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嗔怪(chēng) 逞能(chěn) 怨怅(chàng) 箪食壶浆(dān)
B.麈尾(zhǔ) 戗金(qiàng) 恁地(nèn) 顿开茅塞(sè)
C.槡梓(zǐ) 侥幸(jiǎo) 撮弄(cuō) 面面厮觑(qù)
D.愧赧(lǎn) 作揖(yī) 岔气(chà) 不省人事(xǐ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
B.他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C.班主任姜老师三顾茅庐,终于让李仲亮同学打消了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
D.可以采用的医治方法都用过了,医生对他的病已经无可奈何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
C.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使普通民众逐渐成为网络的主体。
D.纪录片《创新中国》既展示了当前我国已经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更凝聚了新的时代精神。
4.(沈阳中考改编)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青春,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道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漫延到更宽更远的地方。
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
B.“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更宽更远”是并列短语。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你知道世界不是玻璃房。
D.“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B.《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C.《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青梅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6.古诗文默写。(6分)
(1)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2)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写诗人登临高楼涌起思乡之情,并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 。
(4)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由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 , 。
(5)《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花繁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 。
(6)《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 , ”的千古名句。
7.(眉山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9分)
材料一:漫画
材料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
材料三: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并不明确,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变化,因此不能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法律支持。
材料四: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日渐完善。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篡改,不泄露,不毁损,不出售,不非法向他人提供,这是网络平台必须承担的义务。”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
。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调查显示的结果。(3分)
。
(3)综合以上材料,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3分)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滨州中考)(4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2分)
。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
(二)(16分)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民殷国富( )
(2)惟将军图之( )
(3)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
(4)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惟将军图之
B.挂于中堂 行者休于树
C.则大业可成 潭中鱼可百许头
D.而不知存恤 国险而民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
13.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填空。(4分)
(1)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
(2)诸葛亮认为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应该是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彝越: 。
(3)诸葛亮认为刘备“成霸业,兴汉室”应采取的战略步骤是:
14.“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请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有现实指导意义。(2分)
。
(三)(13分)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着,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着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B.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C.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以为然。
D.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16.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3分)
。
17.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
18.结合文章说说周汝昌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四)(扬州中考改编)(12分)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23日,有删改)
19.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3分)
。
20.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2分)
。
21.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
22.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100字左右)(4分)
链接材料: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9年2月18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
三、作文(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
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始终一路芬芳。
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规范、整洁。(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嗔怪(chēng) 逞能(chěn) 怨怅(chàng) 箪食壶浆(dān)
B.麈尾(zhǔ) 戗金(qiàng) 恁地(nèn) 顿开茅塞(sè)
C.槡梓(zǐ) 侥幸(jiǎo) 撮弄(cuō) 面面厮觑(qù)
D.愧赧(lǎn) 作揖(yī) 岔气(chà) 不省人事(xǐng)
【点拨】A项“嗔”应读chēn,“逞”应读chěnɡ;C项“槡”应为“桑”;D项“赧”应读n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
B.他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C.班主任姜老师三顾茅庐,终于让李仲亮同学打消了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
D.可以采用的医治方法都用过了,医生对他的病已经无可奈何了。
【点拨】“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此处对象误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
C.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使普通民众逐渐成为网络的主体。
D.纪录片《创新中国》既展示了当前我国已经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更凝聚了新的时代精神。
【点拨】A项两面对一面,可在“做出”前加“能否”;B项成分残缺,应在“发展”后加“的壮丽史诗(诗篇)”;C项成分残缺,将“随着”或“使”删去。
4.(沈阳中考改编)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青春,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道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漫延到更宽更远的地方。
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
B.“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更宽更远”是并列短语。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你知道世界不是玻璃房。
D.“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点拨】A项中“青春”是名词;B项中“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D项中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
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B.《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C.《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青梅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点拨】青梅煮酒论英雄涉及的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6.古诗文默写。(6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2)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写诗人登临高楼涌起思乡之情,并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4)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由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花繁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6)《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7.(眉山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9分)
材料一:漫画
材料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
材料三: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并不明确,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变化,因此不能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法律支持。
材料四: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日渐完善。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篡改,不泄露,不毁损,不出售,不非法向他人提供,这是网络平台必须承担的义务。”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
示例: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极易泄露。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调查显示的结果。(3分)
示例:网民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3)综合以上材料,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3分)
示例:立法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应依法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网络平台应守法经营;网民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滨州中考)(4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2分)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孩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①对松竹的赞赏之情;②对生活的满足之情;③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④对丰收的喜悦之情;⑤对儿童的喜爱之情;⑥闲适之情。
(二)(16分)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民殷国富( 富庶 )
(2)惟将军图之( 希望 )
(3)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
(4)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依靠,凭借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惟将军图之
B.挂于中堂 行者休于树
C.则大业可成 潭中鱼可百许头
D.而不知存恤 国险而民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延揽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13.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填空。(4分)
(1)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2)诸葛亮认为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应该是①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②孙权: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③荆州、益州:夺取、占领;④诸戎、彝越:和、抚。
(3)诸葛亮认为刘备“成霸业,兴汉室”应采取的战略步骤是: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14.“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请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有现实指导意义。(2分)
示例:任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
(三)(13分)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着,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着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B.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C.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以为然。
D.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点拨】A项“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B项,“成为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C项,“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以为然”文中无依据。
16.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3分)
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
17.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②内容上:暗示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追求俭朴的生活,遵从并满足他的遗愿,希望他安安静静地走;表达默默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的尊重。
18.结合文章说说周汝昌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示例:①要有执着的精神。周先生把一生献给红学,坚持学术研究,并为之痴迷。②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作查证,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善于继承,努力创新。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创造性提出探佚成果。④淡泊名利,生活俭朴。蛰居小楼,屋内陈设简单,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四)(扬州中考改编)(12分)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23日,有删改)
19.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3分)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崇尚英雄_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_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全票表决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
20.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2分)
这句话赞美了那些在高风险岗位上默默奉献,为了祖国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的英雄。
21.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这一观点。
22.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100字左右)(4分)
链接材料: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9年2月18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示例:英雄应该是有高度事业心、自尊心、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像科学家钟扬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不畏艰难,执着科研,为祖国的生物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人都是英雄。英雄不单单只是一些成功的人,一些做了惊天动地大事的人,那些为他人、为集体、为祖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普通人也是时代英雄。
三、作文(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
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始终一路芬芳。
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规范、整洁。(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