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课标要求】胡惟庸案:丞相胡惟庸,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人处死。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问题探究丞相胡惟庸明太祖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问题探究设置殿阁大学士为顾问,很少参决政事,大事由皇帝做主(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太祖实录》卷59
材料三: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统领各部宰相权力扩大。
材料四: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宰相胡惟庸,从此撤销宰相。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③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④胡惟庸骄横擅权。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宰:主宰;相:辅助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2)你是如何看待宰相制度的废除?①积极:②消极: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2、内阁的出现(1)原因: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废宰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殿阁大学士内阁内阁有票拟权,首辅权压群臣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正式形成很少参与决策(2 ) 内阁的形成过程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 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 盛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张居正明中期以来,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它是否危及到皇权?为什么?明中期后,内阁的权力虽然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但他的批复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所以,内阁的设立并未危及皇权。 内阁首辅==宰相?“部权尽归宰相”“部权尽归内阁”想一想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 ??????????——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
张居正……死后,满门查抄,长子自杀,次子充军,全家饿死十多人,威震一时的首辅竟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内阁的性质:
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 机 处南 书 房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扩大皇权到达顶峰康熙雍正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原因:
2、措施: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1)康熙帝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并立,集权于皇帝。(2)雍正帝设军机处。职责:
影响:跪受笔录,下达给中央和地方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解密军机处材料1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 赵翼 《檐曝杂记·军机处》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最初设置的目的是办理西北军务军机处a. 设置时间、地点 人选c.特点:简、速、密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跪受笔录,承旨遵办人员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b.职能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揽国家大事,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政务机构。军机处解密军机处材料2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既然“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那是否说担任军机大臣的刘罗锅相当于宰相?军机大臣不是宰相。军机处职责为“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没有决策权。军机处解密军机处【问题探究】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品级不高,他们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三、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秦朝汉—元 明朝清朝君主专制的发展过程明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积极、消极)?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直接影响a.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b. 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消极作用:c.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过程特点影响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皇权不断强化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本单元小结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中央收政、财、军权节度使郡国并行;推恩令郡县制中央集权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趋势(特点)南书房;军机处清废宰相,设内阁明中书省元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宋三省六部制唐内、外朝制(任用身边人)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秦君主专制朝代建 立演变发展强 化顶 峰归纳:
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1、分封制:西周
2、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秦全国推行。
3、郡国并行制:汉初
4、行省制度:元二、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发展1、秦朝:三公九卿制
2、两汉:中外朝制度
3、唐:三省六部制
4、北宋:中书门下.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
5、元: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6、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
7、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三、监察制的发展1、秦:
2、汉:
3、宋:
4、明:御史大夫
刺史
通判
按察使练一练.1.正式确立内阁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宣宗
C.明成祖 D.明神宗C2.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的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信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招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D3.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