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11 08: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物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高压输电线因结冰易造成损毁风险,如图所示。可以利用电流热效应消除高压输电线上的冰凌,当输送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一定时,要使输电线上损耗的热功率增大为原来的4倍,输电电压U应变为
A.4U B.2U C.U D.U
2.电容式传感器实质上是一个可变电容器,当某待测量发生变化时,能引起电容器的电容变化。如图是四个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其中通过改变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而引起电容变化的是
A. B. C. D.
3.1657年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第一座摆钟。下图为某一摆钟的结构示意图,圆盘固定在摆杆上,螺母可以沿摆杆上下移动。下列情形会使摆钟变快的是
A.使螺母沿摆杆上移 B.在原位置换一个质量更大的螺母
C.由冬季变为夏季时 D.把摆钟从哈尔滨移到泉州
4.《大国重器Ⅲ》节目介绍的GIL输电系统的三相共箱技术,如图甲所示。管道内部有三根绝缘超高压输电线缆平行且间距相等,截面图如图乙所示,截面圆心构成正三角形,上方两根输电线缆A、B圆心连线水平。某时刻A中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中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A、B中电流大小均为Ⅰ,下方输电线缆C中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电流大小为2I,电流方向如图,则
A.A、B输电线缆相互吸引
B.A输电线缆所受安培力方向垂直线缆A、B圆心连线向下
C.输电线缆A、B圆心连线中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上
D.正三角形中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向左
5.近些年高压水枪水射流清洗技术迅速发展,可以用于清洗汽车上许多种类的污垢层。设高压水枪洗车时,垂直射向车身的圆柱形水流的横截面直径为d,水从出水口水平出射,水打到车身后不反弹顺车身流下。已知车身受到水的平均冲力大小为F,水的密度为p,则水的流量Q(单位时间流出水的体积)为
A. B. C. D.
6.半导体材料一般分为N型半导体(载流子为负电荷)和Р型半导体(载流子为正电荷)两种。如图所示,一块长为a、宽为b高为c的长方体半导体器件,其内载流子数密度为n,沿+y方向通有恒定电流I。在空间中施加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沿-x方向的匀强磁场,半导体上、下表面之间产生稳定的电势差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器件为N型半导体,则上表面电势高于下表面电势
B.电势差U与载流子数密度n成正比
C.若器件为Р型半导体,载流子所带电荷量为
D.半导体内载流子所受沿z轴方向电场力的大小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国产新能源汽车安装了“防撞预警安全系统”。如图所示,新能源汽车配备的雷达会发射毫米级电磁波(简称“毫米波”),并对前车反射的毫米波进行处理。下列关于毫米波和防撞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毫米波是横波 B.毫米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毫米波遇到前车时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D.该系统运用了多普勒效应
8.如图甲,“战绳训练”是当下常见的健身方式,健身爱好者甩动战绳令其在竖直平面内形成简谐波。图乙是某次训练中t=0时刻战绳波形图,绳上质点P的振动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抖动的频率,波速会增大 B.从t=0到t=0.5s,质点Р通过的路程为500cm
C.图乙中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D.P点的振动方程为(cm)
9.2016年泉州市区投入大量共享自行车,为市民低碳出行提供了便利。为保证安全,自行车上装有能为车灯供电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图甲为发电机结构简图,车轮转动时,因摩擦而带动小轮转动,从而使矩形线框abcd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中心轴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已知自行车车轮半径r1=35.0cm,摩擦小轮半径r2=1.0cm,摩擦小轮与自行车轮间无相对滑动,外接车灯的阻值R1=4.0Ω,线框的电阻R2=1.0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0-2s末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小 B.用电流表测得线框回路的电流值为1A
C.外接车灯消耗的热功率为2.5w D.自行车前进时的速率约为6.3m/s
10.在水平光滑绝缘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被限制在沿cd方向的水平长直轨道自由滑动。da边右侧有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匀强磁场区域efg,直角边等于L,ef边与cd边在同一直线上,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其俯视图如图所示。线框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右匀速穿过磁场区域,若图示位置为t=0时刻,设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为正,磁场穿过线框向里时磁通量为正。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感应电流i、bc间的电势差Ubc、外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三、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11、12题为填空题,13、14为实验题,15一18为计算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1.(3分)如图所示,L是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但其自身的电阻几乎为0。A和B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当开关S接通后,A灯的亮度将_________(选填“不变”、“由暗变亮”或“由亮变暗”),B灯的亮度将____________(选填“不变”、“慢慢变亮”或“先亮后灭”)。若当开关S断开时,B灯的亮度将___________(选填“闪一下再熄灭”或“不亮”)。
12.(4分)如图所示的天平可用来测定磁感应强度B。天平的右臂下面挂有一个矩形线圈,宽为L,共n匝,线圈的下部悬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当线圈中通有电流I(方向如图)时,在天平左、右两边加上质量各为mymz的砝码,天平平衡。当电流反向(大小不变)时,右边再加上质量为m的砝码后,天平重新平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_______(选填“向里”或“向外”),磁感应强度B大小为________。
13.(6分)某同学用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先将图甲中的零件组装成图乙中的变压器。再将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之后再将副线圈接在电压传感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上,观察到副线圈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该同学可能在t1~t2时间内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A.减少了原线圈的匝数 B.减少了原线圈的输入电压
C.增大了交流电源的频率 D.拔掉了变压器铁芯Q
(2)用匝数na=50匝和nb=150匝的变压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
U/V 1.25 2.61 3.30
Ub/V 3.80 7.92 9.98
根据测量数据可判断连接电源的线圈是_________。(选填“n。”或“n”)
(3)实验中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与它们的匝数之比有微小差别,原因不可能为_________。
A.原、副线圈通电发热 B.铁芯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涡流
C.变压器铁芯“漏磁” D.原线圈输入电压发生变化
14.(6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图中О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竖直投影,实验时将斜槽末4omi端处的切线调成水平。先让入射小球多次从斜槽上位置S由静止释放,通过白纸和复写纸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出平抛射程OP。然后,把半径相同的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末端,仍将入射小球从斜轨上位置S由静止释放,与被碰小球发生正碰,且均向前抛出,并多次重复该操作,两小球平均落地点位置分别为M、N。(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在本次操作中,入射小球m的质量应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被碰小球m2的质量。
(2)测出各落点位置与水平面上O点间的距离分别为OM=L1,OP=L2,ON=L3。
(3)用天平分别测出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若满足m1L2=_________,则两小球碰撞时遵循动量守恒定律;若满足____________(用m1、m2表示),则两小球碰撞为弹性碰撞。
15.(6分)如图所示,一种光学传感器是通过接收器Q接收到光的强度变化而触发工作的,光从玻璃内侧Р点射向外侧M点再折射到空气中,测得=30°,=30°;光从Р点射向外侧N点,刚好发生全反射并被Q接收,已知挡风玻璃的厚度为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1)该玻璃的折射率;
(2)光从P点射向外侧N并被Q接收所需的时间。
16.(9分)如图所示,MN和PQ是倾斜放置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倾角为θ,导轨间距为L,其顶端和底端分别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整个装置处于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一根长为L,质量为m,电阻,的导体棒ab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下滑位移为x时,速度达到最大,下滑过程中导体棒与两导轨保持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当导体棒ab的速度为v时,导体棒ab两端的电压U;
(2)导体棒ab的最大速度;
(3)导体棒ab由静止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上产生的热量Q。
17.(12分)如图甲所示,在直角坐标系0≤x≤L区域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右侧有一个以点(1.5L,0)为中心,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abcd,其边界ab与x轴平行,正方形区域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M、N。在该正方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现有电子从y轴上的坐标为(0,)的A点以速度=6.0×106m/s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恰好从M点进入正方形磁场区域,并从d点射出。取电子的比荷=1.8×1011C/kg,正方形边长L=20cm。求:
(1)匀强电场E的大小;
(2)匀强磁场B的大小;
(3)若当电子到达M点时,在正方形区域换成如图乙所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以垂直于纸面
向外为磁场正方向),最后电子运动一段时间后从N点飞出,求正方形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0大小的表达式。(用题中所给字母表达)
18.(14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A与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t=0时,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从A正上方一定高度处自由落下,与A发生碰撞后一起向下运动(碰撞时间极短,且未粘连),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B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0~t1的图线为直线,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不计空气阻力。
(1)求物块B的质量;
(2)如果v-t图像中v为已知量,t1、t2为未知量,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3)如果v-t图像中t1、t2为已知量,v为未知量,求物块A、B到达最低点的时刻。
(4)物块A、B运动过程是否会分离 如果A、B会分离,则分离瞬间物块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物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C 3.A 4.B 5.B 6.D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⒉分,有选错的得0分。
7.AD 8.BD 9.AD 10.BC
三、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1.由暗变亮(1分);先亮后灭(1分);闪一下再熄灭(1分);
12.向外(2分);(2分) 13.(6分)(1)A(2分);(2)nb(2分);(3)D(2分)
14.(6分)(1)大于(2分);(2)(2分);(3)(2分)
15.(6分)
解:(1)光线在M点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
,(1分)
得或n=1.732,(1分)
(2)在N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则临界角C=θ,根据,(1分)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长度:,(1分)
传播速度,(1分)
传播时间。(1分)
16.(9分)
解:(1)导体棒ab垂直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大小,(1分)
R1、R2并联电阻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1分)
导体棒ab两端的电压为,(l分)
联立以上式子,解得,(1分)
(2)当导体棒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ab棒所受的安培力为F=I'LB,(1分)
由平衡条件得F=mgsinθ,(1分)
联立①②⑤⑥解得最大速度,(1分)
(3)导体棒整个加速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1分)
联立⑦⑧解得.(1分)
17.(12分)
解:(l)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则有
,(1分)
,(1分)
,(1分)
联立①②③得N/C,(1分)
(2)电子进入磁场时,沿y轴方向速度,(1分)
,(l分)
由几何关系可知:,(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1分)M
联立④~⑦得,B=6.7×10-4T,(1分)
(3)若电子从N点飞出,在磁场中的运动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n=1,2,3……)(1分)
由得(n=1,2,3……),(2分)
18.(14分,①⑥式每式2分,其余每式1分)
解:(l)物块B与A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和v-t图像数据得
,(2分)
解得,(1分)
(2)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碰撞前弹簧形变量为x1,AB速度最大时弹簧形变量为x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碰前A处于平衡状态,,(1分)
碰后AB一起向下运动,,(1分)
当a=0时,速度最大,得,(1分)
AB一起向下加速过程,AB、弹簧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分)
联立②~⑥式,解得,(1分)
另解:用以下表达也正确,由

则,

(3)由机械振动的知识可知,AB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运动的v-t图像为正弦图线,设振动周期为T,根据正弦函数的规律可得
,(1分)
物块AB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0,对应时刻为
,(1分)
联立解得,(1分)
(4)AB不会分离。(2分,判断正确即得1分,解释合理再得1分)
参考答案:
法一:由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可知,如果AB会分离,则分离点在弹簧原长位置,AB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位于弹簧压缩,根据v-t图像和简谐运动特点,可知振幅满足,即向上运动到速度为0时,弹簧还处于压缩状态,因此AB不会分离。
法二:假设弹簧恢复原长时,AB的速度大小为v,从AB碰后到弹簧恢复原长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方程无解(,不成立),即弹簧不能恢复原长,因此AB不会分离。
法三:振幅,说明不能恢复原长,故不能分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