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19 分)
1.(3 分)D 2.(3 分)C 3.(3 分)C
4.(4 分)
①表演步骤十分繁复,茶汤浮面变幻出禽兽、虫鱼、花草等纹饰图案甚至书写诗词,
格调高雅,反映了宋人高雅的艺术情操和丰富的精神世界;②茶百戏在原料、工序、工
具、原理、内容、特色等方面都非常讲究,成为宋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影响到辽金。③茶
百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宋人诗词中有所体现;④茶百戏的作画技巧和内容是以我国传统
书法、绘画为基础的,称为“水丹青”,格调高雅。
每答出一点给 1分。意思答对即可。
5.(6 分)
①发掘并遵循传统技艺的本质属性和真正内涵: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中相关的记载,
把握其精髓;遵循其最基本的原理、特色,也要遵循其所用材料、工具、工序等方面的
要求和规定。②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融入现代人文元素、现代科学技术
等,赋予传统艺术以全新的生命。③营造热爱和传承传统技艺的社会氛围:借用现代传
播手段等进行宣传;通过国家“申遗”举措,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培养更多
真正热爱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二)(16 分)
6.(3 分)B 7.(3 分)A
8.(4 分)
①先是遭遇摔伤,后又得上重病,面对李城的坎坷命运,无力相助,“我”深感悲伤;
②能帮助李城完成他最后的心愿,在小说中让他拥有美好未来,又是“我”可以努力实现
的,因此无比轻松。
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9.(6 分)
表现:①“我”因为搬家而认识了李城;②李城离开萧条的家乡到城里打工,最终又
不得不回到家乡,在城乡之间迁移;③李城从搬家公司的“铁皮屋”到建筑工地的工
高一语文答案第 1 页(共 3 页)
{#{QQABQYQAggiAAAJAAQACQwmSCAGQkhCCACgOBAAQoEAAiAFABCA=}#}
棚,到化工厂的传达室,每一次搬家都意味着新的打工经历;④李城希望“我”将他搬
进小说里,以小说里的美好未来抵抗现实的坎坷人生。
妙处:①以“搬家”为线索,使小说结构更加清晰;②由实及虚,有找寻人生归宿
的意味,强化主旨。
“表现”4分,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妙处”2分,每点 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 (20 分)
10. (3 分)F L P 每处 1分。
11. (3 分)C 12.(3 分)D
13.(8 分)
(1)(4 分)深深耕作,密密播种,(长大些后)留下的禾苗要疏散,不是种植的同
类作物,(坚决)铲锄掉。
译出大意给 2 分;“疏”“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4分)诸吕想要危害刘氏而自立为皇帝,我现在(如果)打败了齐国回朝报捷,
这就等于为吕氏增加本钱了。
译出大意给 2 分;“危”“益”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4.(3 分)
策长:自请以军法监酒;定里应外合之计。
功大:①监酒杀吕,震慑了吕氏一族的嚣张气焰,使群臣依附,振奋了刘氏声威;
②诛杀吕产、吕更始,粉碎了诸吕夺权篡位的阴谋,解除了汉室危机,扭转了朝局。
“策长”, 1 分;意思对即可。“功大”,每点 1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9 分)
15.(3 分)C
16.(6 分)
①写夕阳余晖下禽畜归来会合,烘托出乡村晚景的恬静美好,有人服役未归的现实
也就更加牵引人的心绪;②居家人情不自禁要想,久役未归的人情形又会如何,思念和
担心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高一语文答案第 2 页(共 3 页)
{#{QQABQYQAggiAAAJAAQACQwmSCAGQkhCCACgOBAAQoEAAiAFABCA=}#}
(三)(6 分)
17.(6 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10 分)
18.(3 分)
示例:
①但身体姿态问题常被忽视
②异常的身体姿态包括
③保障青少年的脊柱健康
写出一处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9.(4 分)
①直立或坐姿状态 ②保持稳定 ③维持正常功能 ④适当紧张程度
答对 1 点给 1 分。
20.(3 分)
示例:
脊柱侧弯已经成为继近视、肥胖之后中国儿童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且检出人数逐年增
加。
“继”“且”两处,每改对一处给 1 分。语言流畅 1 分。
(二)(10分)
21.(10 分)
不遗漏画面要点,写出春耕特点,3 分;体验春耕文化,感悟春耕精神,3 分;理由
阐释合理,语言流畅,4 分。
四、写作(60 分)
22.(60 分)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高一语文答案第 3 页(共 3 页)
{#{QQABQYQAggiAAAJAAQACQwmSCAGQkhCCACgOBAAQoEAAiAFABCA=}#}2023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卷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去年暑期,电视刷《梦华录》在全国热播。此剧生动展现了宋代的市井生活与民俗文化,其中,宋
代的茶文化被精致地呈现出来。女主角赵盼儿与胡掌柜斗茶的一幕格外精彩:镜头中,摆满茶碾、茶
盏等茶具的桌前,赵盼儿先是以舞蹈功夫来配合制茶,接着在点茶时,她用茶盏泰出了《阳关三叠》的
乐曲,而后表演了在茶汤上绘画的技艺“茶百戏”。这段剧情引发了不少观众对宋代美学、中国传统
茶文化的关注与讨论。
古代烹茶有“唐煎宋点”之说,说的是唐人品茶以煎茶为主,而宋时茶的品饮技艺,已由煎茶发展
为点茶。点茶是一项技艺性很强的沏茶方式。点茶时,将已经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盏,然后冲入沸
水,这时水要喷泻而入,不能断断续续。就在一只手往茶盏注入沸水之际,另一只手则持特制茶筅击
拂,回旋搅打,最终使茶粉与沸水交融,茶汤表面泛起一层覆满盏面的汤花。如此不断地运筅、击拂、
泛花,使点茶进入美妙境地。在,点茶过程中,茶汤浮面出现的变幻,又使点茶派生出一种游戏,古人称
之为茶百戏,又称分茶或汤戏。
北宋陶谷《清异录》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
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此载表明“茶百戏”就是由宋人,点
茶时派生出来的一种茶艺游戏。“茶百戏”虽出自点茶,但着重点与之不同。“茶百戏”讲究“技”,更
注重“艺”,这个“艺”,就是使茶汤表面显现出变幻的纹饰图案。现存很多宋人诗词中,我们能看到
“分茶”之称,不见“茶百戏”或“汤戏”,这也许是因为其起初俗称“茶百戏”,而文人参与后又给它起
了“分茶戏”的雅名,并简称“分茶”。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宋代茶百戏,将茶饮注入精神和文化,实用和审美兼得,增强了茶艺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当
时非常盛行,连边境内外的少数民旅包括辽、金的茶伙方式都深受影响。元代后茶百戏逐渐衰落,虽
然明代仍有分茶遗韵,但随着朝代的更替,茶百戏这颗明星如流星陨落般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2017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梦华录》的茶百戏技术指导、茶百戏技艺传承
人章志峰介绍,历史上,完整的茶百戏表演步骤十分繁复,包括碎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取粉、注
汤、击拂、分茶等,而刷中表现的主要是击桃和分茶。他表示:“茶百戏是认知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是中国茶文化繁盛时期的产物,反映的是宋人高雅的艺术情操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谢愚、姚国坤《〈梦华录〉的美学特色》)
材料二:
《清异录》记载:沙门有位名叫福全的和尚,精通茶事,他不仅能使茶汤幻化物象,还可成字作诗。
他四盏茶杯并用,最终使茶汤表面变幻出一首绝句:“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
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福全和尚点茶技艺高超,能点出丰富的茶汤泡沫,但泡沫随着茶汤温度的
下降,本已溶于水的茶粉会慢慢分离出来,这时,茶汤浮面的图案很快就会消散。福全和尚能在“须
臾”之间,完成茶诗的“书写”,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人们通过影视剧、动画短片、培训活动等方式,将计算机技术、现代元素等融于“茶百戏”艺
术之中,赋予传统艺术以全新的生命,使沉寂多年的传统文化艺术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但我们也发
现,许多视频或报道还远不能完整呈现其全貌,甚至出现了种种错误,进而误导大众。
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真正的茶百戏在原料、工序、工具、原理、内容、特色等方面都非常讲究。从原料
看,历史上的茶百戏只能以水和研膏茶为原料,不能添加或借助其它材料。从工序看,茶百戏须经两道
工序七大步骤方能完成:第一道工序是依靠点茶的方法准备稳定的作画介质一悬浮液,要经过炙茶、
碾罗、候汤、烫盏、调膏、击拂等六大步骤;第二道工序是作画,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注汤、运匕这一步骤
来完成。从工具看,所用之物都是茶具,包括茶炉、茶白、茶碾、茶磨、水勺、茶罗、茶帚、盏托、茶盏、汤瓶、
茶筅、茶巾等十二种工具。《茶录》等书对每一种器具的形制、规则、质地、用途进行了详细论述。从原理
看,是以“无色”的热水将“有色”的茶汤悬浮液稀释成白色图案,因此以白色悬浮液为作画介质的不能
视为正宗的茶百戏。从内容看,历史上茶百戏所绘内容主要是禽兽、虫鱼、花草以及文字之属。这说明
茶百戏的作画技巧和内容是以我国传统书法、绘画为基础的,“水丹青”这一别称是对其艺术特色的精准
概括。而现在在一些培训班的教学视频或是比赛中以现代绘画技艺或西方绘画内容来表现,自然算不
上茶百戏。最后,从茶百戏的特色看,其关键在“变”。变有三重含义:其一是无色的水加入茶汤,可使茶
汤变为白色;其二是悬浮液上的图案不久就会自然消散,宛如戏法;其三是同一盏茶汤可以变化多次,形
成不同图案,即一幅图案显现后,通过自然消散或搅拌使之消散后,仍可再次甚至多次作画。
虽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在发展中都难免产生些许变化,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一门传统
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连最基本的原理、特色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很难不去质疑它的真实性了。
(摘编自杨多杰、朱佳《真真假假“茶百戏”》)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百戏是点茶时不断击挑觉打,使茶汤浮面出现变幻的茶艺游戏。
B.茶百戏不仅具有茶饮的实用价值,也蕴含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