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本卷共四大题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 分)
A.朴.刀(pō) 嗔.怪(chēn) 聒.噪(guō) 顿开茅塞.(sāi)
B.剜.肉(wān) 怨怅.(chàng) 愧赧.(nǎn) 面面相觑.(qù)
C.腆.着(tiǎn) 带挈.(qiè) 星宿.(xiù) 汉室末冑.(zhòu) D.桑梓.(zǐ) 啐.骂(cuì) 岔.气(chà) 捏丝戗.金(qiàng)
2.选出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 )(3 分)
A.疏懒 盘缠 逞辩 箪食壶浆 B.砒霜 作揖 吹嘘 如雷惯耳 C.筵席 轩敞 啰唣 不省人事 D.拜谒 心窍 颠倒 尖嘴猴腮
3.选出下列各项中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3 分)
A.她是个特别爱唠叨的人,有事没事总在我耳边聒.噪.。
B.在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许多老百姓过着箪.食.壶.浆.的日子。
C.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是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D.面对顾客的责问,理亏的商家只得唯.唯.连.声.,赶紧认错。
4.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 )(3 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 材的长篇历史白话小说。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短篇讽刺小说集, 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三顾茅庐》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 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东汉 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D.《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作品。小说以贾宝 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黑暗的社会 现实。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 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D.听说你新买了房子,改天我一定光临寒.舍.恭贺乔迁之喜。
6.仿照示例,续写两句话。(6 分)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
, !
, !
7.综合性学习。(9 分)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补写对联】根据下面的内容,补写下联。(2 分)
义在中国源远流长,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走进历史,阅读仁人志士不朽的传说,探 讨他们的精神,了解义气的真正内涵,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正义观念,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观在全 社会生根发芽。
上联:学习仁人志士精神
下联:
(2)【提出建议】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义观念,请你提出一条好的建议。(2 分)
(3)【学会劝说】因为坐过了公交站点,一位中年妇女与司机发生争执并抢夺司机方向盘,如果此时你正在这
辆车上,你会怎么劝说这位妇女?(2 分)
(4)【材料探究】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 分)
①“天祥受宋思,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 史·文天祥传》)
②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
8.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2)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3)倚东风, 。(秦观《行香子》)
(4)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7)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9)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独.往湖心亭看雪( ) (3)及.下船( )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 B.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 不去的故国之思。
C.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
D.文章结尾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嘲笑了张岱的“痴”。
1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 分)
链接材料: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 车旋蚁穴①,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 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序》
注释:①黍熟黄粱,车旋蚁穴: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
②次:以……为次序。 材料说作者自诩为“痴人”,在本文中也提到自己“痴”,请你结合材料和文章说说“痴”所表现出的共同之 处。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7 题。(22 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①应该是 1966 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 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②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吗?”
③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④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⑤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
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 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⑥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 盐去。”
⑦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⑧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 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⑨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⑩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皮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
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
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
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嘞,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 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儿,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 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 吃凉粉,你们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 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
“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
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
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 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
的事吗?”
13.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 分)
14.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 分)
事情 “我”的态度行为 小弟弟的态度行为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 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 我一声喝住了 ①
走到一个凉粉摊前时 “我”去拉小弟弟,把他提起 来 ②
面对卖凉粉师傅炒凉 粉的诱惑时 ③ 他硬着头皮死坐着,不看 “我”
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 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④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 却只夹了小小一点儿
15.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在朴实的叙述中,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说说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的作用。(6 分) (1)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2)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
16.文章是怎样刻画小弟弟这一人物形象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 分)
17.假如把文题改为“难忘的欢喜”好不好?为什么?(4 分)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 18~21 题。(18 分)
有个数据家长要重视了——省疾控中心发布一年一度健康蓝皮书
浙江在线 12 月 19 日讯(《钱江晚报》记者张苗) 浙江省疾控中心日前发布了一 年一度的健康蓝皮书——《2015 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报告》。
这个浙江人的健康报告里有个数据家长们要重视了——在 11 个省级学生健康监 测点开展学生常见疾病监测,结果显示:贫血率为 8.1%。相当于每 12 个孩子当中, 就有 1 个贫血。
可在生活中,哪家父母不是尽力让孩子吃好?为什么贫血率是有这么高?这对孩 子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初二女生成绩下滑快,一查指标已接近重度贫血
14 岁的小惠读初二,身高 1.57 米,体重刚过 80 斤,瘦小的身子,白净的脸,就像林黛玉一样。
这是小惠的妈妈第一次带她看病,起因是小惠经常头晕、乏力、心悸。妈妈就挂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
小惠妈妈说,“她小学成绩很好,到初中退步很快,在班里只能排中下了。”
检查结果,小惠的血色素是 62 mg/L,而大多数人超过 120 mg/L 才正常,90~120 mg/L 代表轻度贫血,
60~90 mg/L 意味着重度贫血。
血液科主任金洁拿着报告单叹了一口气:“这么严重的贫血,说明她贫血至少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
小惠的身上有太多贫血的症状,都被妈妈忽视掉了:脸色苍白被当作肤白貌美;跑步没法跑完操场一圈,
被当作缺乏运动细胞;每天睡不醒被当作太爱赖床……
经常头晕、恶心、乏力,手脚冰凉、严重的时候会发麻,稍稍运动就会胸闷气短、四肢酸胀。体育课上 跑操场,跑步后感觉喉咙充血,要静坐半个多小时才有好转。医生说,让小惠妈妈耿耿于怀的成绩退步,很 大原因就是由贫血引起的。
金洁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贫血不仅代表着造血系统功能异常,意味着血液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还往 往是恶性肿瘤、肾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肝脏疾病的先兆,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肾脏病和癌症中并 发贫血的几率很高。
“不缺吃穿”的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贫血 在各家医院的血液科诊室,来看贫血的孩子不在少数。 “贫血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中小学生当中,
绝大多数都是缺铁性贫血,大概占了 90%多。”金洁说,家长们可以稍稍放宽心的是,缺铁性贫血是各个种类 的贫血当中症状最轻,也是最容易治愈的。
金洁告诉记者,这个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很快,对铁的需求量比成年人更高。
换句话说,一家三口每天吃一样的饭菜,对爸爸妈妈来说,摄入的铁元素足够了,可对孩子,同样的摄
入量未必够。
而初高中的女生们刚刚来月经,大量失血让她们比男生更容易出现贫血状况。“另外,有的小姑娘爱漂亮,
想要瘦一点儿,就不怎么吃饭,摄入少,也容易贫血。”金洁说,所以女生往往比男生贫血更多。
怎么判断有没有得贫血症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这些表现来做判断:
(1)除了头晕、胸闷、气急,还可以观察孩子脸色是否苍白,有些孩子本身皮肤就很白,不大看得出,也
可以看看眼睑、手掌,是不是苍白的。
(2)观察孩子的睡眠,睡得浅或嗜睡,都要引起注意,贫血是全身性症状,睡眠也能反映出来。
(3)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也是贫血的表现。
(4)注意力也很重要,贫血之后吃不好、睡不好,注意力当然不能集中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也要找找是不是贫血的原因。
对于已经得了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在医学上的治疗并不算复杂,轻度贫血只要在饮食上注意补充铁元素
就好了,中度、重度的贫血病人,需要口服补铁剂,经过治疗也会慢慢好转。 家长们要特别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孩子的变化也是悄悄发生的。
给孩子开一张食补单
贫血的孩子,怎么“吃”很重要。铁元素摄入足够了,缺铁性贫血自然就不会找上门了。 记者请教了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海玲,让她为孩子们开一张食补单。
“贫血孩子有共性,就是挑食、偏食。”陈海玲说,在中医理论当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精
气神足不足,就看脾的状态好不好,而孩子脏腑娇弱,家长们除了保证五谷杂粮、瘦肉、牛奶这些营养食物 之外,更要培养他们每日三餐按时、按量吃饭的习惯。
厌食不肯吃饭的孩子,中医认为他们脾胃功能弱,对付他们,陈海玲有办法,“可以取一点鸡内金(鸡胗 上面的那一层砂囊内壁)熬粥,消食健胃”。
“调理脾胃功能,药食同源,要多吃能够升高血红蛋白的东西。”陈海玲说,比如蛋黄、猪肝、黑芝麻、 红豆、山药都是很适合的食材。
比如现在这个季节,可以多试试韭菜炒猪肝。对于爱吃西餐的孩子,家长们也可以做鸡肉沙拉,在沙拉 中多搭配一些蛋黄,同样有补血的作用。
陈海玲最推荐的还是山药,用山药炖汤。虽然山药没有直接补血的作用,但是在健脾补肾方面它是首选, 解决了脾的问题,“吃”上面也就不会有短板了。
花生也是好东西,做菜时要注意别把花生的红衣去掉,那一层才是补充血红蛋白的主力军。 芝麻粥、芝麻糊同样适合怕冷的孩子吃,吃的时候要加一点点红糖。 而对于年纪稍长一些,不那么挑剔口感的孩子,炖一锅加了黄芪、当归的乌鸡汤也很不错。专注于补铁
的话,菠菜、木耳、蘑菇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补充铁剂之外,不要忘记维生素 B 族,也就是 B12,还有叶酸 的摄入。”陈海玲说,谷类、坚果都是富含 B12 的东西。
“这些食补一周吃三到四次就行了。”陈海玲说,家长们要特别记牢的是,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18.阅读“省疾控学生健康监测数据样本”,写出结论。(6 分)
19.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出青少年贫血的原因。(4 分)
20.下列句子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4 分)
A.在浙江省的学生当中,每 12 个就有一个是像小惠这样贫血的。
B.头晕、恶心、乏力往往是恶性肿瘤、肾疾病等疾病的先兆。
C.小明的血色素为 80 mg/L,他在饮食上注意补充铁元素就可以了。 D.挑食、偏食的孩子脾胃功能一般比较弱,这样就容易患贫血症。
21.结合选文,请针对小惠的贫血病,给她提至少三条建议。(4 分)
四、作文(55 分)
22.从以下两题中选做一题。(55 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及地名,一律用 A、B、 C 等英文大写字母替代;④字数不少于 600。
(1)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 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初三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本卷共四大题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3 分)
A.朴.刀(pō) 嗔.怪(chēn) 聒.噪(guō) 顿开茅塞.(sāi)
B.剜.肉(wān) 怨怅.(chàng) 愧赧.(nǎn) 面面相觑.(qù)
C.腆.着(tiǎn) 带挈.(qiè) 星宿.(xiù) 汉室末冑.(zhòu) D.桑梓.(zǐ) 啐.骂(cuì) 岔.气(chà) 捏丝戗.金(qiàng) 解析:D.顿开茅塞.(sè)
2.选出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 B )(3 分)
A.疏懒 盘缠 逞辩 箪食壶浆 B.砒霜 作揖 吹嘘 如雷惯耳 C.筵席 轩敞 啰唣 不省人事 D.拜谒 心窍 颠倒 尖嘴猴腮
解析:B.如雷贯耳。
3.选出下列各项中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B )(3 分)
A.她是个特别爱唠叨的人,有事没事总在我耳边聒.噪.。
B.在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许多老百姓过着箪.食.壶.浆.的日子。
C.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是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D.面对顾客的责问,理亏的商家只得唯.唯.连.声.,赶紧认错。
解析: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
况。这里错在望文生义。
4.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 C )(3 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 材的长篇历史白话小说。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短篇讽刺小说集, 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三顾茅庐》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 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东汉 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D.《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作品。小说以贾宝 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黑暗的社会 现实。
解析:A.虽然《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来写的,但所写与历史没有多大关联,所以不是历史 小说;B.《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D.《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C )(3 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D.听说你新买了房子,改天我一定光临寒.舍.恭贺乔迁之喜。
解析:A.“令尊”是尊称,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B.“惠存”是敬辞,请别人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 籍等时所题的上称;D.“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家;C.“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故选 C。
6.仿照示例,续写两句话。(6 分)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
未经历缺衣少食的酸楚 , 哪会体会到丰衣足食的幸福 !
未经历形单影只的孤独 , 哪会体会到高朋满座的快乐 !
7.综合性学习。(9 分)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补写对联】根据下面的内容,补写下联。(2 分)
义在中国源远流长,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走进历史,阅读仁人志士不朽的传说,探 讨他们的精神,了解义气的真正内涵,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正义观念,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观在全 社会生根发芽。
上联:学习仁人志士精神
下联: 树立公平正义观念
(2)【提出建议】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义观念,请你提出一条好的建议。(2 分)
倡议学生们每周阅读一本名人传记,体会他们身上的“大义”。
(3)【学会劝说】因为坐过了公交站点,一位中年妇女与司机发生争执并抢夺司机方向盘,如果此时你正在这
辆车上,你会怎么劝说这位妇女?(2 分)
这位阿姨,司机大叔没给你停车也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车停在路上你下车,多危险哪,等到了下个站点
你再下车,耽误不了多长时间,你说是吗?
(4)【材料探究】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 分)
①“天祥受宋思,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 史·文天祥传》)
②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爱国主义精神和做事公平公正。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
8.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2)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3)倚东风, 豪兴徜徉 。(秦观《行香子》)
(4)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7)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9)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长风破 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都 ) (2)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自 ) (3)及.下船( 等到 )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尽力 )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 B.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 不去的故国之思。
C.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
D.文章结尾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嘲笑了张岱的“痴”。 解析:D 项“嘲笑了张岱的‘痴’”错。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 “痴”。
1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 分)
链接材料: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 车旋蚁穴①,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 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序》
注释:①黍熟黄粱,车旋蚁穴: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
②次:以……为次序。 材料说作者自诩为“痴人”,在本文中也提到自己“痴”,请你结合材料和文章说说“痴”所表现出的共同之 处。
首先,他在大雪日赏雪,他用写文章的方式来打发时间,可以看出他有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超凡脱俗的行
为和孤芳自赏的情怀。其次,文中他沿用明朝的年号,材料中“城郭人民”可以看出他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7 题。(22 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①应该是 1966 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 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②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吗?”
③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④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⑤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
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 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⑥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 盐去。”
⑦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⑧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 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⑨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⑩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皮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
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
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
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嘞,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 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儿,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 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 吃凉粉,你们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 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
“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
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
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 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
的事吗?”
13.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 分)
1966 年暑假时,母亲让“我”带着三个弟弟到集上买盐,兄弟四人禁不住炒凉粉的诱惑,“我”从买盐的
钱中拿出 5 分钱买了一小盘凉粉,事后母亲有所察觉但没有说破。
14.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 分)
事情 “我”的态度行为 小弟弟的态度行为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 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 我一声喝住了 ①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
走到一个凉粉摊前时 “我”去拉小弟弟,把他提起 来 ② 死犟着坐在凉粉摊 子前
面对卖凉粉师傅炒凉 粉的诱惑时 ③ “我”先是心里盘算,然 后大吼 他硬着头皮死坐着,不看 “我”
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 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④ “我”为小弟弟的话所感 动,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 却只夹了小小一点儿
15.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在朴实的叙述中,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说说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的作用。(6 分) (1)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没敢”“也都”,表明三个弟弟都畏惧“我”,很听“我”的话,与下文极力请求“我”品尝凉粉形成对比,
凸显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小盘凉粉所带来的巨大诱惑。
(2)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
“眼巴巴”形象地写出了小弟弟渴望“我”答应他的请求时的神态,表明了小弟弟想吃凉粉的急切心情;
“软软地”表明了“我”面对弟弟的极力请求,极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16.文章是怎样刻画小弟弟这一人物形象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 分)
示例: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嘞,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运用语言描写,
写出了小弟弟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刻画了他幼稚、率真、心直口快、关爱哥哥的形象。(举例+描写方法+人物
性格共 4 分)
17.假如把文题改为“难忘的欢喜”好不好?为什么?(4 分)
不好。“难忘的欢喜”突出的是“难忘”二字,而“那年”则突出了那个特定的年代,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年
代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离开了那个年代品尝炒凉粉,也就不会那么“欢喜”了。那年的“欢喜”,既含蓄地
表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极具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难忘的欢喜”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 18~21 题。(18 分)
有个数据家长要重视了——省疾控中心发布一年一度健康蓝皮书
浙江在线 12 月 19 日讯(《钱江晚报》记者张苗) 浙江省疾控中心日前发布了一 年一度的健康蓝皮书——《2015 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报告》。
这个浙江人的健康报告里有个数据家长们要重视了——在 11 个省级学生健康监 测点开展学生常见疾病监测,结果显示:贫血率为 8.1%。相当于每 12 个孩子当中, 就有 1 个贫血。
可在生活中,哪家父母不是尽力让孩子吃好?为什么贫血率是有这么高?这对孩 子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初二女生成绩下滑快,一查指标已接近重度贫血
14 岁的小惠读初二,身高 1.57 米,体重刚过 80 斤,瘦小的身子,白净的脸,就像林黛玉一样。
这是小惠的妈妈第一次带她看病,起因是小惠经常头晕、乏力、心悸。妈妈就挂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
小惠妈妈说,“她小学成绩很好,到初中退步很快,在班里只能排中下了。”
检查结果,小惠的血色素是 62 mg/L,而大多数人超过 120 mg/L 才正常,90~120 mg/L 代表轻度贫血,
60~90 mg/L 意味着重度贫血。
血液科主任金洁拿着报告单叹了一口气:“这么严重的贫血,说明她贫血至少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
小惠的身上有太多贫血的症状,都被妈妈忽视掉了:脸色苍白被当作肤白貌美;跑步没法跑完操场一圈,
被当作缺乏运动细胞;每天睡不醒被当作太爱赖床……
经常头晕、恶心、乏力,手脚冰凉、严重的时候会发麻,稍稍运动就会胸闷气短、四肢酸胀。体育课上 跑操场,跑步后感觉喉咙充血,要静坐半个多小时才有好转。医生说,让小惠妈妈耿耿于怀的成绩退步,很 大原因就是由贫血引起的。
金洁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贫血不仅代表着造血系统功能异常,意味着血液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还往 往是恶性肿瘤、肾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肝脏疾病的先兆,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肾脏病和癌症中并 发贫血的几率很高。
“不缺吃穿”的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贫血 在各家医院的血液科诊室,来看贫血的孩子不在少数。 “贫血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中小学生当中,
绝大多数都是缺铁性贫血,大概占了 90%多。”金洁说,家长们可以稍稍放宽心的是,缺铁性贫血是各个种类 的贫血当中症状最轻,也是最容易治愈的。
金洁告诉记者,这个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很快,对铁的需求量比成年人更高。
换句话说,一家三口每天吃一样的饭菜,对爸爸妈妈来说,摄入的铁元素足够了,可对孩子,同样的摄
入量未必够。
而初高中的女生们刚刚来月经,大量失血让她们比男生更容易出现贫血状况。“另外,有的小姑娘爱漂亮,
想要瘦一点儿,就不怎么吃饭,摄入少,也容易贫血。”金洁说,所以女生往往比男生贫血更多。
怎么判断有没有得贫血症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这些表现来做判断:
(1)除了头晕、胸闷、气急,还可以观察孩子脸色是否苍白,有些孩子本身皮肤就很白,不大看得出,也
可以看看眼睑、手掌,是不是苍白的。
(2)观察孩子的睡眠,睡得浅或嗜睡,都要引起注意,贫血是全身性症状,睡眠也能反映出来。
(3)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也是贫血的表现。
(4)注意力也很重要,贫血之后吃不好、睡不好,注意力当然不能集中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也要找找是不是贫血的原因。
对于已经得了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在医学上的治疗并不算复杂,轻度贫血只要在饮食上注意补充铁元素
就好了,中度、重度的贫血病人,需要口服补铁剂,经过治疗也会慢慢好转。 家长们要特别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孩子的变化也是悄悄发生的。
给孩子开一张食补单
贫血的孩子,怎么“吃”很重要。铁元素摄入足够了,缺铁性贫血自然就不会找上门了。 记者请教了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海玲,让她为孩子们开一张食补单。
“贫血孩子有共性,就是挑食、偏食。”陈海玲说,在中医理论当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精
气神足不足,就看脾的状态好不好,而孩子脏腑娇弱,家长们除了保证五谷杂粮、瘦肉、牛奶这些营养食物 之外,更要培养他们每日三餐按时、按量吃饭的习惯。
厌食不肯吃饭的孩子,中医认为他们脾胃功能弱,对付他们,陈海玲有办法,“可以取一点鸡内金(鸡胗 上面的那一层砂囊内壁)熬粥,消食健胃”。
“调理脾胃功能,药食同源,要多吃能够升高血红蛋白的东西。”陈海玲说,比如蛋黄、猪肝、黑芝麻、 红豆、山药都是很适合的食材。
比如现在这个季节,可以多试试韭菜炒猪肝。对于爱吃西餐的孩子,家长们也可以做鸡肉沙拉,在沙拉 中多搭配一些蛋黄,同样有补血的作用。
陈海玲最推荐的还是山药,用山药炖汤。虽然山药没有直接补血的作用,但是在健脾补肾方面它是首选, 解决了脾的问题,“吃”上面也就不会有短板了。
花生也是好东西,做菜时要注意别把花生的红衣去掉,那一层才是补充血红蛋白的主力军。 芝麻粥、芝麻糊同样适合怕冷的孩子吃,吃的时候要加一点点红糖。 而对于年纪稍长一些,不那么挑剔口感的孩子,炖一锅加了黄芪、当归的乌鸡汤也很不错。专注于补铁
的话,菠菜、木耳、蘑菇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补充铁剂之外,不要忘记维生素 B 族,也就是 B12,还有叶酸 的摄入。”陈海玲说,谷类、坚果都是富含 B12 的东西。
“这些食补一周吃三到四次就行了。”陈海玲说,家长们要特别记牢的是,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18.阅读“省疾控学生健康监测数据样本”,写出结论。(6 分)
①学生贫血率为 8.1%,其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②城市、中心城镇和农村中,青少年的贫血率均高于儿童,
其中农村最高,城市次之,中心城镇最低;③各地区青少年和儿童的贫血率都是农村最高,城市次之,中心
城镇最低。
19.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出青少年贫血的原因。(4 分)
生长发育很快,对铁的需求量比成年人更高,摄入的铁元素未必够;大量失血让刚来月经的女生比男生更
容易出现贫血状况;不怎么吃饭,摄入少,也容易贫血;挑食偏食;脾胃功能不好;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任
答两项,得满分)
20.下列句子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4 分)
A.在浙江省的学生当中,每 12 个就有一个是像小惠这样贫血的。
B.头晕、恶心、乏力往往是恶性肿瘤、肾疾病等疾病的先兆。
C.小明的血色素为 80 mg/L,他在饮食上注意补充铁元素就可以了。 D.挑食、偏食的孩子脾胃功能一般比较弱,这样就容易患贫血症。
21.结合选文,请针对小惠的贫血病,给她提至少三条建议。(4 分)
示例:①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③平时要注意健脾补肾,消食健
胃,比如多吃山药、鸡内金粥等;④多吃补血食物,如沙拉里加些蛋黄;⑤补充维生素 B 族(B12)和叶酸。
四、作文(55 分)
22.从以下两题中选做一题。(55 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及地名,一律用 A、B、 C 等英文大写字母替代;④字数不少于 600。
(1)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 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