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备课组 集思广益 时效课堂
课时总编号: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涉江采芙蓉》
学习 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3.探究手法,感悟诗歌魅力。
学习 重点 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3.探究手法,感悟诗歌魅力。
学习 难点 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3.探究手法,感悟诗歌魅力。
学习 方法 诵读,探究。
课时 安排
学习过程:学科组共案 用案人创新
情景导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用情朗读:《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知识积累 《古诗十九首》: 1、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价值 2、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地位 3、钟嵘《诗品》赞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4、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 思想内容 2、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游子思妇,离别相思。 解题 涉江:踏过江水 芙蓉:荷花 《古诗十九首》以诗的第一句为题。 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一) 结合注释,自读诗歌,尝试改编或翻译。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内容。 原作: 注解: 改编: 涉江采芙蓉, 渡过江水,采摘芙蓉。 兰泽多芳草。芳草:这里指兰草。 沼泽之地,兰草萋萋。 采之欲遗谁?遗:wei 送,赠送 采摘兰草,想送给谁? 所思在远道。所思:所思念的人。 所思之人,远在他乡。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还顾望旧乡,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 回头眺望,乡关何处? 长路漫浩浩。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 道路漫长,无边无际。 无边。漫,路长貌。浩浩,水流貌 同心而离居,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 感情深厚,天各一方。 忧伤以终老。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 孤独忧伤,寂寞终老。 的融洽。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诗歌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二)理思路,悟情感 用诗中的词语概括本诗的内容 采芙蓉 愉悦 思远道 失望 望旧乡 无奈 忧终老 忧愁 全诗诗眼:忧伤 找意象,品意境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 与 意境 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象 客观物象的融合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的艺术境界 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 2、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仪表庄重 姿态优美 气质优雅 品质高洁 (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侧面烘托人物) 补充:“芙蓉”的意象: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3、怎样理解“采花赠人”的行为?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远道”:人在远方,心愿难遂,失意忧伤。“远道”为后文的黯然神伤作铺垫。以乐景写哀情。用美好热闹欢快的场景,衬托女主人公的忧伤。 4、“还顾”、“漫浩浩” 两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回头看,这个词语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这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四)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诗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闺妇?联系背景和诗歌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2、追问:如何表现出这种忧伤的? “悬想法”,又称“对写法”“主客移位法”,是一种虚写方式,简单说就是: ①悬想对方表现,即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思念自己。 ②悬想将来情形,即不言当下如何,却说将来怎样。 好处: ①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 ②使抒情更加含蓄蕴藉,富有含蓄之美。 举例采用对写手法的一些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五、依景情,析手法 1.寓情于景。选取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营造高洁、清幽的意境,表达对对方真挚纯洁的爱情。 2.细节描写。用“还顾”“望”等动作描写,写出游子的深情凝望,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怀人之情。 3.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了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 4.对面着笔(悬想)。“涉江采芙蓉”和“还顾望旧乡”是两个空间的不同画面在同一时间的显现。只有在想象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才会出现。 5.对比。“同心”与“离居”形成对比,表达相思却不能相聚的痛苦之情。 6.设问。“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自问自道,表达了家中妻子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吸引读者注意,自然过渡到后文写游子。 六、课堂小结 本诗借助家乡思妇采集芙蓉和他乡游子回望家乡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及叙事抒情的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结 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作业 背诵并默写诗歌。 完成配套练习中的相关习题。
板书 设计 采芙蓉 愉悦 思远道 失望 望旧乡 无奈 忧终老 忧愁 全诗诗眼:忧伤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