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列对电锯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很动听,很美妙
B.很响,比较刺耳
C.声音清脆,节奏感很强
2.(2022四上·罗湖期中)锣是一种金属敲打类乐器。当我们用力敲锣,停止敲击后过一会儿还能听到锣的嗡嗡声,这说明( )。
A.锣还在振动只是肉眼看不见,但是仍能发出声音
B.锣已经不振动了,但是仍能发出声音
C.锣已经不振动了,嗡嗡声是我们的幻觉
3.(2022四上·罗湖期中)声音可以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的是( )。
A.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乒乓球被弹开
B.用喇叭说话可以使得肥皂膜破裂
C.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
4.(2022四上·罗湖期中)为了更好地观察鼓面的振动,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在鼓面涂颜色
B.在鼓面贴一些胶布
C.在鼓面撒些米粒或碎纸屑
5.(2022四上·罗湖期中)当听不清楚远处的声音时,常把手掌放在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这是为了( ) 。
A.防止其他声音进入
B.帮助耳郭收集更多的声音
C.是一种习惯,没有目的
6.(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列选项中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海底的鱼靠叫声来传播信息,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量越强.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听到的声音不会发生变化
7.(2022四上·罗湖期中)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尖”,表明他说话的( )。
A.音量大 B.音调高 C.声音好听
8.(2022四上·罗湖期中)要研究声音高低与物体粗细的关系,应该选择的一组材料是( )。
A. B. C.
9.(2021四上·红塔期末)路路自制了一个小乐器——排箫(如图),从左往右吹奏,发出的声音( )。
A.高→低 B.音高相同 C.低→高
10.(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列材料不太适合制作乐器的是( )。
A.橡胶 B.陶瓷 C.竹子
11.(2022四上·罗湖期中)多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由此,你推断新冠病毒会对人体哪个器官有影响? ( )。
A.心脏 B.肺部 C.胃
12.(2022四上·罗湖期中)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初次去高原的人,会出现呼吸不适,容易疲乏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高原寒冷
B.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
C.高原上紫外线比较强烈
13.(2022四上·罗湖期中)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
B.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
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
14.(2022四上·罗湖期中)在使用肺活量测量袋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先将测量袋摊平,然后插入通气管,只需测量一次即可
B.深吸一口气后将全部气体呼入测量袋
C.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需要迅速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15.(2022四上·罗湖期中)小刚和小明的身高、体重都很接近,右下图是他们俩以相同的节奏跳绳三分钟后的状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小刚肺活量比小明小
B.小明平时比较爱运动
C.小刚的心肺功能比较好
16.(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列两组食物的分类依据是( )。
第一组米饭、菠菜、香蕉
第二组鸡蛋、牛肉、鱼
A.按营养成分分
B.按熟食和生食分
C.按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分
17.(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面哪种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下油迹? ( )。
A.苹果 B.芝麻 C.米饭
18.(2022四上·罗湖期中)凶猛的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如老虎的牙齿;但大多草食动物的犬齿并不锋利,如马的牙齿。这是为什么呢?( )。
A.因为老虎需要用犬齿来磨碎食物
B.因为食肉动物要用锋利的犬齿撕开猎物的肉
C.因为老虎等动物需要锋利的牙齿来吓唬别的动物
19.(2022四上·罗湖期中)小慧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和一些食物,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是在模拟器官( )的工作。
A.胃 B.食道 C.小肠
20.(2022四上·罗湖期中)以下几份食谱,你认为搭配最合理的是( )。
A.清蒸鱼、炒白菜、紫菜汤、米饭
B.红烧肉、炸鸡腿、油焖虾、米饭
C.榨菜、稀饭、馒头
二、连线作图题.
21.(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面的现象中体现了什么音量和音高,用线连起来(尺规作图)。
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低
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高
用力敲击鼓 听到的声音弱
轻轻敲击鼓 听到的声音强
22.(2022四上·罗湖期中)将消化器官和对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尺规作图)。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2四上·罗湖期中)乐器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国乐器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也常常用一些成语或者诗句来描述乐器,如“敲锣打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小慧结合她所学习的知识来探究声音的变化。
(1)不管是“敲锣打鼓”还是弹奏“大弦小弦”,当我们停止弹奏时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乐器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声音传到耳朵需要一段时间
C.停止弹奏时,乐器持续振动一段时间
(2)我们知道用不同的力度敲打乐器,能够改变其发出声音的 ;用相同的力度来弹奏琵琶的不同琴弦,能够改变声音的 。(选填“高低”或“强弱”)。
(3)小慧发现不同的琵琶有着不同的琴弦,它们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于是她去乐器市场做了一番调查,她将发现列成了记录单,请你帮助小慧填写完整。
琵琶弦的属性 分类 弦振动的快慢 同一力度弹奏发出声音的高低
弦的粗细 粗 慢
细 快
弦的长短 长 慢
短 快
(4)她发现,琵琶的音高与 (选填“振动快慢”或“振动幅度”)有关,如果想让琵琶发出的音高更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
24.(2022四上·罗湖期中)右图表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消化情况,甲、乙、丙三条曲线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营养物质,曲线下降越快代表该营养物质被消化得越快。
(1)由图可知, 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由甲曲线可知,口腔 (选填"有”或“没有”)消化作用。
(3)根据此图,你认为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呢?( )。(多选)
A.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因为食物在口腔中就开始消化了
B.胃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C.太大块的食物不会对食道和胃造成负担
D.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25.(2022四上·罗湖期中)右图是中国居民均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小慧和妈妈周末到超市买东西,妈妈带着小慧买了一袋20千克的大米和一些蔬菜。
(1)对照均衡膳食“宝塔”,小慧发现:我们每天摄取最多的是 食物,一般称为主食,这类食物主要含有营养物质 (选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妈妈买了很多大米。
(2)小慧还发现:蔬菜类食物可以提供各种 (选填“维生素”、“无机盐”或“水”),调节身体机能。
(3)回到家,小慧根据均衡膳食“宝塔”,设计了一日三餐的食谱。
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
中餐:一碗米饭、油焖大虾、红烧鸡翅
晚餐:一个馒头、盐水菜心、香菇肉片
参照均衡膳食“宝塔”, 你认为她的饮食搭配 (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该如何改进?
(4)小慧的弟弟存在偏食的问题,小慧给弟弟提出以下建议,你认为正确的是( )。(多选)
A.多吃爱吃的食物
B.荤素搭配
C.只吃面食,吃饱为主
D.每天吃适当的水果和蔬菜
E.油脂类食物处在“膳食宝塔”的塔尖,位置最高,所以应该多吃
四、综合题
26.(2022四上·罗湖期中)按实验的要求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2)实验设计:
①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壁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②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壁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③用力敲击桌面,再次观察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 ,这说明 。
(4)在这个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音。根据噪音的概念解答即可。电锯的声音很响,比较刺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是噪音。
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锣停止敲击后过一会儿还能听到锣的嗡嗡声, 这是因为锣还在振动发声,只是肉眼看不见。若锣停止振动,声音会立即消失。故A正确。
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A.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右边音叉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产生振动,再将振动传递给乒乓球,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喇叭说话可以使得肥皂膜破裂,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 声音是由桌子传播的,不能证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C符合题意。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鼓声的响度跟鼓面的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通过泡沫球的振动反映鼓面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在鼓面涂颜色并不能更好观察鼓面的振动,故A错误;
B、在鼓面贴一些胶布不利于更好观察鼓面的振动, 故B错误;
C、在鼓面撒些米粒或碎纸屑,鼓面振动会引起鼓面上米粒或碎纸屑的振动,有利于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故C正确。
5.【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耳廓的作用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当我们对远处声音听不清楚时,常会把手掌放到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这就是为了帮助耳廓收集更多的声波。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甲图中,海底的鱼靠叫声来传播信息,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所发声音的音量越强,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弱,如果空气被抽干,最后可能一点也听不见了,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尖”,表明他说话的音调高。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想要研究"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相细的关系",应该选用的实验材料是材料粗细不同,长短相同的物体。C选项符合题意。
9.【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依次吹奏,空气柱越来越长,振动会越来越慢,所以发出的声音从高到低。
10.【答案】A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橡胶具有弹性,不容易振动,不太适合制作乐器。陶瓷、竹子容易产生振动,适合制作乐器。
11.【答案】B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新冠肺炎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多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由此,推断新冠病毒会对人体肺部器官有影响。
12.【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由于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氧气比较少,初次去高原的人,会出现呼吸不适,容易疲乏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
13.【答案】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同时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AB说法正确;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跏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的说法是错误的。
14.【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A.先将测量袋摊平,然后插入通气管,为了避免偶然性的发生,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不能只测量一次。A的说法错误。
B、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使用肺活量测量袋时,深吸一口气后将全部气体呼入测量袋。B的说法正确。
C、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使用肺活量测量袋时,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需要迅速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C的说法正确。
15.【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比较两人跳绳三分钟后的状态,发现小刚的状态更好,说明小刚的心肺功能比较好。
16.【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分析图表可知,第一组是植物类食物,第二组是动物类食物。
17.【答案】B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检测食物中营养成分,比如通过挤压是否留有油渍判断是否含有脂肪等。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下明显油迹说明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给出的食物中芝麻符合。
18.【答案】B
【知识点】牙齿;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肉食动物要用锋利的牙齿去撕咬猎物的肉,所以肉食动物的牙齿比草食动物的牙齿锋利。
19.【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一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碎,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袋子模拟人体的胃。胃的作用是暂时贮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研磨和消化。
20.【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不桃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A的食谱各种营养均衡,有利于健康。B的食谱中缺乏维生素,C的食谱缺乏蛋白质,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21.【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因此,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较高,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较低;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因此,用力敲击锣听到的声音较强,轻轻敲击锣听到的声音较弱。
22.【答案】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嚼碎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食道:能蠕动,帮助运输食物进入胃部。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并且产生胃酸,进一步消化食物。小肠:产生肠液,帮助消化、吸收食物里的营养物质。大肠:吸收大肠内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23.【答案】(1)C
(2)强弱;高低
(3)低|高|低|高
(4)振动快慢;换成更细的弦;换成更短的弦;换成更紧的弦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腤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 ,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不管是敲锣打鼓还是弹奏大弦小弦,当我们停止弹奏时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停止弹奏时,乐器持续振动一段时间。
(2)我们知道用不同的力度敲打乐器,乐器振动的幅度不同,能够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强弱:用相同的力度来弹奏琵琶的不同琴弦,琴弦的振动快慢不同,能够改变声音的高低。
(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弦的粗细、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弦粗、长,振动得慢,同一力度弹奏发出的声音低:弦细、短,振动得快,同-力度弹奏发出的声音高。
(4)琵琶的音高与振动快慢有关,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弦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如果想让琵琶发出的音高更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调紧、弹细弦、弹短弦。
24.【答案】(1)小肠
(2)有
(3)A;D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送食物进入胃的消化器官是食道;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1)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由甲曲线可知,口腔处曲线下降,说明口腔有消化作用。
(3)①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因为食物在口腔中就开始消化了。①的说法正确。
②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②的说法错误。
③食道帮助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使食物变成糊状,所以太大块的食物会对食道和胃造成负担。③的说法错误。
④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④的说法正确。
25.【答案】(1)谷类薯类及杂豆;糖类
(2)维生素
(3)不合理;早餐营养单一,缺少主食,中餐应增加维生素类食物的摄入。(合理即可)
(4)B;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
(1)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对照均衡膳食宝塔,小慧发现:我们每天摄取最多的是谷类薯类及杂豆食物,一般称为主食,这类食物主要含有营养物质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妈妈买了很多大米。
(2)蔬菜类食物可以提供各种维生素、无机盐,调节身体机能。
(3)参照均衡膳食宝塔,我认为她的饮食搭配不合理,早餐增加谷类食物,比如一片面包;午餐增加蔬菜,比如素炒白菜;晚餐适量增加水果,比如一根香蕉。
(4)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不能偏食、挑食。小慧的弟弟存在偏食的问题,给弟弟的建议荤素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水果和蔬菜、油脂类食物处在膳食宝塔的塔尖,位置最高,所以应该少吃等。
26.【答案】(1)小光斑的位置几乎不动
(2)小光斑的位置上下移动
(3)上下移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将不明显的振动现象放大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光在均质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物体时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 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2)①实验设计:
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桌面发声时,桌面产生振动,从而带动镜子也振动,所以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因此,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到小光斑在墙面.上下晃动。
③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力敲击桌面,桌面振动幅度大,可以观察到小光斑上下晃动的范围大一些。
(3)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位置会上下移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在这个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发射光线,光线通过镜面反射,在墙壁上形成光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列对电锯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很动听,很美妙
B.很响,比较刺耳
C.声音清脆,节奏感很强
【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音。根据噪音的概念解答即可。电锯的声音很响,比较刺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是噪音。
2.(2022四上·罗湖期中)锣是一种金属敲打类乐器。当我们用力敲锣,停止敲击后过一会儿还能听到锣的嗡嗡声,这说明( )。
A.锣还在振动只是肉眼看不见,但是仍能发出声音
B.锣已经不振动了,但是仍能发出声音
C.锣已经不振动了,嗡嗡声是我们的幻觉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锣停止敲击后过一会儿还能听到锣的嗡嗡声, 这是因为锣还在振动发声,只是肉眼看不见。若锣停止振动,声音会立即消失。故A正确。
3.(2022四上·罗湖期中)声音可以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的是( )。
A.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乒乓球被弹开
B.用喇叭说话可以使得肥皂膜破裂
C.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A.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右边音叉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产生振动,再将振动传递给乒乓球,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喇叭说话可以使得肥皂膜破裂,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 声音是由桌子传播的,不能证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C符合题意。
4.(2022四上·罗湖期中)为了更好地观察鼓面的振动,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在鼓面涂颜色
B.在鼓面贴一些胶布
C.在鼓面撒些米粒或碎纸屑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鼓声的响度跟鼓面的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通过泡沫球的振动反映鼓面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在鼓面涂颜色并不能更好观察鼓面的振动,故A错误;
B、在鼓面贴一些胶布不利于更好观察鼓面的振动, 故B错误;
C、在鼓面撒些米粒或碎纸屑,鼓面振动会引起鼓面上米粒或碎纸屑的振动,有利于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故C正确。
5.(2022四上·罗湖期中)当听不清楚远处的声音时,常把手掌放在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这是为了( ) 。
A.防止其他声音进入
B.帮助耳郭收集更多的声音
C.是一种习惯,没有目的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耳廓的作用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当我们对远处声音听不清楚时,常会把手掌放到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这就是为了帮助耳廓收集更多的声波。
6.(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列选项中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海底的鱼靠叫声来传播信息,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量越强.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听到的声音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甲图中,海底的鱼靠叫声来传播信息,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所发声音的音量越强,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弱,如果空气被抽干,最后可能一点也听不见了,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7.(2022四上·罗湖期中)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尖”,表明他说话的( )。
A.音量大 B.音调高 C.声音好听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尖”,表明他说话的音调高。
8.(2022四上·罗湖期中)要研究声音高低与物体粗细的关系,应该选择的一组材料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想要研究"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相细的关系",应该选用的实验材料是材料粗细不同,长短相同的物体。C选项符合题意。
9.(2021四上·红塔期末)路路自制了一个小乐器——排箫(如图),从左往右吹奏,发出的声音( )。
A.高→低 B.音高相同 C.低→高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依次吹奏,空气柱越来越长,振动会越来越慢,所以发出的声音从高到低。
10.(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列材料不太适合制作乐器的是( )。
A.橡胶 B.陶瓷 C.竹子
【答案】A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橡胶具有弹性,不容易振动,不太适合制作乐器。陶瓷、竹子容易产生振动,适合制作乐器。
11.(2022四上·罗湖期中)多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由此,你推断新冠病毒会对人体哪个器官有影响? ( )。
A.心脏 B.肺部 C.胃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新冠肺炎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多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由此,推断新冠病毒会对人体肺部器官有影响。
12.(2022四上·罗湖期中)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初次去高原的人,会出现呼吸不适,容易疲乏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高原寒冷
B.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
C.高原上紫外线比较强烈
【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由于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氧气比较少,初次去高原的人,会出现呼吸不适,容易疲乏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
13.(2022四上·罗湖期中)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
B.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
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同时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AB说法正确;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跏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的说法是错误的。
14.(2022四上·罗湖期中)在使用肺活量测量袋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先将测量袋摊平,然后插入通气管,只需测量一次即可
B.深吸一口气后将全部气体呼入测量袋
C.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需要迅速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A.先将测量袋摊平,然后插入通气管,为了避免偶然性的发生,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不能只测量一次。A的说法错误。
B、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使用肺活量测量袋时,深吸一口气后将全部气体呼入测量袋。B的说法正确。
C、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使用肺活量测量袋时,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需要迅速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C的说法正确。
15.(2022四上·罗湖期中)小刚和小明的身高、体重都很接近,右下图是他们俩以相同的节奏跳绳三分钟后的状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小刚肺活量比小明小
B.小明平时比较爱运动
C.小刚的心肺功能比较好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比较两人跳绳三分钟后的状态,发现小刚的状态更好,说明小刚的心肺功能比较好。
16.(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列两组食物的分类依据是( )。
第一组米饭、菠菜、香蕉
第二组鸡蛋、牛肉、鱼
A.按营养成分分
B.按熟食和生食分
C.按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分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分析图表可知,第一组是植物类食物,第二组是动物类食物。
17.(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面哪种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下油迹? ( )。
A.苹果 B.芝麻 C.米饭
【答案】B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检测食物中营养成分,比如通过挤压是否留有油渍判断是否含有脂肪等。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下明显油迹说明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给出的食物中芝麻符合。
18.(2022四上·罗湖期中)凶猛的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如老虎的牙齿;但大多草食动物的犬齿并不锋利,如马的牙齿。这是为什么呢?( )。
A.因为老虎需要用犬齿来磨碎食物
B.因为食肉动物要用锋利的犬齿撕开猎物的肉
C.因为老虎等动物需要锋利的牙齿来吓唬别的动物
【答案】B
【知识点】牙齿;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肉食动物要用锋利的牙齿去撕咬猎物的肉,所以肉食动物的牙齿比草食动物的牙齿锋利。
19.(2022四上·罗湖期中)小慧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和一些食物,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是在模拟器官( )的工作。
A.胃 B.食道 C.小肠
【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一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碎,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袋子模拟人体的胃。胃的作用是暂时贮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研磨和消化。
20.(2022四上·罗湖期中)以下几份食谱,你认为搭配最合理的是( )。
A.清蒸鱼、炒白菜、紫菜汤、米饭
B.红烧肉、炸鸡腿、油焖虾、米饭
C.榨菜、稀饭、馒头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不桃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A的食谱各种营养均衡,有利于健康。B的食谱中缺乏维生素,C的食谱缺乏蛋白质,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二、连线作图题.
21.(2022四上·罗湖期中)下面的现象中体现了什么音量和音高,用线连起来(尺规作图)。
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低
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高
用力敲击鼓 听到的声音弱
轻轻敲击鼓 听到的声音强
【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因此,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较高,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较低;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因此,用力敲击锣听到的声音较强,轻轻敲击锣听到的声音较弱。
22.(2022四上·罗湖期中)将消化器官和对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尺规作图)。
【答案】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嚼碎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食道:能蠕动,帮助运输食物进入胃部。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并且产生胃酸,进一步消化食物。小肠:产生肠液,帮助消化、吸收食物里的营养物质。大肠:吸收大肠内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2四上·罗湖期中)乐器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国乐器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也常常用一些成语或者诗句来描述乐器,如“敲锣打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小慧结合她所学习的知识来探究声音的变化。
(1)不管是“敲锣打鼓”还是弹奏“大弦小弦”,当我们停止弹奏时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乐器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声音传到耳朵需要一段时间
C.停止弹奏时,乐器持续振动一段时间
(2)我们知道用不同的力度敲打乐器,能够改变其发出声音的 ;用相同的力度来弹奏琵琶的不同琴弦,能够改变声音的 。(选填“高低”或“强弱”)。
(3)小慧发现不同的琵琶有着不同的琴弦,它们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于是她去乐器市场做了一番调查,她将发现列成了记录单,请你帮助小慧填写完整。
琵琶弦的属性 分类 弦振动的快慢 同一力度弹奏发出声音的高低
弦的粗细 粗 慢
细 快
弦的长短 长 慢
短 快
(4)她发现,琵琶的音高与 (选填“振动快慢”或“振动幅度”)有关,如果想让琵琶发出的音高更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
【答案】(1)C
(2)强弱;高低
(3)低|高|低|高
(4)振动快慢;换成更细的弦;换成更短的弦;换成更紧的弦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腤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 ,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不管是敲锣打鼓还是弹奏大弦小弦,当我们停止弹奏时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停止弹奏时,乐器持续振动一段时间。
(2)我们知道用不同的力度敲打乐器,乐器振动的幅度不同,能够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强弱:用相同的力度来弹奏琵琶的不同琴弦,琴弦的振动快慢不同,能够改变声音的高低。
(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弦的粗细、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弦粗、长,振动得慢,同一力度弹奏发出的声音低:弦细、短,振动得快,同-力度弹奏发出的声音高。
(4)琵琶的音高与振动快慢有关,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弦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如果想让琵琶发出的音高更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调紧、弹细弦、弹短弦。
24.(2022四上·罗湖期中)右图表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消化情况,甲、乙、丙三条曲线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营养物质,曲线下降越快代表该营养物质被消化得越快。
(1)由图可知, 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由甲曲线可知,口腔 (选填"有”或“没有”)消化作用。
(3)根据此图,你认为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呢?( )。(多选)
A.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因为食物在口腔中就开始消化了
B.胃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C.太大块的食物不会对食道和胃造成负担
D.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答案】(1)小肠
(2)有
(3)A;D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送食物进入胃的消化器官是食道;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1)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由甲曲线可知,口腔处曲线下降,说明口腔有消化作用。
(3)①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因为食物在口腔中就开始消化了。①的说法正确。
②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②的说法错误。
③食道帮助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使食物变成糊状,所以太大块的食物会对食道和胃造成负担。③的说法错误。
④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④的说法正确。
25.(2022四上·罗湖期中)右图是中国居民均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小慧和妈妈周末到超市买东西,妈妈带着小慧买了一袋20千克的大米和一些蔬菜。
(1)对照均衡膳食“宝塔”,小慧发现:我们每天摄取最多的是 食物,一般称为主食,这类食物主要含有营养物质 (选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妈妈买了很多大米。
(2)小慧还发现:蔬菜类食物可以提供各种 (选填“维生素”、“无机盐”或“水”),调节身体机能。
(3)回到家,小慧根据均衡膳食“宝塔”,设计了一日三餐的食谱。
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
中餐:一碗米饭、油焖大虾、红烧鸡翅
晚餐:一个馒头、盐水菜心、香菇肉片
参照均衡膳食“宝塔”, 你认为她的饮食搭配 (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该如何改进?
(4)小慧的弟弟存在偏食的问题,小慧给弟弟提出以下建议,你认为正确的是( )。(多选)
A.多吃爱吃的食物
B.荤素搭配
C.只吃面食,吃饱为主
D.每天吃适当的水果和蔬菜
E.油脂类食物处在“膳食宝塔”的塔尖,位置最高,所以应该多吃
【答案】(1)谷类薯类及杂豆;糖类
(2)维生素
(3)不合理;早餐营养单一,缺少主食,中餐应增加维生素类食物的摄入。(合理即可)
(4)B;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
(1)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对照均衡膳食宝塔,小慧发现:我们每天摄取最多的是谷类薯类及杂豆食物,一般称为主食,这类食物主要含有营养物质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妈妈买了很多大米。
(2)蔬菜类食物可以提供各种维生素、无机盐,调节身体机能。
(3)参照均衡膳食宝塔,我认为她的饮食搭配不合理,早餐增加谷类食物,比如一片面包;午餐增加蔬菜,比如素炒白菜;晚餐适量增加水果,比如一根香蕉。
(4)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不能偏食、挑食。小慧的弟弟存在偏食的问题,给弟弟的建议荤素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水果和蔬菜、油脂类食物处在膳食宝塔的塔尖,位置最高,所以应该少吃等。
四、综合题
26.(2022四上·罗湖期中)按实验的要求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2)实验设计:
①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壁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②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壁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③用力敲击桌面,再次观察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 ,这说明 。
(4)在这个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
【答案】(1)小光斑的位置几乎不动
(2)小光斑的位置上下移动
(3)上下移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将不明显的振动现象放大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光在均质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物体时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 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2)①实验设计:
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桌面发声时,桌面产生振动,从而带动镜子也振动,所以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因此,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到小光斑在墙面.上下晃动。
③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力敲击桌面,桌面振动幅度大,可以观察到小光斑上下晃动的范围大一些。
(3)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位置会上下移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在这个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发射光线,光线通过镜面反射,在墙壁上形成光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