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病毒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5 病毒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1 11:3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 【提出问题】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新冠肺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手足口病、麻疹、腮腺炎等,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病毒的呢?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环节二 病毒的发现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9内容,并回答问题: 1.病毒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病毒的个体大小如何? 阅读课本,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讲解】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过程。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通过生物学史的学习,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环节三 病毒的大小 【讲解】那么病毒究竟有多小? 用纳米这个单位来表示,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病毒的大小。
环节四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展示图片】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病毒形态。 小组同学展开讨论,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明它们都像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总结】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多分为杆状、球状、蝌蚪状。
【提出问题】病毒从形态上看千差万别,它们的结构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学生通过对比动物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结构,得出病毒的结构特征。
【展示图片】展示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示意图。
【讲解】(对比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示意图)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强调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核酸检测检测的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环节五 病毒的种类和生活 【提出问题】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的呢? 思考并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分析 及表达的能力。
【讲解】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离开活细胞后并没有死亡,而是形成了结晶体。
【讲解】根据寄主的不同对病毒进行分类,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如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如大肠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例.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的个体很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C.病毒检测是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它的遗传物质 D.病毒的结构简单,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死亡 学生思考并作答。 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环节六 病毒的繁殖 【提出问题】病毒又是如何侵入这些寄主细胞并在其中生活繁殖呢? 思考病毒的繁殖方式。
【讲解】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组装→释放。
【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例.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通过结晶体进行繁殖 B.可以被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杀死 C.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动物活细胞内 D.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学生思考并作答。 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环节七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渡】了解了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那病毒跟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根据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小组间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
【总结】 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害的一面:引发人类和动植物的各种疾病,给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的一面:根据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特性,利用噬菌体来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人们通过对病毒进行减毒或无毒处理,生产疫苗,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等病毒感染的疾病;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科学工作者在寻找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用于基因工程:利用病毒微小的特点,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的目的。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