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22:40:34

文档简介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项,“…更重要”分析不当,原文是“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
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没有比较二者中谁更重要。C项,“个体在通达
时,不应关注个人心态”理解错误,原文是“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
心,彰显自身的价值”。D项,“对儒学价值的创新”不合文意,原文是“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
场的坚守”)
2.C(“论证了王阳明在诗歌中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分析不当,论证的应是家国情怀与济世
情感的各自特点)》
3.C(曲解文意,原文是“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
所蕴含的道德情感”)
4.D(“最关键还要‘跳出县城看区域”分析不当,“最关键”于文无据)
5.A(B项,“县城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等城市的三分之二
左右”不合文意,原文是“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二分之
一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三分之二左右”。C项,“在梳理提炼县城
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分析不当,原文是“在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
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提炼县城发展定位”。D项,“如果…就…”说法绝对,原文是“特色优
势产业发展壮大,需要立足县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
好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
6.①材料一侧重从农民工流动的相关数据阐述县域经济发展和就地就近城镇化问题。②材料
二侧重阐述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意义。③
材料三侧重阐述要立足县城自身特色优势,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7.A(不是先扬后抑)
8.①对祖国和亲朋好友的思念。她思念国内好友,哪怕是说不到一块的同事。外国人叽里咕噜
的外语,听不懂的粤语,吃不到可口的中餐,都让水莲对故土倍增怀念。孙女的名字分别叫华
华和夏夏也传达了不忘故国的深情。②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赞美。水莲和儿子、孙女之
间淳朴真挚的情感,和老年公寓里老人们之间的美好情感。(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①贯串全文。蟹爪兰是小说的线索,贯串全篇,使小说结构紧凑。②突出主旨。蟹爪兰生机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寄托了儿子对母亲的爱,也抚慰了母亲孤寂的心。③推动情节发
展。水莲对蟹爪兰最初并无多大感觉,但在寂寞和孤独中开始逐渐喜欢它,心境也开始变得
乐观豁达。④衬托人物。蟹爪兰见证了水莲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蟹爪兰的蓬勃生命力烘托
出水莲对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10.BDF(原文标点: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11.D(两句中的“指”含义不同,前者为“意旨”,后者为“指向”)
12.C(“即使有了家室还是如此”概述错误,原文是“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即年长有了家
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
13.(1)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
骗父母兄弟。(得分点:“吊”“私”“诳”各1分,句意2分)
(2)但私下观察天下的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得分点:“窃”“利
病”“隐忧”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
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
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
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
百人聚集在一起,竞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
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
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
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刻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
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人因为请人观礼,改变将要举行的祭祀
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美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
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
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
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
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
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得不迅速,哪里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城,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
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
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
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授
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
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优,以
“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
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
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
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
复荷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
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宽见
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
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
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
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
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间,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
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影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
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融为一体将济世情感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
来,同样是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现念,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
守,又以道心”袁明他内心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实际上是对良知学的一种计性闲棒。
他在《南浦道中》一诗中写道:“巴喜间阁多复业,独龄红性未宽征。迁蔬何有甘求意,渐
香灯父老迎,”这首诗体现了阳明再次到南浦时的心境以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关粉.美权诗
自还有还锁)一诗中的迎地勤父老,无补愧运行可以说,仁民、亲民實穿阳明的思8世不
这样的情岛通过诗秋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个人济世情感的都发方式,又是一种特有的思题用
发芬义情阳明的计秋特别马是对百姓的关注,制(桶网和那太守的二首二诗中驾道:处处山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