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1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1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1 18: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9张PPT)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Differ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1
课程标准
2
3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1.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
教学分析
1.结合实例,感受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实际运用)
2.不同地区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区域认知)
3.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关系(人地协调)。
观现象
观察天山山麓到山顶景观差异
荒漠-草原
山地针叶林
高山草原
高寒荒漠
山岳冰川
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
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情景导入
目录 | CONTENTS
01
地域差异
02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0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04
地方性分异规律
0 1
地域分异
江西鄱阳
河北唐山
吉林长白山
内蒙呼伦贝尔
内蒙阿拉善
新疆准噶尔
昆仑山
四川都江堰
云南西双版纳
贵州贵阳
海南三亚
台湾
&思考: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足迹,思考,沿途所看到的地域景观有什么差异性?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江西鄱阳
河北唐山
吉林长白山
内蒙呼伦贝尔
内蒙阿拉善
新疆准噶尔
昆仑山
四川都江堰
云南西双版纳
贵州贵阳
海南三亚
台湾
地域差异 Form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
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地域差异形成的外部条件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水分)是地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地域自然地理过程差异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环流等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程度差异
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
图中的三个地区大致为同一个经度,为什么表现出来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南北差异:
热量—太阳辐射
General situ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in Western China
不同纬度(太阳辐射)地域差异
热带 和 寒带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
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absorbed by low latitude are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igh latitude region, which makes the amount of material migration such as water cycle and biological cycle different
……
▋地域差异
图中的三个地区大致为同一个纬度,为什么表现出来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东西差异:
水分—海陆分布
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
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
中国立体地形示意图
影响地域特征外部条件 External conditions affect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tance from sea (coastal inland)
距海远近(沿海内陆)地域差异
湿润区 和 干旱区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交换存在差异
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景观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is also different, thus forming different landscapes
……
▋地域差异的成因
陆地自然带:自然景观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气候
类型
自然带
呈带状分布
具有一定宽度
纬度
热量
海陆
水分
植被
土壤
特 点
热量带 + 植被类型 + 带
自然带
命名
▋地域差异表现(不同空间尺度)
A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全球尺度的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表现(不同空间尺度)
中国自然带的空间分布
中国局地地域差异(小尺度)
▋地域差异表现(不同空间尺度)
伊犁河谷地区山与谷的差异
山地地域差异(微观尺度)
▋地域差异表现(不同空间尺度)
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自然带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案例分析--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
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具有差异。
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
半湿润、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干旱区: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
0 2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The law of l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北极圈
北回
归线
赤道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季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阔)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纬高到纬低由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分异基础:热量
表 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规律: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土壤:酸性、中性、偏碱性
分布:低纬和高纬度地区较为典型
Brazilian Amazon rainforest landscape
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景观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 landscape of Chakrapani, India
印度乞拉朋齐热带季雨林景观
Tropical savanna landscape on the East African Plateau
东非高原热带萨瓦纳稀树草原景观
Sahara tropical desert landscape
非洲撒哈拉热带沙漠景观
E-broad leaved forest landscape in Nanling, Guangxi, China
中国广西南岭常绿阔叶林景观
Landscape of subtropical evergreen hardwood forest in Italy
意大利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
L of d- broad leaved forest in Western Europe
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Coniferous forest landscape in Siberian sub frigid zone of Russia
俄罗斯西伯利亚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Tundra landscape along the Arctic Ocean
北冰洋沿岸苔原景观
Greenland ice sheet natural landscape
格陵兰岛冰原自然景观
①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
荒漠带





苔原带(高纬)
亚寒带针叶林带(高纬)
热带雨林带(低纬)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大陆东岸的自然带
(低纬—高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
③中纬度大陆西岸的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低纬—高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阔叶阔叶林带。
大陆中部:
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低纬—高纬)
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低纬—高纬)
④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
荒漠带





▋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水分
表 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由沿海到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
规律: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土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分布:中纬度地区较为典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温带草原景观
温带荒漠景观
温带草原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Landscape of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 leaved forest in Northeast China
我国东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Landscape of temperate grassland in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温带草原景观
Taklimakan desert landscape of temperate zone in China
我国塔克拉玛干温带沙漠景观
Temperate grassland landscape of Ukraine in Eastern Europe
欧洲东部乌克兰温带草原景观
Landscape of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 leaved forest in France, Western Europe
欧洲西部法国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 …
… …
自然带与气候具有对应的关系
同一自然带可以对应多种气候
同一气候可以对应多种自然带
中纬度地区:
东西方向上,虽然热量变化不大,但因距海远近不同,水分变化明显,所以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明显。
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
东西方向上,热量变化不大,水分变化也不大,所以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明显。
归纳小结
分异规律 示意图 分布规律 形成 基础 影响因素
自然带 延伸, 更替。在 、 纬度表现明显
自然带 延伸, 更替。在 纬度表现明显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东西
南北


热量为主
太阳辐射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南北
东西

水分
海陆位置
水平地域分异
0 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General landscape map of Tianshan vertical natural belt in China
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普景观图
高山灌丛草原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寒漠带
高山冰川带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 …
森林
草原
森林
草甸
荒漠
冰川
影响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表 现: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变化规律: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热量差异)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000m
12℃
2000m
06℃
3000m
0℃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水分差异)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天山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出现森林带
天山植被带分布示意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belt in Tianshan Mountain
山地荒漠带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天山植被带分布示意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belt in Tianshan Mountain
山地针叶林带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天山植被带分布示意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belt in Tianshan Mountain
高山冰雪带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1: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山所在地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由山地所处的陆地自然带决定,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用于判断山体位置
Vertical zonality of Kilimanjaro mountains in Africa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地带性
山地基带与该地水平地带性自然带谱一致,乞力马扎罗山山地基带为
热带萨瓦纳稀树草原景观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海拔
(米)


乞力马扎罗山
5895m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垂直自然植被带
Vertical natural vegetation zone of Kilimanjaro Mountain, Africa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2: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带变化相似。
天山北坡垂直地带分布
冰雪带
垫状植被带
草甸带
针叶林带
草原带
荒漠带
冰原带
苔原带
针叶林带
草原带
荒漠带
冰雪带
垫状植被带
草甸带
针叶林带
草原带
荒漠带
冰原带
苔原带
针叶林带
草原带
荒漠带
天山北坡垂直地带分布
总结2: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但不是相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 …
… …
总结3: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4:影响山地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
①同一海拔,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4:影响山地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
②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赤道某海拔6000米高山
赤道某海拔3000米高山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4:影响山地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
②同一山体,相对高度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课堂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较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课堂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常绿叶林、
高山针叶與叶混交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灌木林
问题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课堂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问题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480米之间。
原因: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阳坡、纬度低)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
北坡为背风坡,(阴坡、纬度高)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5:自然带倾斜的影响因素为热量,阳坡接受太阳辐射更多,热量更充足,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阳坡海拔更高,阴坡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自然带分布海拔更高,背风坡降水少,自然带海拔低。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坡向差异)
赤道
南极
北极
河流
河流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阳坡光热充足
植被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北半球南坡为阳坡 北坡为阴坡
山北水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阴
南半球北坡为阳坡 南坡为阴坡
南半球
北半球
阴坡 阳坡
阳坡 阴坡
阴坡 阳坡
阳坡 阴坡
▋课堂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问题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不会。
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会有差别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6: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气温、降水、坡向、坡度、季节变化、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等
雪线:山地永久性积雪的下限,又称物质平衡线。是指平均降雪量恰好等于融化和蒸发量的地带。
雪线高
储雪少
雪线低
储雪多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气温:呈正相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雪线
高度
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融雪快,雪线高
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低
雪线阳坡高于阴坡
北半球山体阳坡与阴坡雪线示意图
雪线高
储雪少
冰川
阳坡 阴坡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气温:呈正相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雪线
高度
降水: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迎风坡降水丰沛,积雪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稀少,积雪少,雪线高
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示意图
雪线高
储雪少
冰川
背风坡 迎风坡
雪线低
降雪多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气温:呈正相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雪线
高度
降水: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坡度越陡,摩擦力小,雪被薄,雪线越高
坡度越缓,摩擦力大,雪被厚,雪线越低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气温:呈正相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雪线
高度
降水: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季节变化: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气温:呈正相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雪线
高度
降水: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季节变化: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自然环境变迁: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
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
人类活动:气候变暖、沙漠化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气温:呈正相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雪线
高度
降水: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季节变化: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自然环境变迁: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气候变暖、沙漠化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
若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
则:降水>气温
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雪线低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气温:呈正相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雪线
高度
降水: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季节变化: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自然环境变迁: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气候变暖、沙漠化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
综合分析
▋课堂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问题4: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雪线比北坡要低,为什么
南坡既是阳坡也是夏季风迎风坡,太阳辐射比北坡强,降水量比北坡多,因为南坡雪线要低于北坡,所以主导因素为水分。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林线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
总结7:
影响林线高度(海拔)的因素
气温:气温越高,林线越高
降水: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坡向:阳坡,林线高;
迎风坡,林线高
其他因素:地形、积雪、土壤条件(盐碱地、湿地等)、强风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林线
读图说出乞力马扎罗山南北两坡林线海拔差异,并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常绿阔叶林在南坡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林线
读图分析天山博格达峰山坡出现森林带的原因?
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的降雨带。
所以在迎风坡一侧有草原--森林--草原的景观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林线
另一种是由于逆温的原因。
在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了一种山上的气温比山下高的情景,这就是逆温现象。是这种原因使得森林的林线倒置,出现了下面的林线。
读图分析天山博格达峰山坡出现森林带的原因?
乞力马扎罗山比阿尔卑斯山多哪些植被类型?
分析垂直带谱的数量跟纬度有什么关系?
如果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只有3000米,它还能成为赤道雪山吗?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
相对高度越大,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观察乞力马扎罗山的常绿阔叶林带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常绿阔叶林在南坡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
迎风坡
观察阿尔卑斯山落叶阔叶林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阿尔卑斯山位于北半球,尽管南坡为背风坡,但是也为向阳坡,光照条件更好;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南坡的太阳辐射量更大,热量条件更好,所以落叶阔叶林在南坡分布相对位置更高。
背风坡
阳坡
4.纬度、高度、坡向对垂直分异的影响
阿尔卑斯山针叶林带在北坡分布的相对位置较高,高山草原带在南坡分布的相对位置较高,这是为什么呢?
北坡为迎风坡且为阴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量较少,形成相对冷湿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针叶林的生长;
南坡为背风坡且为阳坡,降水量较小,太阳辐射量较大,形成相对暖干的自然环境,适宜高山草原的发育。
背风坡
阳坡
迎风坡
阴坡
不同坡向的水热组合不同,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也不同。
0 4
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含义: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自 然 带
地带性分布
自 然 带
非地带性分布
气 候
的形成
地带性气候
非地带性气候
尺 度 较 大
的地域分异
自 然 带
非地带性分布
尺 度 较 小
的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指不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自然带分布现象。相比于自然带地带性分布,某地本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没有出现、不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出现的现象。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1.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等的热带雨林气候。
理论地带性热带草原,
实际热带雨林:
位于副热带区域,气温高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效应明显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温暖湿润的水汽
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东非高原。
理论地带性热带雨林,
实际热带草原: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3.南北半球副热带大陆西岸的热带荒漠带
理论地带性森林或草原,
实际沿海岸热带荒漠呈狭长状分布: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地形阻挡少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4.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
理论地带性温带草原或落叶阔叶林,
实际温带荒漠:
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5.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同一自然带东岸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理论地带性纬度位置大致一致,
实际西高东低:
北半球中高纬度
大陆东岸:寒流
大陆西岸:暖流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6.科迪勒拉山系西侧:自然带南北延伸呈条带状分布
理论地带性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实际南北延伸:
沿岸洋流和地形的影响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7.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缺失
理论地带性苔原或亚寒带针叶林,
实际自然带缺失:
海陆分布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 …
… …
典型地区:8.昆仑山山麓尼罗河谷地:绿洲
理论地带性荒漠,
实际自然带绿洲:
水源分布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某种自然带的缺失
影响非地带性形成的因素
地形:改变自然带类型,制约自然带的分布
洋流:改变自然带类型,制约自然带的分布
局部环流:改变自然带类型,制约自然带的分布
局部水分变化:改变自然带类型
局部地热异常:苔原是冰岛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分布着草甸
人类活动:
综合分析
因 素 地 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 因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地形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阻挡西
风处于背风山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南北走向条带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
对流弱,降水少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 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分布 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向低纬延伸 西岸:向高纬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
东岸:寒流
西岸:暖流
水分 昆仑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典型地方性分异规律
04
课堂检测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位于21°N,是世界分布最北的热带雨林。如图为世界部分热带雨林分布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双版纳分布有世界最北的热带雨林,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北印度洋暖流影响 B.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C.位于云贵高原最南部 D.处横断山脉背风坡
2.西双版纳的河谷常出现一种景观:谷底为常绿阔叶林,河谷两侧山腰却出现雨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谷底光照不足 B.山腰降水充足
C.冬季河谷出现逆温 D.夏季河谷出现焚风
B
C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3.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人口集中,农业发达,交通便捷。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现象
C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自然带Ⅲ可能是( )
A.极地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自然带Ⅱ在甲处向南凸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水分 C.太阳辐射 D.地形
B
D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下图为某山地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X处的植被可能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甸
C.温带半干旱灌丛及针叶林 D.高山荒漠
7.西坡雪线明显的低于东坡的原因可能是西坡( )
A.为迎风坡 B.为阴坡 C.坡度较陡 D.植被较好
8.河谷荒漠的成因最可能是( )
A.东南季风影响 B.下沉焚风影响 C.深居内陆距海远 D.河谷蒸发强烈
C
A
B
转场放牧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活动,即依据不同的季节把牲畜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的游牧活动。几千年来,牧民们赶着自己的牲畜-马、牛,主要是羊,去不同的地区,去最好的草场采食最优良的牧草。
微专题 牧场转场
四季2场轮牧
夏秋牧场 高山地区
6月中旬-10月下旬
冬春牧场 山麓地区
11月上旬-来年6月上、中旬
夏季,牧民一般会把畜群赶到海拔在2000米~3500米的山地草甸带。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是牲畜抓膘增壮增长的良好场地。
夏季一过,温度开始下降,高山开始下雪,牧民就开始将畜群赶至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也是转入冬季牧场的中转站,在这里进行牲畜整群和药浴工作。这就是秋季转场,主要集中在9月份进行,当地人把这叫做“秋天雪赶羊”。
冬天来临时,气温会更低,牧民将畜群赶至海拔更低的山麓地带,回到平原盆地的荒漠草原地带。这里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牧草,新疆人亦称为冬窝子。
春季转场主要集中在4月中下旬,这时气温开始回升,为了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畜群便要离开平原山麓地带,开始向海拔更高处转移。这时候的转移被当地形象的称为“春天羊赶着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