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第一学期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素
(一)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本文通过客观事实所传递的观点
2.概括文章内容,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二)学习要素
1.遗词造句上的严谨性体现了作者客观中立的态度。
2.由主到次的内容编排清晰呈现出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一)《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消息虽距今已一百多年,但从消息写作的角度来看极为规范,针对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一幕——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提供了准确、详尽、全面的信息,除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部分外,还在结尾交代新闻背景,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这种由主到次、逐步递减的内容编排,是新闻写作中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可以使消息内容主次分明,结构严谨。
二、文本解读
(二)最后一节的新闻背景,特别是最后两句话值得探究。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这两句话体现了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客观事实,但作者特意交代这一点,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具有一种民主意识和分权意识?因为只有管评分离,才有可能产生公正、公平。当然,这种立场在表达上非常含蓄,不深入探究很容易被忽略。遣词造句上的严谨性,体现了作者撰写新闻时客观中立的态度。
二、文本解读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一:今日我主播
以小组为单位,一人以播音员的身份播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其余同学结合旁批,概括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一:今日我主播
以小组为单位,一人以播音员的身份播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其余同学结合旁批,概括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标题概括了主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电头包含了发布新闻单位(路透社)、发布地点(斯德哥尔摩)和时间(1901年12月10日);导语介绍了颁奖者和具备获奖资格的人选要求;主体部分依次介绍了五位首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具体情况、颁奖机构及颁奖时间地点、奖金来源和管理模式。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二:填图赛一赛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消息的主体部分,在下图三个序号处,填写出相应内容,并阐述填写理由。
1
2
3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二:填图赛一赛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消息的主体部分,在下图三个序号处,填写出相应内容,并阐述填写理由。
1
2
3
①五位首次获奖者的具体情况
②颁奖机构及时间地点;
③奖金来源和管理模式。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二:填图赛一赛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消息的主体部分,在下图三个序号处,填写出相应内容,并阐述填写理由。
1
2
3
①五位首次获奖者的具体情况
②颁奖机构及时间地点;
③奖金来源和管理模式。
“何人获奖”是该事件中最重要也是读者最想知晓的信息,所以放在最前面,颁奖机构及时间地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但重要性明显次于“何人获奖”,所以放在其后。结尾部分交代新闻背景,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表现了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这三部分按照重要性递的原则来安排内容,属于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是本则消息最为突出的一个文体特征。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三:眼明心亮好阅读
1.比一比,看一看:这则消息和《消息二则》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三:眼明心亮好阅读
1.比一比,看一看:这则消息和《消息二则》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相同点:三则消息在语言上均体现了简明准确的特点;不同点:《消息二则》中多处语句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倾向,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在这点上不够突出,语言表达倾向于客观严谨。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三:眼明心亮好阅读
2.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同为新闻,语言表达上有如此明显的差异?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三:眼明心亮好阅读
2.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同为新闻,语言表达上有如此明显的差异?
撰写新闻时,作者身份、撰写目的、阅读群体等因素均会对写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语言表达上自然有差异。
四、课堂小结
学习贵在运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展现了新闻写作中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结合《消息二则》中学到的有关新闻写作知识,只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件,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篇新闻来。到时候,我们比一比,评一评,看看谁是我们班上最佳新闻小写手。
五、布置作业
成立学习小组,结合教师节活动,选择一位喜的教师,确定报道题材,明确分工,草拟出采访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