镜折
射和平面镜反射后,平面镜前的人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束好像是从平面镜后的P 点射
— 19 —
出(P 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请你找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完成光线a 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26分)
2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芳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白色不透明
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光源,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丙
(1)实验时,她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她将光源移至15cm处,移动光屏,得到 、
放大的 像.
(3)将光源“F”放在30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调
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
是图丙四幅图中的 .
(4)在观察二极管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 (选
填“左”或“右”)观察.
24. 小伟利用光具座进行了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三者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 ,可
是在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
节,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通过实验他得到了凸透镜的像距v 和物距u 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凸透镜
的焦距是 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
影仪”或“放大镜”).
图1 图2
(3)他按照图2所示进行实验:
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
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
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是凸透镜, 是凹透镜.在实验
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 20 —【新题看台】 小铁球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小铁球的体积 (3)若ρ测<ρ铁,
1.42 1.05 不变 则小铁球是空心的
;若ρ测=ρ铁,则小铁球是实心的 解析:
() () () () (1)左 对比密度需用到密度表,测量小铁球的质量用到天平,2. 1 263.2 38 47.9
测体积用到量筒.(2)先把天平调平,称出小铁球质量,再在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把小铁球放入量筒,
读出此时水的体积,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小铁球的体积
【 .课堂作业】
() m1.B 3 根据公式ρ= ,求出小铁球的密度,对照密度表进行V
2.A 判断:若ρ测<ρ铁,则小铁球是空心的;若ρ测=ρ铁,则小铁
3.C 球是实心的.
4.A m 0.65k 650
12. 现有盐水的密度 = g g
5.4 热缩冷胀 ρ V
=500mL=500cm3=
6.(1)图略 (2)大 (3)否 (4)④ 1.3g/cm3=1.3×103kg/m3>1.2×103kg/m3,故不符合要
【课后作业】 求,且应加水.
设应加水质量为m',则m总=m+m'=650g+m',V总
1.A
m'
2.C =V+V'=500mL+ ,1g/cm3
3.AC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由于在 m总 650g+m' 3
0℃~4℃时,温度高的水密度大,在水的下层,温度低的水 ρ'= = / ,解得V m' =1.2gm m'=总
500mL+
在水的上层. 1g/cm3
4.D 250g.
5.B 【新题看台】
6.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 1.A
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2. 密度
7. 小 上升
第一章测试卷
8. 密度 45
9.(1)截取一小块合金(以能放入所提供的量筒为宜); 1.C 2.B 3.D 4.A 5.D 6.A 7.D 8.C
(2)用天平称出该小块合金的质量,记为m;(3)用量筒测出 9.C 10.A 11.B 12.D
该小块合金的体积,记为V;(4)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密度计 13.1cm 31.0 3 37.5 2.50 14. 皮带 15.3 2
m 2.4 16.1.2 17. 甲 0.75 18. 甲 60 19. (1)向下
算公式ρ= ,计算出该合金的密度 ;()比较:若V ρ合金 5 ρ合金 等于 (2)4.5
≤2.9×103kg/m3,则符合要求;若ρ合金>2.9×103kg/m3, 20.(1)甲 3.40 (2)减小误差 26.42cm 26.00cm
则不符合要求. (3)偏大
10.(1)将烧杯中装满水,将奖牌完全浸入烧杯里,用量 21.(1)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筒量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奖牌的体积. (2)这种方法不 (2)C
一定可靠,因为本实验可能有较大误差,使计算出的密度值 22.(1)0.200 50.0 1 0.500 0.300 越来越大
与物质的密度相差较多,导致无法判断,或者奖牌可能是用
() s2v= (3)便于测量时间 (4)坡度太大时时间太短,
几种金属制成的,从测量出的密度不能判断是某一种. 解 t
析:从所给器材可以看出,奖牌不能放入量筒中,故不能直 不好测量 坡度太缓,车可能静止不动
接用排水法测出奖牌的体积,只能利用烧杯,在烧杯内装满 23.(1)图示标志为限速标志,指在校内汽车的行驶速
水,将奖牌放入后,把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奖牌排开 度不能超 过5km/
s
h. (2)金 老 师 开 车 速 度:v=t =
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奖牌的体积,由于把排开的水倒入量筒
0.8km
中时,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故测量的体积有较大的误 =4.8km/h,因为v<5km/h,所以金老师行车遵守10
差,同时,奖牌可能是由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合金类物质, 60h
故这种判断方法不可靠. 了校内交通规则.
11.(1)密度表、小铁球、天平和量筒 (2)用天平称出 24.(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的时间t1=17:30-
— 22 —
: , s1 1000km / 9.C 10.B 11.C 12.B730=10h 平均速度v1=t = =100kmh. 1 10h 13. 镜面 漫 镜面 14. 折射 乙 15. 色散 绿
( ) L桥-L车2 v2 = 144 km/h = 40 m/s,t2 = = 16. 直线传播 折射 17.8 18. 白 漫v2
19. 如图所示:
1800m-600m
40m/s =30s.
第二章测试卷
1.C 2.D 3.B 4.D 5.D 6.C 7.A 8.A
20. 水中的鱼射向空气的光线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
9.C 10.B 11.C 12.B
光线远离法线,此时猫所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虚像.猫根据
13.(1)发声体在振动 (2)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3)细
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叉向鱼的虚像,所以抓不着鱼.
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4)棉线无法随声音振动,也就不
()等于 ()同一平面 不能 () ()等大
能传声了 14.272 声波 15. (1)振动 (2)大于 (3) 21. 1 2 3OE 4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 振动 音色 17. 能传递信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等效替代法 ()反
息 响度 18. 音色 20 传播过程中 19. 声源处 传 22. 1 2
() ()
播过程中 ()频率 音调 ()振幅 响度 射 折射 3 较暗 4A 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台放 20. 1 2
21. 实验一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频率越高, 置 (5)暗 C
音调越高 第五章测试卷
22. 先用小槌轻敲音叉,听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并立
即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有水花溅出.将音叉拿出来使 1.D 2.D 3.D 4.B 5.C 6.C 7.C 8.D
其停止振动后,再用力敲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并将 9.C 10.BC 11.AC 12.CD
其再次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水花溅出更多且水的振动幅 13. 凸透镜 会聚 会聚于一点 14. 会聚 靠近
度更大. 15.10~20cm 改变光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6. 甲透
23. 设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 ,则声音在铸铁 镜 近视 17. 凸透 大于二倍焦距 倒立 会聚1 18.
s 大于 实 19. 凸 实像 20. 凸 缩小 倒立
中的传播时间为t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 v2
,
1 21. 如图所示:
s
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2= ,两次响声相隔的时v2
s s
间为Δt.则 Δt=t2-t1= - ,整理代数解得:v v v1=2 1
v2s 340m/s×913m
= ≈4927m/s. 22.
如图所示:
s-v2Δt 913m-340m/s×2.5s
第三章测试卷
1.C 2.C 3.D 4.B 5.B 6.C 7.D 8.D 23.(1)同一高度 (2)倒立 实 (3)D (4)左
9.D 10.BC 24.(1)在同一高度 上 (2)10 照相机 (3)乙 甲
11. 汽化(蒸 发) 热 胀 冷 缩 12. 吸 热 不 变 ① ②
13. 蒸发(汽化) 吸热 14. 不变 低于 15. 外表面 第六章测试卷
内表面 16. 压缩体积 冷 汽化 吸收 17.1 16 26
18. 在玻璃碗里倒入适量开水,开水蒸发后的水蒸气遇 1.B 2.C 3.C 4.B 5.C 6.A 7.D 8.A
到温度较低的碗壁液化成水,所以玻璃碗壁变模糊了;滴有 9.B 10.A 11.A 12.D
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酒精吸热温度升 13.(1)A (2)6
高,蒸发加快,塑料袋内酒精气体增加,塑料袋鼓起来. 14.C A 15. 不变 变小 16. 小 151 1.2×103
19.(1)BC 吸 (2)液 固 (3)相同 不同 17. 变大 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会
20.(1)汽化 液化 (2)⑥ ③ ① 分布在房间上方
第四章测试卷 18.(1)左 (2)46.8 (3)2.34×10
3 (4)大
m2-m1 m3-m4
19.(1) (2) (3)小 王 偏 大
1.D 2.C 3.C 4.D 5.A 6.B 7.C 8.D V1 V2
— 23 —
(4)17.3 16.8 20 0.84 期末测试卷
20.方法一:柴油的总体积:
m 1500×103kg 1.D 2. A 3. D 4. A 5. D 6. B 7. DV= =0.8×103k/m3=1875m
3.
ρ柴油 g 8.A 9.A
: V 1875m
3
槽车辆数 n=V = 38m3 ≈49.3
,取50辆. 10.30 11. 振动 传播过程中 12. 振动 音调
车 13. 二倍焦距 焦点(或者一倍焦距) 14. 放大 不能
方法二:一辆车装油质量:
15.2 4 16.1.052×103
m车=ρ柴油V车=0.8×103kg/m3×38m3=3.04×104 17. 如图所示:
kg=30.4t.
: m 1500t槽车辆数 n= = ,取 辆m车 30.4t≈49.3 50 .
21.(1)该砖块的总体积:V=20cm×15cm×10cm=
m1 m1 如图所示:
3000cm3=3×10-3m3,材料的密度: 18.ρ=V =1 60%×V=
3.6kg
0.6×3×10-3m3=2×10
3kg/m3.
(2)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m=ρV=2×103kg/m3×3
×10-3m3=6kg,可节省的材料:m2=m-m1=6kg- 19. 如图所示:
3.6kg=2.4kg.
期中测试卷
1.D 2.C 3.C 4.D 5.B 6.A 7.A 8.C 20.(3)质量 表面积 温度 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
9.A 10.C 11.D 12.B 慢 (4)有关
13.(1)钢 卷 尺 (2)皮 卷 尺 (3)钢 板 尺 21.(1)更好地显示光路 (2)①反射 折射 ②折射
14.4.00cm 38.4℃ 85km/h 15.12 43.2 运动 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3)是 没有换用其他
16.1.85 17. 匀速 大于 静止 D 增加 减速 18. 透明介质做多次实验
(1)音色好 (2)响度大 (3)音调高 19. 凝固 熔化 晶 22.已知:s=220m,v1=5m/s,t1=20s,t2=4s.
体 20. 升华 21. 外 内 (1)前20s猎豹通过的路 程s1=v1t1=5 m/s×20s=
22.(1)乙 (2)98 低 100m. (2)s2=s-s1=220m-100m=120m,猎豹后4s
23.设按喇叭时车与高山的距离是s,则按喇叭4s后: s2 120m
的速度 /
车前进的距离:s1=v车t=10m/s×4s=40m; v2=t = 4s =30ms.2
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s2=v声t=340m/s×4s= 23.(1)120g (2)120cm3 (3)0.95g/cm3 (4)因为
1360m; 从杯子中取出柑橘时,它会带出一部分水,造成测出柑橘的
: 1360m+40m 体积偏大,而它的质量是一定的,由密度的公式可知测出的所以按喇叭时车与高山的距离 s= 2 = 柑橘密度偏小.
700m;
因此听 到 回 声 时 车 距 前 面 高 山 的 距 离:s'=700m
-40m=660m.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