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23:00:13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1.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红楼梦》中
的建筑都综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四合院的特色”说法不当。材料一原文是“《红
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说大观园综
合了可以,但不是《红楼梦》中的所有建筑。
2.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二中说“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是“艺术与美学的原则”,《红楼梦》中的建筑贯彻了这一原则,并
没有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的联系。
3.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C.体现了“强者居中”的“我
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可以作为材料二“主次分明”观点的论据。A.阐
述建筑和人的关系;B.体现了大观园中的建筑“含蓄”的特点;D.说的是植物和
人的关系。
4.参考答案:①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
空间;
②文学中描写建筑的佳作有的可列入建筑专业文献,促进建筑的发展和建筑学
的研究。
③建筑和文学关系密切,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
己见解的能力。6分。每点 2分,每点中前后两小句各 1分,意思相近即可。
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5.参考答案:①《红楼梦》中的院群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空间变化丰富,与周围环境相
辅相成。或答:《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②《红楼梦》中的建筑姿态万千,凸显人物性格。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4分。每一点 2分,意思相
近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6.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表明他希望上尉先支付部
分购买呢料的钱”理解不当,从后文可知,美尔库洛夫知道老爷们不会立刻付
钱,他瞪着是希望从老婆那里要钱。
7.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淡化了讽刺效
果”说法不当,应是表达了对当今文化人格的呼唤和反思。
8.参考答案:①以“上尉的军装”为题,概括小说的事件(内容),串联起故事情节(作为线
索贯穿全文);
②以此为题,暗示主人公的职业,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 4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YYSAggiAAgBAAABCUwXQCgGQkhACAAgOxBAYsEAASBNABCA=}#}
③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人公的奴性心理;
④有利于表现下层人们饱受权势欺压的社会现实。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构思和分析创作特色的能力。6分。每一点2分,答出
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①备受权势欺压却不知自重、心甘情愿的底层裁缝;
②有爱慕虚荣、曲意媚上的奴性心理。
试题解析:本题理解考查学生理解作品形象的能力。4分。每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
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参考答案:B E G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要从整体把
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原文应为:
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
11.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两个
“苟”含义不同,前一个是“苟且”,后一个是“如果”。
12.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有人对此不满”说法错误,原文“有被谴者”中“谴”是
指“因罪降级,调往边远地方”。
13.参考答案:(1)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4分)
(2)这便是以暴虐代替暴虐,灾祸必然到来,江山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
能不好好考虑吗!(4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题译出大意给 2分;
关键词“善始”、“克终”各 1分,共 4分。第(2)题译出大意给 2分;关键词
“易”“念”各 1分,共 4分。
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
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14.参考答案:在于民心,忧患中竭诚待下能结成一体,得志后傲慢待人会离心离德。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3
分,一小句 1分。
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
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
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
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
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对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虽然
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
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值得尊敬的是人民;人民能
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2 4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YYSAggiAAgBAAABCUwXQCgGQkhACAAgOxBAYsEAASBNABCA=}#}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唐太宗营造洛阳的飞山宫。庚子(十四日),特进魏征上疏,认为:
“隋炀帝依仗国库富足,国力强大,不考虑后患,穷奢极欲,使老百姓处于穷困之中,以致于
自己被人杀死,国家也成为废墟。陛下拔乱反正,应当深思隋朝灭亡和我大唐得天下的原因,
撤掉高大的殿宇,安居低矮的宫殿;假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增修扩建,承袭旧的宫殿又加
以华丽的装饰,这便是以暴虐代替暴虐,灾祸必然到来,江山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能不好
好考虑吗!”二月甲子(初九),太宗出巡到洛阳宫,有官员被降职。魏征劝谏道:“这并非陛
下巡幸各地的本意。从前隋炀帝暗示各地郡县进献食品,视其进献多少做为赏罚的根据,所
以天下百姓叛离。这是陛下亲眼所见,为什么又要效法呢?”太宗惊叹地说:“没有你,我听
不到这类话。”五月壬申日,魏征上奏疏,认为:“陛下从善如流的心志不如以前,闻过必改
的方面比过去少,谴责惩罚渐多,逞威发怒越来越严厉了。而且当年隋朝府库仓廪的充实与
户口甲兵的强盛,今日如何比得上!然而隋朝自恃富强频繁劳作以至国家危亡,我们自知贫
弱与民清静而使天下安定;安定与危亡的道理,昭然若揭。希望陛下从隋朝吸取借鉴,去除
奢侈遵从节约,亲近忠良远离邪佞,施行过去的恭谨勤俭。”八月,甲子(十二日),太宗对
侍臣说:“上书奏事的人都说朕游猎太频繁。如今天下无事,武备的事不能忘记,朕时常与身
边的人到后苑射猎,没有一件事烦扰了百姓,这有什么害处呢?”魏征说:“先王惟恐听不到
有人谈论其过错。陛下既然让大臣们上书奏事,就应该听他们无拘束地陈述意见。如果他们
的话可取,自然会对国家有利;如果不可取,也没有损害。”太宗说:“你说得很对。”对上书
奏事的人均予慰问,并打发他们回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参考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错
误,应该是:前四句不仅概括了历史上金陵政权盛衰兴亡的原因,还揭示了
其盛衰兴亡的规律。
16.参考答案:①最后两句用典,写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因
而作了《黍离》《麦秀》之歌;
②表面上是怀古吊今的嗟叹,人们对兴亡更替无能为力,只好置之不论,一
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伤感;
③实则隐含着更深层的意思,即历史上的朝代兴衰,都不是偶然的,骄奢淫
逸,是取败之道,要重人事而非顺天命。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6分,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
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参考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6分,一空 1分。该空有
一个错别字就不给分。注意形近音近字和虚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9分)
18.参考答案:A博大精深 B言谈举止 C潜移默化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言谈
举止:指人的言语、举动、行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
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3分。答对一个 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有其
3 4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YYSAggiAAgBAAABCUwXQCgGQkhACAAgOxBAYsEAASBNABCA=}#}
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19.参考答案:①道义对于民心作用巨大
②道德礼仪代表的教化方式
③孟子、荀子继承了德政思想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6分,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超过字数扣 1分。第一空注意整段的话题“道义、道德”和前面“历来重视人心
民意”的暗示,第二空注意前面引用内容及“行政刑法等治理手段”的提示,第
三空注意后面内容的暗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小题,11分)
20.参考答案:这本书不只是教人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实质,还教人认识了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有利于组织经济,发展经济。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
“不只是”应放在“这本书”后面,二是成分残缺,在“生产力”前加“认识了”。3
分,改对一处给 1分,语句通顺流畅 1分。
21.参考答案:①把《资本论》的形成过程比喻成大海的不断汇流过程,化抽象为具象;
②生动地表现出《资本论》汲取历史上知识精华和集众多学科之长。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及分析修辞作用的能力。4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
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2.参考答案:(1)句中“像……一样”是打比方,说明德政对百姓的巨大吸引力。
(2)句中“像……一样”是作比较,突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
贡献巨大和重要价值。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4分,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60分)
23.考点说明:考查写作能力。
命题透析:命题选材关注社会现实,内容“信息带来的烦恼”和话题“媒介素养”涉及必修
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中“辨识媒介信息”;同时紧扣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写
作专题——如何论证。
审题要注意抓住材料的内容“信息带来的烦恼”和话题“媒介素养”,围绕“应该如何提升自
身的媒介素养”写。重点应该是面对信息特别是不良信息,如何提升媒介素养;而不能变成重
点写媒介素养的意义等;更不能宽泛意义地写信息的作用,视为偏题。
参考立意:提升媒介素养要做一个智者,学会辨析信息好坏,验证信息真伪,培养网络
安全意识,不以讹传讹,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不写题目扣 2分。以 46分为切入分,要敢于打高分。改卷时要综合行文中立意、内容、
语言、硬伤或亮点,判定类别。
4 4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YYSAggiAAgBAAABCUwXQCgGQkhACAAgOxBAYsEAASBNABCA=}#}2022一2023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
空间。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
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
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
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
写道:“如歧斯翼,如失斯棘,如鸟斯革,如晕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
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祥飞翔。
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
碑铭、题记、诗词或锌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
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
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玉阁序》中的名
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
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国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
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
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
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
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
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
(摘编自郑时尝《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信的园林设计》)》
材料二:
曹雪芹一生主要生活在北京、江浙一带,《红楼梦》中的建筑创作素材也主要取自于这两
地。大观园类似于江南园林,它以“间”为构成特,点,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构成单个庭
院,进而由单个庭院构成错落有致的院群,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线和曲线的相结合下,呈
现出多维的美感,院群空间变化丰富,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