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5 07: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与“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根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始终奉行☆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势图
  材料二 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请思考:新中国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什么?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问题:
毛泽东明确了新中国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政策在当时是怎样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
方针 含义 核心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核心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核心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平等互利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核心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平等互利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不孤立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请对号入座!以下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项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两大阵营对立和斗争;美帝敌视、封锁、包围中国;苏联愿意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经帮助中国革命。
“一边倒”方针必要性:
影响:
①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②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③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从目的看: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从国家性质看:
中苏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利益上有更多共同之处
  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1953—195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 参加万隆会议
1949年与10国建交
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3日;
⒉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4日;
⒊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
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⒎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
⒏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
⒐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
⒑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3日。
建国第一年与十七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195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 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真迹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印度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内容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目的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过程 
①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始有所为——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195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 参加万隆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其非凡的领袖风范折服了在场的外国人。看这张照片,那种自信的动作和走姿就连当今好莱坞的影帝也模仿不出来。他的自信、他的风度,通过外国人的眼神就能看出来。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参加1954年4月至7月举行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大国参加。周恩来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关于恢复朝鲜国家统一的方案。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会议的第二阶段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当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推动了会议的发展,终于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思考:日内瓦会议的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特点呢?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中国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
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背景:
2、目的:
3、特点:
4、成就:
5、意义:
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日内瓦公约
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195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1955 参加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机头残骸
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遇难的3位新华社记者:李平、黄作梅、沈建图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955年4月11日,周恩来原定率中国代表团从香港搭乘飞机参加万隆会议。国民党特务买通香港启德机场清洁员周梓铭,在周恩来预定搭乘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的右翼轮舱处,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周恩来因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临时改变行程。克什米尔公主号起飞约5小时后爆炸,11名乘客全部遇难,只有3名机组人员生还。
  “亚非的绝大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请思考:参加万隆会议的与会国存在哪些“同”和“异”?


背景: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有人曾经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的168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在会后的短短数年里,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改变会议航向的舵手
万隆会议后,一位路透社的记者曾报道:“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会议… …代表们惊叹的说:‘他是以怎样的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啊!’”
周恩来万隆之行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 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
“ 如果认为我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苏联前外长莫洛托夫
感悟伟人
“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
“如果世上能多一些像周恩来一样的领导人,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 ——印度印中友协会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195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1955 参加万隆会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万 隆
莫斯科
日内瓦
新德里
北 京
图说外交成就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 、卓越 的外交家
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成就的原因:
1、国际原因
2、国内原因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
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英明的外交决策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际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学习延伸
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不同地位与作用,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
弱国无外交
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而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