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四《与高司谏书》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四《与高司谏书》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4 20:56: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0张PPT。与高司谏书哲思短章
珍惜人生的每一种滋味
有一个很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决定往下跳的时候,学校放学了。
成群的小朋友跑了过来,看到他站在树上。一个小朋友问:“你在树上做什么?”总不能告诉小孩要自杀吧!于是,他说:“我在看风景。”“那你有没有看到身旁有许多樱桃?”另一个小朋友问道。他低头一看。发现原来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自杀,根本没有注意到树上真的结满了大大小小的红色樱桃。“你可不可以帮我们采樱桃啊?”小朋友们说:“你只要用力摇晃树干,樱桃就会掉下来。拜托啦!我们爬不了那么高。”失意的人有点儿意兴阑珊,但是又拗不过小朋友们,只好答应帮忙。他开始在树上又跳又摇。很快,樱桃纷纷从树上掉下来。地面上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大家都兴奋而又快乐地拣拾着樱桃。一阵嬉闹之后,樱桃差不多掉光了,小朋友们也渐渐散去了。那个失意的人坐在树上,看着小朋友们欢乐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自杀的心情和念头都没有了。他在周围采了一些还没掉下去的樱桃,无可奈何地爬下了樱桃树,拿着樱桃慢慢走回了家。在他回到家时,看到的仍然是那破旧的房子,与昨天一样的老婆和孩子。但是孩子们高兴地看到爸爸带着樱桃回来了。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晚餐,他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吃着樱桃时,忽然有了一种新的体会和感动,他心里想着:或许这样的生活还可以让人活下去吧。
失意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一种新的所得往往来自不经意之中。失望的尽头总会有新的希望产生。
人生的天空永远不会是晴空万里,人不能左右天气,但能左右自己的心情。
生活如天气,今天晴空万里,明天也许会阴天下雨。修身名句·淡泊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菜根谭》
赏读:对于眼前所接触的事物,知足的人就像生活在仙境一样,事事都快乐;而不知足的人只能生活在俗境,时时有烦恼。对于世上出现的各种因素机缘,善于运用便是生机,利人利己;不善于运用的就成为杀机,害人害己。  矜名不如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菜根谭》
赏读:夸耀自己的名誉不如隐居起来逃避名誉有意趣,处事练达不如省事清闲。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噪两不相干。
——《菜根谭》
赏读:一片孤云从山洞中飘浮出来时,无论是远去还是停留,与别的事物没有任何关系;一轮明月高悬空中时,无论是安静还是喧闹都与明月毫不相关。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
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参知政事。在
政治上他支持范仲淹改革弊政,不少
诗文也具有革新意义。晚年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忠欧阳修是当时文坛公认的领袖人物,是一个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与散文相近,流畅潇洒,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六一词》,还有其他历史类著作。 2.写作背景
这封信写于北宋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此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
高若讷,字敏之,时任左司谏。3.审美视窗
读《与高司谏书》三击
忠奸从来形如冰炭,必不能和而共之。历朝历代的忠志之士与奸邪之辈总是生生不息地较量着。较量的方式或隐而相抵,暗流潜涌;或近身相搏,兵刃交加,从而演绎出了历史舞台上一出又一出的悲喜剧。然而令后人甚感心酸的是悲剧总是多于喜剧。何也?盖因奸邪之辈无所顾忌,屑于舆论,不要脸皮,鲜知有耻。而忠志之士不然,他们往往想着“要留清白在人间”。于是乎,较量中败下阵来者,以忠志之士居多也。近日得闲,读得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数日下来,虽不敢言已精通其要言妙义,但反复习之吟之,一个硬骨铮铮、刚正不阿的文豪之形已然挺立在了我的面前。慕之思之,忘形而心驰;悲之叹之,心苦而神怒。静思而情不能禁,遂成三击而咏。一击者,慕欧阳修之文辞色彩而为。欧阳修为文苑宗师,其用笔流畅细腻,擅长散文、诗、词,他的散文之工尤负盛名。在《与高司谏书》这篇书信体的政论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欣赏到摇曳多姿的文笔和流畅细腻的言辞。一篇檄文,罗致其中的,并非剑拔弩张、气势汹汹,而是委婉纡徐、浓淡相错、进退有度,读来令人折服。在谋篇上更是匠心独具。揭露高若讷卑鄙之为时,开篇不是直指要害,而是由虚及实、自表入里、从远到近、欲破先立、实抑虚扬,读来有一波三折之感。于是乎读者跟着文字跌宕起伏,将信、实疑、悲乎、怒哉交相错节,腾挪难制。构文如此,令我这一介凡夫倾之慕之,击而为之称妙也。二击者,仰欧阳修之浩然正气而为。《与高司谏书》是为范仲淹抱屈而作,而诋毁贬黜范仲淹的正是当朝威严赫赫的宰相吕夷简。欧阳修清楚地知道如此而为的后果,但他依然不计身家性命,义无返顾地做了。“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笔锋犀利,剖一伪君子的嘴脸而现天下;“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灼辣之言,告正人君子不可与其为伍;“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耶?况今之人不可欺也。”警世经典,诫奸邪之辈不可妄欺天下也;“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淋漓畅酣,稍有羞耻之人遭此怒骂,怕是要耻于人世,入地三尺了。但高是奸邪之辈,这些文字他看是看了,看过之后对忠志之士的迫害却是变本加厉了。此是后话,当不赘述。欧阳大师如此正气浩浩,亮节高风,足以令我辈仰高山而钦,遥远海而敬,击而为之称颂也。三击者,叹正直之人鲜有善局而为。《与高司谏书》致高若讷后,欧阳修尚存希望,图冀高氏能见文自醒,以谏议之责请求皇帝老儿收回成命。但高氏非但不洗心革面,反而做出了更龌龊的事来,“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于是乎,文誉天下、负名满朝的良臣不得不去一个边远的地方做起了县令。此等结局真是令人可叹可惜。综观古往今来,正直忠志之士真正是难有善局的,较之比逢之人,欧阳修的被贬还算是不错的啦。朝风如此,狡人横世,让后人每每观之叹息,击而为之悲乎也哉!答案 (1)bāo (2)bǎo (3)qiào (4)qiǎo (5)zhèng
(6)zhēng (7)zhuó (8)zhuó (9)chù (10)duō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将闵足下之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直可欺当时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通“又”。(2)闵,通“悯”,怜悯。(3)直,通“只”。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亦将闵足下之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2)其实:古义,你实际的,两个词;今义,实际,一个词语。(3)不能: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能够。4.找出下列句中的有活用现象的词,并解释
(1)某年十七时,家随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______________
(3)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2)非:意动用法,以……为非。(3)榜:名词用作动词,张榜公告。答案 ①动词,告诉,报告/动词,发亮 ②副词,本来/形容词,顽固/副词,本来 ③动词,经过/副词,再/动词,改变 ④名词,根本/动词,推究/副词,原本 ⑤动词,毁谤/动词,破坏,毁灭 ⑥动词,掩饰/名词,文采/通“纹”,花纹
⑦动词,蒙受/动词,遭受/动词,覆盖/通“披” ⑧动词,结党/合,齐答案 ①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为/连词,因而/介词,用/动词,认为 ②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代词,我/结构助词,的 ③形容词词尾,……样子/代词,那 ④音节助词,用在表时间的词语后面凑足音节/语气助词,表疑问 ⑤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却 ⑥却,竟然/是结构图示主旨归纳
本文是作者写给当朝谏官高若讷的一封书信。作者对高若讷身为谏官不去直谏,不为范仲淹辩护,对忠直之人落井下石的做法深感痛恨,并厉声责问,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嫉恶如仇、胸怀坦荡的高风亮节和胸怀胆识。重点突破
作者对高司谏提出哪三疑?体现了高司谏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 开篇一段,欧阳修以自己对高司谏的耳闻传言展开叙事,写出自己的“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可见其人虽列进士及第榜,但在欧阳修眼里,不过默默无闻辈。二疑其品节问题。欧阳修坦言自己从朋友那里对高若讷的了解,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在这里,作者提出自己疑惑的论据,“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而身居其位的高司谏,却“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岂可不疑? 三疑自己的判断近乎有误,几已认定高司谏为人人可爱的真君子了。因为高司谏“侃然正色”“无一谬说”的表现,作者虽有疑虑,但内心已倾向于认为高司谏是真正的君子了。十四年里而存三疑,作者铺叙不可谓不丰厚曲折,然至此笔触一转,“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通过对高的“三疑”,揭露了高若讷口是心非,并断言其“非君子”。 对比手法在课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提示 范仲淹“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这段判词,显示出欧阳修对范仲淹的推重与赏识。正直之人反遭贬黜,刚直本性不得伸展,这已使有识者愤恨不已;而小人者如高司谏之流,却要翻白为黑,落井下石,推波助澜,助纣为虐,岂不更令人激愤不平?欧阳修以人之常情来推断,庸人惜身自保,无可厚非;但卑鄙如高司谏者,却要“昂然自得,了无愧畏”,诋毁贤能,以其为己能,那就是“君子之贼”了。在事理对比中,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已昭然若揭、历历分明。欧阳修以如椽巨笔,活画出高司谏媚骨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和贼貌。 课文是如何论述说理的?
提示 (1)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性,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前后文顿显跌宕之姿,行文灵活多变;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文正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比较中杂有浓浓的批判精神;最后层层剥茧,依情循理,对高若讷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从而使说理呈现出睿智锋利的光芒,真正收到了有的放矢、针针见血的论证效果。 (2)将道理条分缕析,于细微处见出奇崛笔力。作者依理说事,直言范仲淹正直的操守与超群的才具,并以此来反责高司谏:倘使范仲淹能力不及,品节不当,却能在朝为官多年,你身为朝廷谏官,岂不有失职之实?而当其为皇帝“骤用”之际并无谏讽之语,一旦官事颓败,却又刻意逐贤,不正是谄媚权贵以自保、诋毁贤人以自高吗?欧阳修义正词严,理据充分,透辟深邃,极尽论说家义理、考据风范,让人无可遁形,真相毕露。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结合课后的几段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提示 本文充分显现了欧阳修嫉恶如仇、无私无畏、不避险恶、仗义执言的性情。从安道、海瑞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可贵的精神。尽管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古代正直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1.文本审美
(1)从语言风格上讲,欧阳修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情感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
(2)层层说理,条分缕析地讲述道理。
(3)运用对比,突出人格的高下,评判道义与情感,揭露真实与虚伪。2.写作迁移
【角度】 《与高司谏书》体现了欧阳修嫉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和胸怀胆识。他为范仲淹被贬鸣不平,对高若讷出于一己之私利、颠倒是非、逢迎权贵的行为怒不可遏,体现了他“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强烈的正义感。请同学们联系历史,以“正义”为话题写一篇短文,注意爱憎情感要分明。【示例 】 是谁将有血肉之躯的人抛入大海?是谁将爱的火焰用刺骨冰冷的水浇灭?历史的长卷告诉我:是那些利令智昏的人们,那些冷酷残暴的人们。是谁将侵略者驱逐出外?是谁最终用爱的激情融化了冰冷的世界?岁月的足迹告诉我:是那些正义的人们,那些充满爱心仁慈的人们。
感谢正义,让好人好报,让世界和平。我们讴歌正义,景仰正义者。一批批正义的人们去了,留下的又是一代代热爱正义崇尚正义的人。我们怎能不欢呼雀跃并开怀歌唱?因为正义的力量带给了人类美的曙光。今天,当我重新翻开课本,我又一次被那些英雄们折服。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拯救了民族,他们是正义力量的化身。他们是高尚的,因为正义使他们充满激情和爱的魅力,充满对人类对明天的渴望。这就是那时的天堂,充满正义感的天堂。
没有原因的你就可以为一个不知名姓的陌生人祈祷祝福,没有原因的你就可以舍身帮助他人,没有原因的你就会为别人的苦恼而心伤为他人的幸福而欢笑。
其实,这一切都是有缘由的:因为你有正义感,因为你的内心博大宽广。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人间,今天的天堂。感谢正义吧!它让我们每个人变得纯朴善良,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太阳般温暖炽热的心。
感谢正义吧!它强劲的力量给了我们人的本性,给了我们相互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