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口——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人口——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0 20:4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人口——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2023年 海南卷】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 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
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 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2023年 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1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3.图2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
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5.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
【2023年 浙江卷】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流入人口(万人) 流入率(%) 流出人口(万人) 流出率(%)
甲 155.1 2.5 1152.1 18.9
乙 1618.7 25.1 236.2 3.7
丙 339.1 13.1 60.3 2.3
丁 100.2 4.2 241.4 10.0
6.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
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
7.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新疆 B.乙——安徽 C.丙——浙江 D.丁——吉林
【2023年 山西 模拟】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我国人口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23年4月,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印度人口数量已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针对以上两种现象,有人担心中国人口红利会就此消失。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下图示意2021年中印两国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印度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短期内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人口增多,资源环境承载力上升
B.巨大人口红利迅速促进国家经济加速发展
C.缓解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减轻
D.青少年儿童比重大,社会抚养、教育压力增大
9.与印度相比,我国的“人才红利”,主要体现在( )
①人力资源依然较丰富
②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就业比例高
③人均预期寿命长
④劳动者技术与素质水平整体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年 山东 模拟】人口增长率受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与人口迁移率(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影响。下图是我国某省区人口增长情况,该省区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前后出现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A.1960年 B.1986年 C.2011年 D.2015年
11.2000年以后,该省再未出现过人口增长高峰,其内在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
A.自然环境 B.产业结构 C.生育政策 D.社会文化
【2023年 重庆 模拟】12.阅读下列关于上海市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上海的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
上海市个圈层人口密度和人口份额变化表
所在圈层 人口密度(千米/km3) 人口份额(%)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中心城核心区 55.64 40.16 35.21 34.47 21.6 13.1 10.7 8.1
中心城边缘区 18.49 20.51 20.03 22.05 32.8 30.9 27.8 23.6
近郊区 1.69 3.18 3.56 5.43 23.8 35.5 39.1 43.4
远郊区 0.85 0.99 1.18 1.66 21.8 20.5 22.4 24.9
(1)简述上海市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2)分析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3)分析上海市人口和就业密度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
2.答案:A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D
解析: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印度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出生率较高,短期来看,青少年以及幼儿所占比重较高,社会抚养和教育压力较大,D正确;人口数量增多,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一定上升,排除A;短期来看,无法享用巨大的人口红利,排除B;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排除C。故选D。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与印度相比,我国人才红利主要体现在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就业比例增加,同时,教育的普及使得劳动者技术与素质水平整体较高,②④正确;人力资源丰富不属于人才红利,排除①;寿命长短与人才红利无关,排除③。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数量达到最多,应该是人口处于增长阶段,之后增长率降低为0时,从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迁移率之和)为0,2011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人口越来越少,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读图2000年之后,该省人口迁移率为负值,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出,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衰落,需要的劳动力减少,人口增长放慢,未在出现人口增长高峰,C错误;自然环境变化不大,A错误;我国人口政策从2000年到2014年,没有太大变化,C错误;社会文化对人口增长影响较小,D错误,该题选B。
12.答案:(1)中心城区就业密度最大,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心城区就业密度下降,近郊和远郊的就业密度上升
(2)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其原因是:新城(卫星城)的建设;制造业向郊区转移;交通不断发展。
(3)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就业的压力;缓解交通压力;缓解环境压力;有利于城市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
解析:(1)根据上海市就业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上海市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中心城区就业密度最大,随距离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特征为中心城区就业密度下降,近郊和远郊的就业密度上升。
(2)读上海市个圈层人口密度和人口份额变化表可知,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密度与人口份额都下降,而近郊区与远郊区都上升了,因此可以判断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
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是:随着新城(卫星城)的建设;制造业向郊区转移;近郊和远郊地区的就业和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随着交通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流动,使上海人口不断向外围扩散成为了可能。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人口变化和就业密度变化,特别是中心区人口减少,可以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就业的压力,还可以减少到达中心区的人口,从而减轻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将部分工业或者政府部分职能部分分散,有利于城市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