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培优作业】第4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2课时 人教版物理八上(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培优作业】第4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2课时 人教版物理八上(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08:32:47

文档简介

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作为凝结中心,凝 播的.如果玻璃、空气不均匀,光的传播路线将发生偏折.
结大量水珠,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所以应当选B. 3.B
6. 熔点 升华 凝华 4.A
7. 凝华 放出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 5.(1)是否能发光(或是否是光源) (2)点燃的蜡烛、
霜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凝 太阳、萤火虫 都能发光(或都是光源) 月亮、眼睛、电池
华放热. 都不能发光(或都不是光源) 解析:要把它们分为两类
8. 凝华 吸 解析:只有在气温下降到很低时,空气中 就必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按照这一共同特点进行
的水蒸气放出热量而凝华形成霜,所以说“霜前冷”;下雪 分类,所以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分类标准,要分类,首先要确
后,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 定分类标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往往不同.
温度降低,所以说“雪后寒”. 6. 不均匀 沿直线传播 同种均匀
9.(1)液化 凝华 熔化 (2)熔化 (3)①减少水龙 7. 太阳
头滴漏现象 ②水尽量循环利用,例如用洗衣水拖地(合理 3
8.3.0×108 3.0×105
即可) 4
10.“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白 【课后作业】
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冒汗”是茶 1.C 2.C
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3.A 解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11.(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粉 (3)碘粉直接变成 的,所以C、D错误;青蛙通过井口观察是光射入青蛙眼中,
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又在棉线上看到碘的晶体 (4)先升华 A正确,B错误.故选A.
后凝华 解析:本实验用碘粉模拟“人造雪”,因此实验中观 4.A
察的对象是碘粉.应该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因此应根据 5.A
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固定铁圈的位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6. 发光 ③⑤⑥⑦⑧⑨ ②④⑩ ① 解析:光源指
是碘先升华后凝华. 的是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而靠反射光发光的物体则不是
12.(1)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与当时的环境温 光源,星星中有恒星和卫星,恒星本身能发光,而月亮是靠
度有关.猜想:当外界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可能形成霜. 反射太阳的光,它本身不发光.许多动物也可以发光,如深海
(2)取两个透明的玻璃瓶,内装适量的温水,用瓶塞封住 中的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
瓶口,分别放入事先调节好的两个透明的冰柜中,将一个冷 7. 长度 解析:本题考查光年的物理意义.光年是指光
冻室内的温度低于0℃,一个稍高于0℃,过一段时间后观 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故光年是长度单位.
察冰柜内玻璃瓶内壁的变化,哪个出现霜,哪个出现小液 8. 直线
滴,如果在温度低于0℃的冰柜中的玻璃内壁出现霜,则说 9.1360
明猜想是正确的. 解析:露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而
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它们都是在温度降低的情 10. 如图所示: 变大 解
况下形成,而霜是水的固态形式,水要成冰温度必然在0℃
以下,而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只要温度降低即可形成,故可 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
考虑,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由外界的环境温度决定,在 线在小孔处发生交叉,所以在屏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
外界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可能形成霜. 大小由物距和像距的相对大小来决定,像距与物距之比越
【新题看台】 大,像也越大,因此当像距不变,物距减小时,像变大.
1.B 11. 如图所示:
2.C
第四章 光现象
12.如图所示: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课堂作业】
1.D
2.D 解析: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
— 11 —
13.(1)不合理 (2)丙 不可靠 如图所示 (3)C 3.D
4.A
5.B
6.A
解析:小孔成的像是物体或光源的像,形状由物体或光
7. 直线传播 反射
源的形状决定;证实光斑的形状是否与树叶空隙有关,选用
8.30 可 逆 的 解
的卡片中小孔的形状应不相同,即选图丙,而图甲中的小孔
析:小聪观察小猫,小猫反
形状都是圆形,只是大小不同,因此不可靠;太阳到地面的
射出光 线,经 平 面 镜 反 射
距离远远大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因此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到小聪 的 眼 睛 中,所 以 小
不影响光斑的大小.
猫反 射 出 的 是 入 射 光 线,
14.(1)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
进入小聪眼睛的是反射光线 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
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倒立 光在 .
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太阳 解析:() 、
平分线即法线,所以
1 比较甲 ∠1=∠2
,∠1+∠2=60°,所以,∠1=
, 小猫反射出的光线进入小聪的眼睛,小聪反射出乙两图可知 不同之处是甲是圆孔,乙是方孔,但是在半透 ∠2=30°.
,
明的塑料膜上成的都是蜡烛倒立的像,所以小孔成像中所 的光线进入小猫的眼睛 所以光路是可逆的.
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比较甲、丙两图可知,不同之 9. 漫反射
处是甲用的光源是蜡烛,丙用的光源是灯泡,在半透明的塑 10. 如图所示:
料膜上成的一个是蜡烛倒立的像,一个是灯泡倒立的像,小
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小孔成像的原理
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因如此所以所成的
像都是倒立的;(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 11. 如图所示:
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新题看台】
: , ()1.A 解析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因为水是液体 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 12. 1
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A正确. 增大,或者其他说法合理也可,但反射角和入射角前后写反
2. 沿直线 能 了不正确) (2)60° (3)逆着AO(或沿着OA,逆着原来的
3. 同一直线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倒立 入射光线) 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从数据可看出,反射角
与入射角相等,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反射角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为60°;在光的反射与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课堂作业】 13. (1) (2)漫
1.A 解析:我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该物体反
射的光进入眼睛,形成视觉.为了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面容,
应该面对着窗户,使更多的光线照到脸上,这时在平面镜中
就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像了.
(3)不能 在 (2.C 4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反
3.C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反射 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在反
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45°,所以反射角也是45°.故选C. 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人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光
4.C 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当B 板向后
5. 反射 折转一定角度时,B 板和A 板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在B 板
6.(1)显示光路 (2)不能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 上就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还是
线在同一平面内 (3)硬纸板没有垂直平面镜放置 (4)等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
于 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 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
【课后作业】 是可逆的.
1.D 【新题看台】
2.C 1.60° 100°
— 12 —
2. 如图所示: 移动.
6.B
7.A 解析:先假设液面上升了,因入射光线方向未
变,则反射光线方向也不应该变化,上升后的反射光线应该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但由于液面上升会导致入射点向
左偏移,则反射光线在光电屏上的光点也会向左偏移,这显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然符合题目要求,说明开始的假设是正确的.即液面应是上
【 】 升的.课堂作业
8.3 不变
1.C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
9.3 1.6 解析: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
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因此
大小相等,已知小东身高1.6m,不管他离平面镜有多近,他
像与人相距2m.
在镜中的像高不变,还是1.6m.已知他以1.5m/s的速度在
2.B
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面镜时,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2 1 解析: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像与物体到
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也以1.5m/s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镜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也应该是2m;人以0.5m/s的速度垂
的方向上面镜,即像相对于他的速度为3m/s.
直向平面镜靠近,像也以0.5m/s的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
10. 反向延长线 虚
近,则以人为参照物,像以1m/s的速度向人靠近.
11.3 仍能 解析: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
4. 未点燃 乙 解析:平面镜成像利用等效替代法.即
到镜面的 距 离 相 等,因 此 王 芳 同 学 的 像 到 镜 面 的 距 离 为
利用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点燃蜡烛所成的像的位置,
3m;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因
使之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甲是物体,乙是像.
此镜后放一木板,她仍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
5. 如图所示:
12. 如图所示:
:
6. 如图所示:
13. 如图所示
【课后作业】
1.A 解析:由题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
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
14.(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到玻璃板的距离 (3)
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时,用模型
大小 (4)不能 (5)不变
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
【新题看台】
到实验目的.故选A.
2.B 1.C 解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A、B错误,C
3.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 正确.物距等于像距,像也面镜,D错误.
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大 2.C
黄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湖面对称,只 第2课时 球面镜及平面镜的应用
有C符合条件.故选C.
4.A 【课堂作业】
5.C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D
所以当用右手握笔时,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用左手握笔;当 2.D
握笔的手向右移动时,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就是这只手向左 3.CD
— 13 —
4.1 左方 解析:(1)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根据 对镜梳头发(合理即可) 解析:(1)在探究时,需比较像物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也 大小、与平面镜距离等关系;必须先找到像的位置,再用光
是3m,所以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人和 屏确定是否为实像.故顺序为bcad.(2)因为光屏不能接收虚
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是5m,所以人和视力表之间的距离是 像,只能接收实像,所以步骤a中观察光 屏 上 有 无 蜡 烛 的
6m-5m=1m.(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 像,这样做的目的是看是实像还是虚像.(3)由题图分析可得
称.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视力表像的“E” 题中所给的“12:01”与“10:51”成轴对称,这时显示的时间
开口向纸外,所以被测者应向她的左方指. 应是“10:51”.(4)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
【课后作业】 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我们每天对镜梳头发等.
1.B 第四节 光的折射
2.A 解析: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
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 【课堂作业】
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当弯腰或下蹲时,会 1.A
看到镜中的鞋.当人靠近、远离镜子或者抬高腿时,反射光线 2.D
射到人身上光线的位置不变,人仍然无法看到新鞋.故选A. 3. 上 35° 60°
4. 折射 直线
5. 如图所示:
3.D
4.BC 解析:人站在哈哈镜前,一般说来,是在凹镜的
焦点以内,根据凹镜成像特点,这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
把人像拉长了,凸镜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即把人变短了. 6.(1)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折射角也越大 (3)b
5. 发散 扩大 会聚 解析: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 玻璃 (4)如图所示:
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的倒车镜等,凸面镜
同平面镜一样也能成虚像,但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凹面
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6.45°
7.45° 沿直线传播的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要把水平 【课后作业】
的底面反射到竖直的方向来,平面镜应与水平底面成45° 1.A
角;纸币投入箱子后,被镜面阻挡,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不 2.B
能照到镜子后面的纸币,则人看不到纸币. 3.B
8.(1)会聚 (2)F 点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C 解析: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
或光路可逆 (3)太阳灶或汽车前灯或手电筒或电视的碟 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
形天线等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凹面镜对平行射来的光 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
线会聚到一点上,说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的反射 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
路径是可逆的,因此将光源放到焦点F 处,可以得到平行射 折射光线再次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对应的空气中的折
出的光线;生活中应用凹面镜的实例很多,例如手电筒或汽 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所
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等. 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P 点,故选C.
9.(1)薄玻璃板 相同 (2)不同 完全重合 (3) 5.B
无关 6.B 解析: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
【新题看台】 生折射,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D 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
2.B 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故选B.
3.图略 7.B 解析: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
4.(1)bcad (2)看是实像还是虚像 (3)10:51 (4) 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反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
— 14 —
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自行 BO 为入射光线,OA 为反射光线,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D
车的尾灯、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 正确.
原理,只有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没有用到光的反射. 3.E 变高
故选B.
第五节 光的色散
8.60° 小于 图略
9. 折射 反射 【课堂作业】
10. 左 等于 1.D
11. 如图所示: 2.A
3.B
4.A
12. 如图所示: 5.B 解析:红外线是位于可见光谱中红光外的一种
看不见的光,若看到了红色的光或淡红色的光,这些都不是
红外线而是红光.温度较高的物体会辐射较强的红外线,但
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物体不仅辐射红外线而且辐射红光.比
13.(1)在水中滴几滴牛奶(或肥皂水) 能 (2)大于 如铁块达到一定温度时会被烧红,这时它既辐射了红外线,
增大 入射光线会发生全部反射现象,这时没有折射光 又辐射了红光.商店购买的烤火炉的电热丝温度较高,辐射
线 解析:为能清晰地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可在水 出了少量红光.
中加入几滴牛奶或肥皂水,这些物质能够反射光而使人看 6. 白光是复色光
清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光在传播到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 7.(1)白光 (2)红 绿 蓝 三原色
面上时,一般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故实验过程中既 【课后作业】
能看到折射光线,也能看到反射光线;由光的折射规律可
1.D
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折
2.B
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比入射角变化得快,
3.C 解析:人们能看到纸是白色的,是因为纸把所有
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无限接近90°,当入射角 颜色的光都反射到人眼中的缘故;人们看到字是黑色的,是
再增大时,光线就会被全部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同
因为黑字将射向它的上面的光全部吸收了,由于不反射光,
学们将在高中学习到). 因而看到字是黑色的.
14.(1)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 4.D 解析:红光和绿光混合是黄色,而黄光和蓝光混
入射角 (2)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 近似成正 合,即相当于红、绿、蓝三种原色混合在一起,所以是白色.
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解析:(1)由 5.C
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入射角
6.CD
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2)对比前 7.B
几组数据,当入射角增大几倍时,折射角也大致增大几倍,
8.(1)各种色光 (2)反射 折射 解析:(1)彩虹是太
即入射角i与折射角r 近似成正比关系;后几组数据中,入 阳光遇到空气中的小水滴,经过反射和折射后分解成各种
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不再有正比关系. 色光的现象,故可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2)太阳
【新题看台】 光射到小冰晶后部分发生反射,部分发生折射,形成虚像.
1.A 解析: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小 9.(1)红 紫 七色光 (2)A 红外线 热
孔成像和墙上的手影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10. 人体辐射的红外线 解析:人体辐射出红外线,当
所以错误.池水变“浅”是由于河底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 人体接近水龙头时,手发出的红外线被感受器接收,电子线
发生了折射,形成了变浅的虚像,所以A正确. 路将放水开关打开;当人手离开水龙头时,电子线路接收不
2.D 解析:(1)已知CD 是界面,则由图可知,∠AOC 到手发出的红外线,电子线路将放水开关关闭,从而达到节
=60°,则∠BOD=60°,所 以 入 射 角 为90°-60°=30°,而 约用水的目的.
∠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 11. 吸收 反射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黑色物
射角,所以CD 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2)根据折射光 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E 一定为折射光线, 12.(1)荧光物质 (2)反射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 15 —
(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 6.A
等) 7.B
【新题看台】 8.D 解析:凸透镜能把平行射来的光线会聚到焦点
1.D 上,焦点到透镜的距离为焦距.光会聚到焦点上时,光斑最小
2.D 最亮.光线还没有会聚到焦点前光斑较大,会聚后光线经过
3.红、绿、蓝 红外线 焦点又发散开来,光斑会逐渐增大.因此光斑较大时有可能
4.(1)= (2)B (3)增大 (4)小于 (5)如图所示 在焦点内,也可能在焦点外.
9. 焦点 11.0 4
10. 如图所示: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 镜 11. 如图所示:
【课堂作业】
1.B 解析:甲、丙两个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 凸 透
镜;乙、丁两个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12.(1)会聚 (2)发散 解析:(1)比较甲、乙两图可
2.B
知,甲图中手电筒的聚光圈通过烧杯底自上而下照射,光成粗
3.A
细均匀的柱形光束,乙图中柱形光束在杯中会聚了,因为乙图
4.B 解析:只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在
中杯底放了一个凸透镜,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比
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由图可知在焦点的前
较甲、丙两图可知,丙图中柱形光束发散了,丙图中杯底上放
后等距的地方关于焦点对称,所以两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
了一个凹透镜,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8cm和12cm,焦点就在两个位置
13.(1)A、C 小 (2)透镜材料
, 1的中 点 即 凸 透 镜 的 焦 距=8cm+ (2 12cm-8cm
)= 【新题看台】
10cm. 1.C 解析: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
5.D 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 A错误;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
6.A、C、D、E B 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入
7.10 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8. 如图所示: 故C正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
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故选C.
2. 如图所示:
【课后作业】
1.C
会聚
2.C 解析:把冰磨制成凸透镜的形状,然后把冰透镜 3.
正对太阳光,冰透镜能够把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即焦点上,焦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点处的温度很高,可以引燃其他物体,所以冰透镜相当于一
个凸透镜. 【课堂作业】
3.D 解析: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 1.A 解析: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
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故选D. 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
4.D 2.AD
5.A 解析: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 3.A 解析:瓶和酒两边都可透过光,故是透镜;人参
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 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说明瓶和酒相当于凸透镜.
能会引起火灾.故选A. 故选A.
— 16 —课时培优作业
第2课时 球面镜及平面镜的应用
装置与它的道理相类似.
本课时主要讲述球面镜及平面镜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广泛,舞蹈演员
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姿势;空间较小的室内
安装上大的平面镜开阔了视野;用特制的小镜子,
牙医能看到口腔内不容易看见的地方.解题关键是
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如图所示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
像的是 ( )
1. 结合图示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A
B
(1)点光源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 后进
入人眼,引起视觉; C
(2)人感觉这些光线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的 处发出的,S'就是S 在平
面镜中的像; D
(3)由于S'并不存在,所以进入眼睛的光并非 2. 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画的潜望镜的示意图.
真正来自S',所以S'是 . 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物体AB 的像是 ( )
2. 结合图示说明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
用有: 、 .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的实像
3. 凸面镜和凹面镜: C.等大正立的虚像
(1)凸 面 镜:对 光 线 有 作 用,应 D.等大倒立的虚像
用: . 3.(多选)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
(2)凹 面 镜:对 光 线 有 作 用,应 确的是 ( )
用: .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4. 汉代初期有一本古书叫《淮南万毕术》,书中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说:“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如图 C.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就是按古书上的这个记载画的.水盆中装的是 D.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
,它相当于 ;军事上 子是平面镜
5 8
物理 八年级上册
4. 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
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
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4.(多选)儿童乐园里的哈哈镜表面呈波浪形,
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 使人像变形,让人发笑,那么 ( )
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 (选填“上方” A.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B.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C.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D.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二、填空题
5. 凸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物体经凸面
镜成正立、缩小的像.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和汽车的
一、选择题 倒车镜常用凸面镜,是因为凸面镜可以 视
1.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野.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
的几种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6.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
一玩具车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
的像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应
该等于
.甲 乙 丙 丁
A.若蜡烛A 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 距玻璃
板8c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 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
7. 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
丙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
C.若在玻璃板与B 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
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
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A 的像
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
2. 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
为 ,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
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
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
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他应该 ( )
性质.
A.弯腰或下蹲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甲 乙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8. 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下图
D.把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3. 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
是钟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则 ( )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作用.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
5 9
课时培优作业
行光,应 把 点 光 源 放 在 ,依 据 的 原 理 3.(宜宾中考题)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 在平
是 . 面镜MN 中所成的像,S 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 反射后经过P 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 的位置,
凹面镜的实例: . 并作出经过 P 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 (保留作图痕迹)
9. 小芳在后台看到演员照镜子化妆的情形,她
发现镜中的演员“远小近大”.于是她想:物体在平面
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有关
4.(益阳中考题)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 (选填“平 特点,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a.移去蜡烛B,在B
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支 (选填“相同” 的位置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
或“不同”)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有无蜡烛的像;b.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 璃板前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 放到
(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
玻璃板后面,移动到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c.记
总是 的. 下蜡烛A 和B 以及玻璃板的位置;d.移去玻璃板、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 蜡烛A 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 和B 的位置,用刻度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1.(镇江中考题)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
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2)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的目的是 .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
(3)若将显示时间为 的电子时钟放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在平面镜之前,则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 .
它的像垂直 (4)请你列举一个平面镜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
2.(天津中考题)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 事例: .
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甲所示,图乙
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
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
甲 乙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