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培优作业】第6章 透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 度 人教版物理八上(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培优作业】第6章 透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 度 人教版物理八上(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08:32:47

文档简介

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密 度
2. 在物理学中,密度用符号 表示,质
量用符号 表示,体积用符号V 表示,则密
本课时主要通过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 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写作: .
密度这一表述物质某一特性的物理量,同时对密度 3. 密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用,如计算质量、计算体积等. 的单 位 组 合 而 成,常 用 的 质 量 单 位 是 千 克
本课时通常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或图象考查对密度 (kg),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利 ,用符号表示为 .
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时,先明确横纵坐标表示的物 4. 密度的单位为kg/m3,实验室常用g/cm3,
理量,然后在图象上取特殊值进行比较.题型主要以 这两个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5. 妈妈今天在商场买了一条金项链,可回到家
里,总是疑心自己买的金项链会不会是假的,是不
是铜或者铅什么的镀上的金.有心找一节截开看看
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吧,又怕弄坏了项链,妈妈问你能不能用学的知识
我们上体育课学投掷铅球时,老师先让我们用 初步判断一下是不是真的.
与铅球同样大小的橡胶实心球练习.你觉得大小一
样的铅球和橡胶实心球质量一样吗 学校运动会
上,女同学和男同学使用的铅球大小不同,那它们 1. 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 ( )
的质量一样吗 A.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1.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铝块若干、大小不同 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的木块若干、 、 C.它的质量、 . 体积
、密度都减半
2. 实验方法: . 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
,但密度却不变
: 2. 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3. 实验步骤
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取大小不同的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
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算出它们的体积; 密度 密度物质 物质
-3
②将测得的物理量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kg·m ) (kg·m
-3)
③换用大小不同的木块,重复上面的实验. 纯水 1.0×103 冰 0.9×103
质量/体积 煤油 0.8×103 干松木 0.5×103
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g/cm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1 铝块1 54 20 2.7 水银 13.6×103 铅 11.3×103
2 铝块2 108 40 2.7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3 松木1 108 216 0.5 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4 松木2 10 20 0.5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
4. 实验结论: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
积比铅块小
,比值一定;
3. 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62g,若这个苹果的体
②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值 ;
积是180cm3,则该苹果的密度为 g/cm3.
③体积相同时,质量与体积比值 的物
4.“气凝胶”的固体材料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
质质量较大.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一块体积为100cm3的
二、密度 “全碳气凝胶”的质量只有0.016g,则它的密度为
1.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kg/m3.
叫做这种物质的 . 5. 一 物 体 的 质 量 是 2.7×104 kg,体 积 为
8 9
课时培优作业
10m3,则其密度为 kg/m3,合 过钻磨、雕刻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原材料在加工的过
g/cm3,若把该物体切去一半,则剩下部分的密度将 程中,以下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体积
6. 为研究某种物质的特性,小明同学测得四组 B.密度
数据,填在下表中. C.质量
质量 体积V 质量/体积 D.体积
次数 物体
m(g) (cm3) (g/cm3) 5.
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正
方体,质量最大的是 ( )
1 铝块1 54 20 A.铜
2 铝块2 108 40 2.7 B.铁
3 铁块1 158 20 C.铝
D.一样大
4 铁块2 316 40 7.9 6.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
(1)将表中空白处填写完整. 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
(2)比较1、2这两次数据,可得出结论: 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
.
(3)比较2、4这两次数据,可得出结论:
.
一、 A.3∶4选择题
B.4∶3
1. 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 C.2∶1
中不正确的是 ( ) D.1∶2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 7. 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
相等的
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 图象如图所
B.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 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密度的大小一定不会改变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
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
的密度较小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
A.一杯水比一滴水的密度大 B.ρ甲=ρ乙
B.铁块受热后密度变小 C.若V甲=V乙,则m甲C.水结冰后,密度变大 D.若m甲=m乙,则V甲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任何情况下,密度都 二、填空题
不变
, , 8.
体积为100cm3的冰块全部融化成水后,水
3. 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 使用一段时间后 关
的质量为 k ,水的体积为 cm3.
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中 g
( ) (冰密度为正确的是 0.9×10
3kg/m3)
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
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9.
, 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B.质量变小 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
, , 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 (选填“甲”或“乙”)C.质量不变 体积不变 密度不变
, , 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D.质量变小 体积不变 密度变小
4. 球雕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球雕是经 .
9 0
物理 八年级上册
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技术指标
透光量 92% 91% — —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10. 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
-6 3
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 (1)求一块体积为4×10 m 的玻璃片的质量.
450mL,内有0.2kg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 (2)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
-2kg,若以
体积是 ,石块的质量是 .(石块密 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镜架的质量.
度为2.6×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
11. 艾力同学在做“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的关系”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有量筒、水、细针、天
平和从同一木头上截取的三个大小不同的木块.
(1)艾力在调节天平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
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 13.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
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石是
一块整的长方体花岗岩,正面面积为42.63m2,据
文件记载其质量为119.364t,求它的厚度是多少.
甲 (ρ花岗岩=2.8×103kg/m3)

(2)艾力同学用实验器材测出了第一个木块、
第二个木块质量和三个木块的体积的数据见表,请
根据乙图的示数,在表中填写出第三个木块的质量.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木块
木块 木块 木块 (临夏州中考题)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
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
木块的质量/g 9.45 13.40 (选填“>”“<”或“=”)ρ乙;质量为1.8kg的
木块的体积/cm3 15.00 20.00 25.00 乙物质体积为 dm3.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木头的密度是 g/cm3(保留两位小
数).
四、计算题
12. 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佩戴近视或远视眼
9 1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异常巨大,太阳不过是银河 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 物距满足:f<12mm<2f,即凸透镜的焦距为6mm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大行星绕它运行. 12mm;(4)由乙图可知,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凸透
6. 实 虚 投影仪(或幻灯机) 镜放置的位置是水平的,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7. 缩小 实 正立、放大 虚 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
【课后作业】 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要使成的虚像更大
1.D 解析: , , 一些
,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近视眼镜是凹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 目镜焦距长 所以 6
, , ,
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镜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所以要代替凸透镜 应用远视眼镜.
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 【新题看台】
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 1.D
目镜放大倍数乘积;因此只有D选项正确. 2.B 解析:载玻片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
2.C 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又在目镜的一倍
3.C 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了两次放大.所以载玻
4.A 解析: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作 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要看到如
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 图乙所示的像,载玻片上的物体如图丙所示来放置,即把甲
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观察物 逆时针转动90°.
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伽利略望远镜是以
凹透镜作目镜的,而开普勒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
镜.故B、C错误.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甲 乙 丙
把标本放
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
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确,D错误.
【课堂作业】
5.AD 解析:显微镜的两个透镜都是凸透镜,靠近被
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成一个倒立、 1.C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和位
放大的实像,选项A正确、C错误.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 2.B
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 .B 置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故选
放大的虚像 错误、D对. . B.
6.C 3.C
: ,
7.D 4.BC 解析 用天平称量物体时 应两次调节天平横
8. 倒立、放大的实 焦点以内 放大 m m 解析: 梁平衡,放物体前,只能通过旋转横梁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1 2
, 使其平衡;放物体后,只能移动标尺上的游码使其平衡 在调普通放大镜放大倍数太小 为得到更大放大倍数的光学仪 .
器, , ,将两个凸透镜组合可制成显微镜,焦距短的作物镜,焦 节时 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 说明左盘重.此题不明确
距长的作目镜.被观察标本放在目镜的2倍焦距之内1倍焦 是否放被测物体,因此可调节平衡螺母,也可移动标尺上的
距之外,将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为了使此实像再次放大,让它 游码.
() () () () () ()
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通过目镜观察,将看到一个放大许多 5. 1kg 2g 3t 4mg 5kg 6mg
倍的正立的虚像. (最后的放大倍数是两次放大倍数之积. 6. 1)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 (2)调节平衡螺
9. 小 大 母,使指针指到分度标尺(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在中央刻
10.(1)凸透镜 (2)焦距较长 度两侧等幅摆动) 解析: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
11.(1)凸透 物 (2)实 (3)厚
,
6~12mm (4)目 先要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 具体方法是先把游码移到
直线 水平 虚 大 倒立 顺 上 (6)远视 解析: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
(1)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 度盘的中央刻度处即可.
镜,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2)由于把小水滴作为 7. 左 增加 78.4
物镜,故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3)由题意可知,小水滴 【课后作业】
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 1.A 解析:水银热胀冷缩仅仅是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滴 而变化,其质量不会变化,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属性,不
— 19 —
随着形状、状态、位置等的变化而变化. 0.016g
100cm3=1.6×10
-4g/cm3=0.16kg/m3.
2.C
3.C 5.2.7×10
3 2.7 不变
4.A 6.(1)2.7 7.9 (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
5.A 解析:一粒米不足天平的感量,不论怎样仔细, 同,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
, , C、D ;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质量大的比值大
反复测量一粒米的质量 都是无意义的 因此 错误 而
B选项中,有无一粒米的杯子的质量几乎没有差别,据“累积 【课后作业】
法”的思路,选项A方案可行. 1.B
6. 不变 不变 不变 物态 形状 位置 2.B 解析: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及
7. 移动游码 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同时受物体的热胀冷缩的影响.
8. 左 32.4 50 解析: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调节天 3.D
平横梁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4.B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
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这时横梁平衡,甲图情形平衡 一般不同,球雕在钻磨、雕刻过程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减小,
螺母应该向左调;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 质量减小,体积减小,但原材料的密度不变.
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所以乙图读数是32.4g.丙图读 5.A 解析:体积相同,根据 m=ρV 可知,密度越大,
数是82.4g,液 体 质 量 是 总 质 量 减 空 烧 杯 质 量:82.4g 质量越大.
-32.4g=50g. 6.C 解析:由图可知,一个甲球的质量等于两个乙球
9. 调零螺丝 2.2 的质量,即甲、乙两种球的质量之比为2∶1,由于甲、乙两种
10.(1)橡皮泥容易变形 (2)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 , m球的体积相等 根据ρ= 可知,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
状无关 (3)
V
C 解析:小明探究的是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的
之比为
, , 2∶1.关系 所以所选择的物体形状越容易改变越好 而橡皮泥正
7.C
好具有这样的特性.通过表中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小
8.0.09 90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的特性和有关计算.
明把橡皮泥做成了很多形状,这样得出的规律更具有代表
根据物体的质量不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可知,水的质量等
性,橡皮泥在各种形状时的质量都是28g,这表明物体的质
于冰的质量,m =m =ρV=0.9×103kg/m3×100×10-6水 冰
量不随其形状而发生改变,虽然小明没有捏出更多形状的
m 0.09k
橡皮泥,但所捏的形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由特殊到一 m3=0.09kg;水的体积V水= =
g
ρ 1.0×103kg/m3
=0.09
般的研究方法就是“归纳法”. ×10-3m3=90cm3.
11.(1)水平 右 (2)左 镊子 (3)游码 48.4 9. 甲 1∶4 解析:由图象得,当两种物质的体积都是
【新题看台】 2cm3时,甲物质的质量是4g,乙物质的质量是1g,所以等
1.B 体积的两种物质,甲的质量较大;当两种物质的质量都是
2. 左 等于 2g时,甲物质的体积是1cm3,乙物质的体积是4cm3,所以
1cm3 1
第二节 密 度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4cm3=4.
10.250cm3 0.65kg 解析:0.2kg水的体积为V水=【课堂作业】
m水 200g 3
1.D = / ;需要投入的石块的体积是ρ水 1gcm3
=200cm V石=
2.C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固体密度如干松木的密 V-V水=450cm3-200cm3=250cm3;石块的质量 m=
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 A不正确;不同物质的密度可以相 ρ 3 3石V石=2.6×10 kg/m ×2.5×10-4m3=0.65kg.
同,如煤油和酒精;同种物质不同状态密度不同,如水和冰; 11.(1)左 平衡螺母 (2)17.50 (3)同种物质质量
因为铜的密度比铅的小,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可判断铜块的 与体积成正比 (4)0.67 解析:(1)天平调平,指针指向右,
体积大.故答案C正确. 则把平衡螺母向左调.(2)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示数等于
3.0.9 物体的质量,故m=10g+5g+2.50g=17.50g.(3)从表中
4.0.16 解析:已知全碳气凝胶体积为V=100cm3, 可看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4)第一个木块的密度
“ ” , m m1 9.45g全碳气凝胶 的质量 m=0.016g 则它的密度为ρ=V = ρ1=V = =0.63g
/cm3,第二个木块的密度ρ2=
1 15.00cm3
— 20 —
m2 13.40g / 3, m3
成因石块带水而使测量的石块质量偏大;②然后应再测出
= 第三个木块的密度V2 20.00cm3=0.67gcm ρ3=V3 水的体积,最后测出总体积,V石=V总-V水;若先测出总体
17.50
= g3=0.7g/cm3,将三次实验结果加起来求平均值
积,取出石块后,再测出水的体积,则石块会带走部分水,使
25.00cm
测出的石块体积偏大.(2)石块的质量等于右盘内所有砝码
1+ 2+ 3
就 是 木 头 的 密 度 = ρ ρ ρρ = 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在示数的和3 .
()读出倒入量筒内盐水的体积 ()倒入量筒内
0.63g/cm3+0.67g/cm3+0.7g/cm3
6. 1 V 2
3 ≈0.67g
/cm3. m1-m2
盐水的体积/cm3 (3)
12. 解:(1)m1=ρ1V1=2.5×103kg/m3×4×10-6m3
V
m2 2×10-2k 【课后作业】
=0.01k gg (2)V3=V2= =8×103k/m3=2.5×10
-6
ρ2 g 1.C 解析: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根据V=Sh 可知,
m3 m3=ρ3V3=4.5×103 kg/m3×2.5×10-6 m3 量筒的横截面积越小,h 越大,相同体积的刻度间隔就越大,
=0.01125kg 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同时便于读数,故C选项正确,A、B选
m
13. 根据 = 可得花岗岩的体积: 项错误;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密度一定ρ V
时,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故D选项错误.
m 119.364×103k
V= = g3 / 3=42.63m
3, 2.B
ρ 2.8×10 kgm
: 3.D花岗岩的厚度
解析:在测橙汁的密度时,先测出烧杯和橙汁的
V 42.63m3
4.A
d=S =42.63m2=1m. 总质量;将部分橙汁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 】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计算出倒出橙汁的质新题看台
量.从而可以计算出橙汁的密度.所以 A步骤中测量空烧杯
> 2
的质量是多余的.故选A.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5.C
6.C
【课堂作业】
7.1 不能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量 筒 的 分 度 值 是
1.C
: 1mL,
m 2.1g
2.100 1 53 60 7 解析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图中所示量筒靠近筒口 V= = ,由ρ 10.5g/cm3
=0.2mL
的最大刻数为“100”,其上标有“mL”,表明其最大测量范围 于不能用该量筒测出银币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银币的
(量程)是100mL,在量筒壁上标注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读数 密度,所以无法鉴别银币的真伪.
之 间 都 有 10 个 小 格,表 明 该 量 筒 的 分 度 值 为 8.47 1.1
1mL.放入物体前,水面凹面正对着53mL处;放入物体后, 9.24.2 10 2.42×103 9.68×105
水面凹面正对着60mL处,则物体的体积为:V=V2-V1= 10. 右 32.4 1.62×103 不变
60mL-53mL=7mL=7cm3. 11.(1)A (2)没有将游码归零 (3)27 10 2.7
3. 甲 乙 丙 (4)不变 (5)相平 变大
4.54 20 铝 解析:首先要掌握天平的读数方法和 12.(1)①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酱油的质量 m1 ②将
量筒的读法,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环,同时要明确利用量 瓶中酱油倒入空瓶中,用天平测出空酱油瓶的质量m2 ③
筒采用排水法测金属块体积时,金属块的体积就等于放入 m1-m2
算出酱油的密度 (2)ρ= (3)酱油倒不干净 量
金属块前后水面达到的刻度之差;再就是要知道用密度不 V0
同来鉴别该金属是什么金属,所以需要先根据密度公式ρ=
筒 解析:(1)杨浩的实验步骤是:①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
m 酱油的质量 m1;②将瓶中酱油倒入空瓶中,用天平测出空
计算出金属的密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查密度表对照即V 酱油瓶的质量m2;③算出酱油的密度.(2)酱油的质量 m=
可鉴别出该金属. m m1-m2m1-m2,酱油的密度:ρ= = .(3)将瓶中酱油倒
5.(1)DCAB (2)26.4 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测量的 V V0
m 出时,会有一些酱油残留在酱油瓶中,测出的质量不准确,
相关知识.(1)为了测量石块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 ,V 计算出的密度也就出现了误差.为减小测量误差,可将空瓶
则需要测出石块的质量 m 和石块的体积V石;为了减小误 换成量筒,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酱油后,再测剩余酱油与瓶的
差,①应首先测出石块的质量m.若先测石块的体积,则会造 质量,这样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和它的质量就准确了.
— 21 —
【新题看台】 小铁球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小铁球的体积 (3)若ρ测<ρ铁,
1.42 1.05 不变 则小铁球是空心的
;若ρ测=ρ铁,则小铁球是实心的 解析:
() () () () (1)左 对比密度需用到密度表,测量小铁球的质量用到天平,2. 1 263.2 38 47.9
测体积用到量筒.(2)先把天平调平,称出小铁球质量,再在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把小铁球放入量筒,
读出此时水的体积,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小铁球的体积
【 .课堂作业】
() m1.B 3 根据公式ρ= ,求出小铁球的密度,对照密度表进行V
2.A 判断:若ρ测<ρ铁,则小铁球是空心的;若ρ测=ρ铁,则小铁
3.C 球是实心的.
4.A m 0.65k 650
12. 现有盐水的密度 = g g
5.4 热缩冷胀 ρ V
=500mL=500cm3=
6.(1)图略 (2)大 (3)否 (4)④ 1.3g/cm3=1.3×103kg/m3>1.2×103kg/m3,故不符合要
【课后作业】 求,且应加水.
设应加水质量为m',则m总=m+m'=650g+m',V总
1.A
m'
2.C =V+V'=500mL+ ,1g/cm3
3.AC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由于在 m总 650g+m' 3
0℃~4℃时,温度高的水密度大,在水的下层,温度低的水 ρ'= = / ,解得V m' =1.2gm m'=总
500mL+
在水的上层. 1g/cm3
4.D 250g.
5.B 【新题看台】
6.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 1.A
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2. 密度
7. 小 上升
第一章测试卷
8. 密度 45
9.(1)截取一小块合金(以能放入所提供的量筒为宜); 1.C 2.B 3.D 4.A 5.D 6.A 7.D 8.C
(2)用天平称出该小块合金的质量,记为m;(3)用量筒测出 9.C 10.A 11.B 12.D
该小块合金的体积,记为V;(4)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密度计 13.1cm 31.0 3 37.5 2.50 14. 皮带 15.3 2
m 2.4 16.1.2 17. 甲 0.75 18. 甲 60 19. (1)向下
算公式ρ= ,计算出该合金的密度 ;()比较:若V ρ合金 5 ρ合金 等于 (2)4.5
≤2.9×103kg/m3,则符合要求;若ρ合金>2.9×103kg/m3, 20.(1)甲 3.40 (2)减小误差 26.42cm 26.00cm
则不符合要求. (3)偏大
10.(1)将烧杯中装满水,将奖牌完全浸入烧杯里,用量 21.(1)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筒量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奖牌的体积. (2)这种方法不 (2)C
一定可靠,因为本实验可能有较大误差,使计算出的密度值 22.(1)0.200 50.0 1 0.500 0.300 越来越大
与物质的密度相差较多,导致无法判断,或者奖牌可能是用
() s2v= (3)便于测量时间 (4)坡度太大时时间太短,
几种金属制成的,从测量出的密度不能判断是某一种. 解 t
析:从所给器材可以看出,奖牌不能放入量筒中,故不能直 不好测量 坡度太缓,车可能静止不动
接用排水法测出奖牌的体积,只能利用烧杯,在烧杯内装满 23.(1)图示标志为限速标志,指在校内汽车的行驶速
水,将奖牌放入后,把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奖牌排开 度不能超 过5km/
s
h. (2)金 老 师 开 车 速 度:v=t =
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奖牌的体积,由于把排开的水倒入量筒
0.8km
中时,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故测量的体积有较大的误 =4.8km/h,因为v<5km/h,所以金老师行车遵守10
差,同时,奖牌可能是由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合金类物质, 60h
故这种判断方法不可靠. 了校内交通规则.
11.(1)密度表、小铁球、天平和量筒 (2)用天平称出 24.(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的时间t1=17:30-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