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 止 4.参照物 地面
一、 、1.20 2.30 3.2倍 4.3 5.720 二 5.相对性
200 6.3 30 【课堂作业】
二、7.D 8.C 9.B 10.C 11.B 一、1.位置 静止 2.行李架(或汽车、车
12.A 13.C 14.D 15.C 厢) 公路(或地面、路面) 3.汽车 加速
三、16.(1)2m/s 3.2m/s 2.55m/s 4.相对静止 静止 运动 5.乙
(2)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不同. 二、6.B 7.C 8.D 9.A 10.C
17.(1)110s (2)90s 三、11.小明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
【新题看台】 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
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
0 0.4
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
第4课时 直线运动(二) 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问题导学】 【课后作业】
一、1.3.84 19.2 一、1.运动 2.静止 运动 3.动车 240
二、2.时间 0.2m/s 小于 二、4.D 5.D 6.A 7.C 8.B 9.B
三、3.动 10.D 11.A 12.D 13.A 14.C
【课堂作业】 15.A
一、1.6.25 2.12.50 0.15 3.80km/h 三、16.他们说得都对.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
80km/h 物不同,司机以车为参照物,学生以地面为
二、4.D 5.B 6.C 7.C 参照物.
三、8.(1)B (2)匀速 加速 9 (3)1.5 【新题看台】
【课后作业】 B
一、1.90 2.(1)4.84 (2)6.25 (3)5.19 第一章测试卷
3.稍快 5 一、1.C 2.A 3.D 4.B 5.C 6.A
二、4.A 5.B 6.C 7.D 7.B 8.B 9.B 10.A 11.B 12.B
、 () s三 8.1v= () (
13.B 14.D
t 2
小 3)大 9.(1)40
二、15.振动 1360 16.传播过程中 17.
25 (2)小 (3)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 响度 音调 18.声源处 响度 19.dB
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 A 到C (分贝) 传播过程中 20.272 声波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 三、21.(1)能 (2)能 气体能够传声
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 (3)空气 钢轨 钢轨 空气 22.机械闹
下半程BC 段的时间) 钟 另一种材料不能持续发声且响度越来
【新题看台】 越小 方案B 泡沫、棉布、锡箔纸 23.温
s 度 介质的种类 24.(1)3 (2)不能 (3)(1)v= (2)> (3)t 0.74 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若能听到其
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
第5课时 运动的相对性
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25.(1)两个人对面说
【问题导学】 话,也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闪电过后
一、1.参照物 2.机械运动 运动 3.静 要好半天才能听到雷声;(3)汽车鸣笛起不
— 14 —
到提醒作用. 三、21.(1) (2)3
第二章测试卷
一、1.D 2.B 3.A 4.A 5.B 6.A
7.C 8.A 9.C 10.C 11.D 12.D 22.(1)①像 ②像和物 (2)棋子 A
13.D 的位置(物到镜面的距离) (3)对称
二、14.35~42 37.6 15.乙 16.升华 23.(1)2 (2)距离 (3)物体到平面镜的距
吸收 蒸发(汽化) 17.熔化 放出 18. 离 已经 (4)明暗 (5)用同一光源照射
50 温度 4 固液共存 19.1.8t+32 同一物体 (6)夜间行驶时,车内不能开灯
37 20.放热 吸热 第四章测试卷
三、21.(1)48 一、1.A 2.D 3.C 4.A 5.B 6.A
(2)如图所示: 7.D 8.A 9.D 10.A 11.B 12.B
二、13.反射 折射 14.凸透 会聚
15.大于50mm小于100mm 16.红 红
色光被偏折的程度小 17.乙 正立、放大
的虚 放大镜 18.缩小 实 不会
三、19.如图所示:
(3)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
速度越来越慢 (4)非晶体
22.(1)B (2)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20.(1)折射本领 (2)由远及近地选取
(3)99 停止加热 (4)① u>10cm、5cm23.(1)汽化 液化 (2)金属盘上加些 个范围,且每个范围收集至少三组数据
冰块 放热 (3)随手关水龙头,一水多 (3)①最小、最亮的光斑 ②选乙透镜,因为
用等 乙比甲的面积大,在相同时间内,接收的光
第三章测试卷 能多,使酒精棉获得的内能多,温度升高得
一、1.B 2.A 3.C 4.B 5.D 6.D 快,容易达到燃点被点燃. 21.(1)焦距
(2)凸透镜 (3)c (4)远离 (5)7.C 8.C 9.C 10.D 11.C 12.A 前 凹
22.(1)变大 变大 ()13.A 14.A 248
二、15.6 不变 16.色散 反射 17.直 第五章测试卷
线 反射 18.10:51 19.反射光线与原 一、1.D 2.B 3.B 4.D 5.C 6.A
来的入射光线平行 20.4.5 7.C 8.A 9.A 10.B 11.A 12.D
— 15 —
13.B 14.B (2)
二、15.2.38 16.运动 17.9∶2 18.16
6.25 19.乙 20.乙 30 21.15
22.42.5
三、23.米尺 停表 气泡的速度是2.5
cm/s 24.(1)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
22.(1)() 温度计
(2)DE (3)液态
理量 22 25.0.755h 139.2km/h
23.(1)2 大小 (2)不能 平面镜所
26.8.8h
成的像是虚像 (3)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
期中测试卷 不能重合
一、1.C 2.A 3.C 4.C 5.B 6.C 24.(1)10 (2)缩小 照相机 (3)不
7.D 8.D 9.B 10.C 11.A 12.D 能 变大
13.C 14.C 25.(1)蚊香、细线、刻度尺、秒表、火柴
二、15.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刻度尺振 (2)取一段弧形蚊香,让细线和蚊香重合,
动的快慢 16.20 传播过程中 17.汽化 用刻度尺测量细线的长度L,用火柴点燃蚊
吸热 18.(1)0 (2)-6 19.反射 虚 香,烧完所用时间为t,则蚊香燃烧速度为v
3 20.垂直 相等 A' L
三、21.如图所示: =t
26.(1)变速直线运动 (2)30m/s
27.(1)ad (2)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
细的关系 (3)ac
22.(1)不变(或一定) (2)有关 其他 28.如图所示:
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 (3)用灵
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 (4)
大理石
23.(1)晶体 (2)0 (3)液
24.(1)确定像的位置 (2)重合 相
等 不能 虚 (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
镜的位置关系 29.(1)显示光路 (2)不能 (3)用笔
期末测试卷 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改变
一、1.C 2.D 3.C 4.B 5.D 6.A 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
7.A 8.C 9.C 10.C 11.A 12.C 30.(1)偏向 会改变 显示出光路
13.A 14.C (2)C (3)液体种类 控制变量 (4)答案
二、15.音调 振幅 16.热胀冷缩 37.8 不唯一,如:凹透镜对光线起到什么作用
17.2 不变 18.平面 凸透 19.凸 31.32辆
> 20.直线传播 静止 红、绿、蓝
三、21.(1)
— 16 —
第四章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漂,鱼在云上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2.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
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
A B C D
3.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
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 )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
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
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可能是倒立的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
第4题 第5题
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
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 13 —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6.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7.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
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8.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
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是 (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D.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9.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
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
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10.使用下列光学器材,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 (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平面镜
11.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
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
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12.如图是物体AB 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
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 点的像A'会沿 移动.
( )
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 14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小翠同学漫步在风光旖旎的雾江平湖湖畔,同时看到了水中的矫健雄鹰和欢快鱼群,
她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鱼群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4.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 镜,对光线有
作用.
15.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 .
16.如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
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
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
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
是 .
第16题 第17题
17.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c
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a 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
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透镜.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
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
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
体距离透镜4cm时,成 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
是 .
18.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
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
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 的 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
(选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三、解答题(19题9分、20题9分、21题12分、22题6分,共36分)
19.(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从玻璃砖AB 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玻璃砖AC 面射出,请
画出这束光在AC 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2)画出图乙中的BC 的入射光线和AO 的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O 为凸透镜的光心,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请在图中画出光源S 经凸
透镜所成的像S'.
甲 乙 丙
— 15 —
20.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 .
(2)荣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甲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
依次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并总结出
成像规律.据此判断实验中物距是如何选取的
.
(3)同学们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办法点燃酒精棉.
①放好酒精棉后,移动凸透镜直至太阳光经透镜后在酒精棉上形成 .
②若在同样环境下,放好酒精棉,选用图示中哪个凸透镜更容易点燃酒精棉,说明理由
(忽略光从透镜传播到酒精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甲 乙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 是15.00cm.
(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
(选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
透镜左侧a、b、c、d 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
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
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
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
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22.小豪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把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
移动蜡烛与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记下蜡烛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数据如下表:
蜡烛到凸透镜的 光屏到的凸透镜的 烛焰像的大小/
实验次数
距离/cm 距离/cm 烛焰的大小
1 30 20 0.7
2 24 24 1
3 18 36 2
4 15 60 4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当物体向焦点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逐渐 ,像的大小逐渐 .(均选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四次实验中,像与物之间的最短距离是 cm.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