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 6.A
等) 7.B
【新题看台】 8.D 解析:凸透镜能把平行射来的光线会聚到焦点
1.D 上,焦点到透镜的距离为焦距.光会聚到焦点上时,光斑最小
2.D 最亮.光线还没有会聚到焦点前光斑较大,会聚后光线经过
3.红、绿、蓝 红外线 焦点又发散开来,光斑会逐渐增大.因此光斑较大时有可能
4.(1)= (2)B (3)增大 (4)小于 (5)如图所示 在焦点内,也可能在焦点外.
9. 焦点 11.0 4
10. 如图所示: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 镜 11. 如图所示:
【课堂作业】
1.B 解析:甲、丙两个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 凸 透
镜;乙、丁两个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12.(1)会聚 (2)发散 解析:(1)比较甲、乙两图可
2.B
知,甲图中手电筒的聚光圈通过烧杯底自上而下照射,光成粗
3.A
细均匀的柱形光束,乙图中柱形光束在杯中会聚了,因为乙图
4.B 解析:只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在
中杯底放了一个凸透镜,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比
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由图可知在焦点的前
较甲、丙两图可知,丙图中柱形光束发散了,丙图中杯底上放
后等距的地方关于焦点对称,所以两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
了一个凹透镜,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8cm和12cm,焦点就在两个位置
13.(1)A、C 小 (2)透镜材料
, 1的中 点 即 凸 透 镜 的 焦 距=8cm+ (2 12cm-8cm
)= 【新题看台】
10cm. 1.C 解析: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
5.D 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 A错误;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
6.A、C、D、E B 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入
7.10 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8. 如图所示: 故C正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
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故选C.
2. 如图所示:
【课后作业】
1.C
会聚
2.C 解析:把冰磨制成凸透镜的形状,然后把冰透镜 3.
正对太阳光,冰透镜能够把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即焦点上,焦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点处的温度很高,可以引燃其他物体,所以冰透镜相当于一
个凸透镜. 【课堂作业】
3.D 解析: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 1.A 解析: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
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故选D. 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
4.D 2.AD
5.A 解析: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 3.A 解析:瓶和酒两边都可透过光,故是透镜;人参
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 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说明瓶和酒相当于凸透镜.
能会引起火灾.故选A. 故选A.
— 16 —
4. 凸透镜 透镜 薄膜 薄膜 薄膜 2.B
5. 倒立、放大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或改变光路)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凸 实 虚 解析: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是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而放大镜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它们都是凸透 【课堂作业】
镜的应用. 1.C
7. 凸透镜(或放大镜) 虚 2.C
【课后作业】 3.A
1.C 解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投影仪成倒 4.B 解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凸透
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 镜另一 侧 焦 点 处,故 凸 透 镜 的 焦 距 为30cm-20cm=
放大的虚像.“电子眼”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 10cm,A错;由图乙知蜡烛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
2.B 的是倒立放大的像,B正确;照相机成像是利用物体在二倍
3.D 解析: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这是一个 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错;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长度单位,通常用在天体距离之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保持凸透 镜 位 置 不 变,这 时 是 物 距 增 大,像 距 应 减 小,故
是光的直线传播;湖面上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透过 D错.
玻璃板看字,人眼逆着透过玻璃折射后的光反向看过去的 5.B
虚像,故正确的答案是D. 6. 能 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
4.B 所以能看到
5.D 解析:横截面近似于三角形的玻璃的作用相当 7. 倒立 缩小 实
于放大镜,汞柱通过它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1)不同侧 同一水平高度 (2)a 照相机
6.C 【课后作业】
7.A 1.D
8. 虚 放大(凸透) 2.A
9. 反射或漫反射 凸透 倒立、缩小、实 解析:照相 3.C 解析:如图所示,物体上A 点发出无数条光线,
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相当于人的眼睛,被拍摄的物体经 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于A'点,当凸透镜被挡住一半时,相
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照相机的镜头后,才能在底上形成一 当于有一半的光线被挡住了,但还有一半的光线能透过凸
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透镜会聚到A'点;同理,物体的其他任意点也都有光线会聚
10.2倍焦距以外(或大于2倍焦距) 放大 增大 到像点,即能在原来位置成完整的像,只是由于透过的光线
11.(1)凸 变小 (2)距离 (3)水透镜成像性质与圆 只有原来的一半(另一半被挡住了),故像的亮度会变暗.个
环内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析:(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 别同学因不能正确理解这一点而出错.
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此时“水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将
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近一点,即减小物距,这时看到的虚
像会变小.(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探究“水透镜”的焦
距与水的质量有关,必须控制“水透镜”到字的距离(物距)
不变.(3)保持物距不变,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水 4.D
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这说明水透镜成像性质与圆 5.(1)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2)倒立 放大 实
环内径大小有关. 投影仪 (3)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12. 方法一:让平行光束射向盒子,用白纸在另一侧来 6. 虚 物距小于1倍焦距 解析:由题图知,凸透镜成
回移动,如果透过的光能会聚成为光点,说明对光有会聚作 正立、放大的像,像物同侧,故像为虚像.凸透镜成虚像的条
用,为凸透镜.如果不能使光会聚成为光点,说明透镜对光无 件是物距小于1倍焦距.
会聚作用,应为凹透镜. 方法二:把手指放在盒子一侧,从 7.10 投影仪 解析:当物距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盒子另一侧透过中间的透镜观察手指,若看到手指放大的 时,像距也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此时像距等于物距.从图
像,说明为凸透镜.若看到手指成缩小的像,则说明透镜为凹 中查出:当像距等于物距时,都等于20cm,所以该凸透镜的
透镜. 焦距等于10cm.当物距为15cm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
【新题看台】 于1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
1.C
— 17 —
制成的. 5.AD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会聚本领变
8.C、A、B 解析:由表中成像的性质判断,A:f2f,B:u>2f,C:u距15cm30cm. 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远视
9.(1)10.0 (2)下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缩小 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会聚本领变小,使本来成在视网膜
照相机 (4)远离 上的像会聚在了视网膜后方,应佩戴凸透镜来矫正.因此图
10.(1)亮点 10cm (2)缩小 左 (3)虚像 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
【新题看台】 方法.
6. 凸透镜 凹透镜
1.D
7. 大于 倒立
2.D
8. 凸 前面 近视眼镜 解析: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
3.(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左(或凸透镜)
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
4. 凸 照相机 缩小 2倍焦距(或2f) 近
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应佩戴近视眼镜使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1
【课堂作业】 9. -400 -4 m
1.C 10. 凸透 400 解析:本题考查眼镜的度数.老花镜是
2.B 解析:人眼相当于一架高度精密的照相机,成像 凸透镜,老花镜的焦距f=25cm=0.25m,则镜片的度数F
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 100 100
= = =400度.
像,这时像距应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人眼的晶状 f 0.25
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11. 如图所示:
3.B
4.D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
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 12.(1)发散 凹 前方 (2)远视
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选D. 【新题看台】
5.A 解析:我们知道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 1.D 解析:A选项考查的是银幕能发生漫反射,使不
度数是负值,这位同学左眼所戴眼镜的度数是负值,右眼所
同方位的观众都能看见其画面;银幕上的画面在人的眼睛
戴眼镜的度数是正值,所以他的左眼为近视,右眼是远视,
里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放映时,为了得到放大的实
故选A. 像,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必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
6.D 间,故选D.
7. 变小 凹 解析:人眼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越凸焦 2.B
距越小,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 3. 太强 25
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称为
近视眼,应戴凹透镜来矫正.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8. 左 远 凸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1.B 解析: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
1.B 解析:晶状体本身是弹性体,它周围的肌肉睫状 像,物镜是凸透镜,因此要观察的物体一定要放在物镜的一
体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它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 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体的形状,这就改变了眼睛的焦距,从而使物体的像总成在 2.B
视网膜上,选项B正确. 3.C 解析:望远镜中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
2.D 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 大 的 虚 像.A、D
3.C 解析:由题意可知,题目中的现象和近视眼的成 错;有的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有些不是,较复杂,
因近似,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可知,此时成像在光屏的前面,因 B错.
此要想将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4.B
4.AC 5.B 解析: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
— 18 —
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异常巨大,太阳不过是银河 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 物距满足:f<12mm<2f,即凸透镜的焦距为6mm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大行星绕它运行. 12mm;(4)由乙图可知,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凸透
6. 实 虚 投影仪(或幻灯机) 镜放置的位置是水平的,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7. 缩小 实 正立、放大 虚 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
【课后作业】 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要使成的虚像更大
1.D 解析: , , 一些
,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近视眼镜是凹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 目镜焦距长 所以 6
, , ,
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镜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所以要代替凸透镜 应用远视眼镜.
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 【新题看台】
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 1.D
目镜放大倍数乘积;因此只有D选项正确. 2.B 解析:载玻片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
2.C 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又在目镜的一倍
3.C 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了两次放大.所以载玻
4.A 解析: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作 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要看到如
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 图乙所示的像,载玻片上的物体如图丙所示来放置,即把甲
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观察物 逆时针转动90°.
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伽利略望远镜是以
凹透镜作目镜的,而开普勒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
镜.故B、C错误.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甲 乙 丙
把标本放
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
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确,D错误.
【课堂作业】
5.AD 解析:显微镜的两个透镜都是凸透镜,靠近被
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成一个倒立、 1.C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和位
放大的实像,选项A正确、C错误.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 2.B
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 .B 置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故选
放大的虚像 错误、D对. . B.
6.C 3.C
: ,
7.D 4.BC 解析 用天平称量物体时 应两次调节天平横
8. 倒立、放大的实 焦点以内 放大 m m 解析: 梁平衡,放物体前,只能通过旋转横梁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1 2
, 使其平衡;放物体后,只能移动标尺上的游码使其平衡 在调普通放大镜放大倍数太小 为得到更大放大倍数的光学仪 .
器, , ,将两个凸透镜组合可制成显微镜,焦距短的作物镜,焦 节时 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 说明左盘重.此题不明确
距长的作目镜.被观察标本放在目镜的2倍焦距之内1倍焦 是否放被测物体,因此可调节平衡螺母,也可移动标尺上的
距之外,将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为了使此实像再次放大,让它 游码.
() () () () () ()
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通过目镜观察,将看到一个放大许多 5. 1kg 2g 3t 4mg 5kg 6mg
倍的正立的虚像. (最后的放大倍数是两次放大倍数之积. 6. 1)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 (2)调节平衡螺
9. 小 大 母,使指针指到分度标尺(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在中央刻
10.(1)凸透镜 (2)焦距较长 度两侧等幅摆动) 解析: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
11.(1)凸透 物 (2)实 (3)厚
,
6~12mm (4)目 先要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 具体方法是先把游码移到
直线 水平 虚 大 倒立 顺 上 (6)远视 解析: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
(1)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 度盘的中央刻度处即可.
镜,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2)由于把小水滴作为 7. 左 增加 78.4
物镜,故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3)由题意可知,小水滴 【课后作业】
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 1.A 解析:水银热胀冷缩仅仅是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滴 而变化,其质量不会变化,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属性,不
— 19 —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B.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
C.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
本课时主要学习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
D.二倍焦距的地方
成像原理.本课时主要考查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 关于显微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及构造,解题关键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
,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反光镜是平面镜,组透镜组成的 它们都是利用透镜的组合来观察物
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体.但显微镜是直接对微小物体连续两次放大后,才
能清楚地观察到物体;而望远镜是通过增大被观测 B.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
物体对眼睛的视角来增加清晰度. 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C.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反光镜是凹
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一、结合图思考视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D.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反光镜是凹
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3. 关于望远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镜、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一定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C.从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二、显微镜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1. 填写图中显微镜主要结构的名称:① 4. 望远镜的作用是 ( )
;② ;③ ;④ . A.把近处的物体放大
B.把远处的物体拉近
C.把细小的物体放大
D.把近处的物体放远
5. 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
2. 成像特点:目镜相当于 ,成 A.地球、太阳、银河系
像;物镜相当于 ,成 像. B.银河系、太阳、地球
三、望远镜 C.银河系、地球、太阳
1. 成像特点:物镜作用: ;目镜相当于 D.太阳、银河系、地球
,把像 . 6. 如图所示,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
2. 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 . 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被观察
四、探索宇宙 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 像,这
1. 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 . 个像经目镜作用后成放大的 像.显微镜的
2. 太阳是 中的一员,地球在离太阳比 物镜相当于 .(前两空均选填“虚”或“实”)
较近的第 条轨道上.
1. 利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一定要放在物
镜下 ( )
A.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
8 3
课时培优作业
7. 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 5.(多选)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
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 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成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
(选填“实”或“虚”)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 成的像是 ( )
以内,再通过目镜成一个 的 像,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原理.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
一、选择题 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
1. 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把物体向物镜移近适当距离,此时不需
要调节显微镜便可以继续进行观察
B.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同物体相比倒正情况
相同
C.物镜和目镜对物体放大的倍数一定相同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D.物镜、目镜对物体都进行了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2. 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的大小一定是相同的
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7.(泰安中考题)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
C.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会聚更多 确的是 ( )
的光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D.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3. 下列关于宇宙及星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的是 ( ) D.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 二、填空题
都绕地球运动
8.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标本通过
B.太阳静止不动,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
物镜成一个 像,像成在目镜 ,通
运动
过目镜观察时,目镜再把这个像 一次.若物
C.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
镜和目镜对标本的放大倍数分别为m1、m2,则该显
D.“日心说”是正确的,“地心说”是错误的
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4. 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9. 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
( )
象,这与物体对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 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
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 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均选填“大”或“小”)
的实像
C.所有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
合而成
8 4
物理 八年级上册
10.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 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
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可以看到水滴就 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
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 在同一 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
镜放在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 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
距离,你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就是 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 (选填
自制的显微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
(1)小水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其实小水滴 观察到的箭头要 (选填“大”或“小”)得多,
就相当于 . 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选填
(2)实验中对凸透镜的要求是 . “正立”或“倒立”)的.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
三、实验探究题 像将沿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
11. 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 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
,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原理 (选填“上”或“下”). 移动.
(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
翅膀花纹的像.
(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
甲
验,应该选用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玉林中考题)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
乙 确的是 ( )
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丝,昆虫翅膀等.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于二倍焦距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镜,它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
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2)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 2.(潍坊模拟题)在今年4月份进行的地理、生
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改 物实验考试中,东明中学的生物“小博士”在载玻片
变“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 上写了一个字如图甲所示,那么怎么操作使图象变
过小 水 滴 所 成 的 一 个 (选 填 “虚”或 成图乙所示 ( )
“实”)像.
(3)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
甲 乙
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
的距离的情况下,应该把水滴变 (选填 A. 90°
“ ”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厚 或“薄”),直至成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 B. 90°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 C.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D.
(4)使凸透镜成为 (选填“物”或“目”)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