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核心素养评价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B.看见祥子进来,虎妞把筷子放下了:“祥子!你是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C.我看了电影“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D.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作者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芦花荡》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D.《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散文集,是他构建的“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3.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宵 感慨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B.严厉 驾驶 截然不同 全神贯注
C.脊梁 跨进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至
D.缠络 暮名 不求甚解 废寝忘食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场流泪的宴席
王晓静
①那一年师范毕业后,我在一所学校担任班主任。班里有个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进班时的成绩是第一名,但总是低着头走路,看上去自卑落寞。每到中午放学时,同学们都争抢着涌向食堂,只有他静坐着看书,好像一点也不饿的样子。有次我故意把教案忘在讲台上,在外面踱了十几分钟后回到教室,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一见我进来慌得赶忙把手放进桌斗。我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说:“看我这记性,教案忘带了。”他正咀嚼着食物红着脸朝我笑笑,赶紧埋下了头。我快步走出教室,眼眶不由得酸了。我刚才看得清清楚楚,他左手一袋榨菜,右手一个馒头,十几岁正长身体的男孩,整天吃的就是这些啊!
②我找到学生入班时填的家庭情况表,他的表里,亲人一栏赫然写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家人工作栏里写着务农。“他的父母呢?难道他是个孤儿?”男孩苍白的面容一直在我脑海里旋转,我的心渐渐地变得柔软,又有些许疼痛。
③那时住在教师公寓里的我每天都自己做饭,有时候就喊他过来一起吃。刚开始,他怎么都不肯,满脸都是羞涩不安。我劝慰他说:这是对优秀生的奖励,只要在班里考第一名的学生都有这个待遇。我知道以他的资质会一直稳居第一。果然,他学习更努力了,不仅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名,在年级里也遥遥领先。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拘谨了,有时还会早早来,帮我洗菜切肉。而我为了他的自尊心,没把这事告诉任何人。
④高考结束了,那个暑假,他在县城的一家饭店打工。有次我经过那个饭店,看到他正满头汗水地端着一摞盘子疾步走过,身上那件泛白的背心像水洗了一样湿答答的。我背过脸去,心里酸痛不已,生活的重负不该早早地压在这个年少的孩子身上啊。
⑤通知书下来时,他飞奔着来找我,兴奋地说:“老师,我考上了!”我激动地站了起来。我知道,那个大学是他的梦想。他忽然说:“老师,今晚我想请你去‘一品阁’吃饭,你一定要来啊。”他眼巴巴地看着我,眼里满是真诚的感情。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他在饭店里大汗淋漓的样子,那是他的血汗钱啊!更何况,“一品阁”是我们这儿最高档的饭店,我怎么忍心花他辛苦挣来的钱?我不顾他的哀求,果断拒绝了。
⑥他大概看出了我的坚决,低着头默默地走了。那清瘦的背影写满了失落和难过,他微微驼着的背好像承载着什么沉重的负担,走得很慢很慢。
⑦我呆呆地坐着,脑海里满是他的背影。忽然,我明白了,他不能承受的是我这三年对他的关心。这一蔬一饭之恩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毕竟单身的我经济上还算宽裕,但对于他来说,他必须要报答,不管是什么形式。而我却剥夺了他的权利,所以这种不能回报的恩情才会压得他直不起腰来。
⑧我马上冲出去,朝着他喊:“晚上我们去吃饭!”他回过身,远远的,我看到他的笑容在风中瞬间绽放,从没见他笑得那样灿烂过。
⑨那顿饭我和他都喝了点酒,一向内敛寡言的他,话变得特别多。我当时脑袋晕晕的,记不清他说了些什么。只清楚地听到,他说他早就知道:我说的奖励制度只是个借口,是为了能让他吃好饭。他的父母早亡,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家人之外的温暖。
⑩那是我吃过的最辛酸疼痛的谢师宴。它让我触摸到一个少年坚韧而善良的心。他伏在桌上一直哭,我抚着他抽动的肩膀,忍不住也掉下了泪,那是疼痛的泪,欣慰的泪,也是幸福的泪。我相信,懂得感恩的他怀抱着这份温暖即使遇到再多的风雨,也会微笑着走下去。善良已如种子播撒在他年轻的心中,并发芽开花,一派鸟语花香。他不会再觉得凄苦,因为心中有爱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尘世冰冷的。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5.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6.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那清瘦的背影写满了失落和难过,他微微驼着的背好像承载着什么沉重的负担,走得很慢很慢。
7.文中写了“我”与“学生”之间的一段情谊,请任选一个人物分析其品质。
8.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像文中学生的老师——“我”,对于生命中的贵人,我们会永生不忘,请简要说说感动你的一个故事。(50字左右)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但无论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0.“别有心肠的人们”指哪些人?
11.结合全文可知《二十四孝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反感的是什么?
12.结合选文第一段谈谈全文的主旨。
三、课外阅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黔州,在现今贵州省境内。慭慭[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稍出近之_____________
②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_______
③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_______
④尽其肉,乃去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1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17.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2)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论语》告诫我们要学思结合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为“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波澜不惊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19.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句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最后一句将月亮人格化,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C.《次北固山下》尾联写出诗人渴望北归的大雁从洛阳捎来一封家信,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
D.两首诗都将情感与景象相融合、寓情于景。
六、名著阅读
20.名著阅读。
(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 的影响下写成的,这部作品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请写出诗集《繁星》《春水》名字的内涵。
七、综合性学习
21.班里准备举办一次“相约名家--走近鲁迅”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策划: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_
(2)名著撷英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______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______的人。
(3)活动参与。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手捧《朝花夕拾》,神游百草故园,穿行在鲁迅曾经走过的小径,赏玩当年先生笔下的景致,一点一滴涌上心间:置身院内仿佛可以听到油铃虫和蟋蟀的鸣叫,依稀看见儿时的鲁迅,______,寻找蝉脱,______……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寻梦百草故园,追忆那似水年华,探寻一代文豪的成长足迹吧。
八、作文
22.作文。
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老师给予我们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为我们的人生掀开了灿烂一页。我们感谢您,老师!请回忆与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然后把这些细小的事情展示出来,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B.将“你是让狼叼了去”后边的问号改为逗号,这是选择问句,选择项之间用逗号;
C.“塞上风云”是预告片,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D.“七、八分钟”表示概数,去掉顿号;
故选A。
2.A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要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本题A项的错误在于《朝花夕拾》反映的不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而是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3.B
【详解】试题分析:A项中“宵”应写作“霄”;C项中“浑”应写作“混”;D项中“暮”应写作“慕”。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4.A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A项中的成语使用有误,“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学习不认真,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或不深入了解情况。
5.①“我”发现班里一个男孩中饭时一个人在教室啃馒头榨菜。②“我”以奖励的方式让他到教师公寓吃饭。③高考结束,学生通过打工挣钱请“我”去“一品阁”吃饭。 6.生动形象地写出因“我”拒绝他的邀请后他失落难过的沉重心情。 7.示例:“我”:一位充满爱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教育方式独特的老师。学生:既自卑又自尊,坚韧善良、知恩图报。 8.交代学生家境贫困,是个孤儿的情况,为下文“我”以奖励的方式帮助、照顾他的生活做铺垫。 9.示例:我父母离异,心情低落,甚至想到自杀,是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我的异样,了解到我的情况后给我做了深入的思想工作,让我认识到这种想法的可怕,看到生活中还有希望。他就是我的贵人。
【解析】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细读文本可知,本文一共写了三件事:一是我发现他在教室里吃馒头和榨菜。二是我让他到老师公寓吃饭。三是他打工挣了钱请我吃饭。据此事件进行概括。
6.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是表现手法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的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分析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因为我拒绝了他的邀请后内心的失落与沉重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7.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章中的老师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吃饭,不告诉别人同学,可知他是一个爱学生并尊重学生的老师。学生不想去他里吃饭,考上大学后,用打工的钱请老师吃饭。可见学生是一个自尊又自卑、懂得感恩的人。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内容上,这一段交代了这位学生的家庭情况,表现了他家的贫穷;在结构上,为下文叙写我让他到我家去吃饭做了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时,列举一位老师给自己帮助的例子即可。
【点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0.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11.《二十四孝图》是一本封建时代把一些所谓的孝子孝行用图画形式进行宣传的书。年老的老莱子诈跌娱亲,实际上是反儿童心理的,对儿童有坏作用;郭巨为了养活老母,竟忍心要埋掉才三岁的儿子,这是多么的残忍。 12.借对《二十四孝图》的抨击来揭露旧文化违反人性的吃人本质,主张推行白话文,推行新文化。
【解析】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别有心肠的人们”指什么人。答此题要通篇选文,分出层次,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问题,结合上下文找到相关的答案区域并提取关键语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1段的“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作答。
11.一问,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二十四孝”是封建社会所颂扬的二十四个孝亲典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图》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二问,考查鲁迅针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产生反感的原因。可从老莱子反儿童心理、郭巨残忍埋掉儿子是假孝道的角度作答。
12.考查对全文的主旨的把握。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重要的语句进行分析,再用简洁的语言把所论述的内容概括出来。如可提取“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主张推行白话文,推行新文化。抨击来揭露旧文化违反人性的吃人本质。
13. 渐渐 将要 名词作动词,踢 离开 1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15.(1)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认为它是什么神物。(2)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16. 黔驴技穷 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稍出近之:渐渐地靠近驴子。稍,渐渐。
(2)以为且噬己也:认为驴要咬自己。且,将要。
(3)驴不胜怒,蹄之:驴忍不住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蹄,名词作动词,踢。
(4)尽其肉,乃去: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去,离开。
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益习其声(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近出前后(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终不敢搏(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主要:
(1)庞然,巨大的样子。以为,认为。
(2)因,于是。计,盘算。技,本领。止,只。耳,罢了。
1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主题。
(1)答题思路:注意要是能够概括文章内容的成语。结合“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可知成语是: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2)启示一:结合“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可知,最初见到驴时,老虎被驴的庞大身体所惊吓,不敢应对,后发逐渐发现驴的外强中干,最终果断出手,杀死了驴,这启示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3)启示二:结合“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可知,驴逐渐暴露了自己的外强中干,最终被老虎杀死,这启示人们:我们不能做驴一样的人,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要有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点睛】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去。驴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碰倚靠撞冒犯它。驴忍不住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17. (1)吾日三省吾身 (2)不舍昼夜 (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博、笃、择、罔、殆。
18.C 19.C
【解析】1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C.“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此句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恢弘阔大的景色。“风正一帆悬”,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据此可知此项说法有误。故选C。
1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C. 《次北固山下》尾联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据此可知此项“写出诗人渴望北归的大雁从洛阳捎来一封家信”说法不正确。故选C。
20.(1)《飞鸟集》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2)《繁星》代表着零碎的思想;《春水》是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
【详解】(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多注意对重点文学常识的熟记,尤其时课本上的重点名著导读,这样在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该题中介绍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因此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完成的;《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本诗集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2)考查对名著内涵的理解。点点的诗句像繁星班细小而充满光芒,思绪如春水连绵,感悟颇多,有诗意。“繁星”,冰心在这个诗集中记录的是一些零碎的思想,但是闪耀着别样的光芒,就像繁星那样吧,星星点点的光芒;“春水”就是春天冰雪融化,复有水流,象征着冬天的远去,春天的来临,新的一年的开始,生命力的复苏.是光明和希望的使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1. (1)活动内容: 知识竞赛。基本思路: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2)《朝花夕拾》 《鉴略》 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 (3)示例:在香樟树下抬头张望,寻找蝉脱,又偷偷地去拔弄墙角的那株何乌首; 睡觉前一个小孩偎依在长妈妈怀里听着美女蛇吃人的故事如痴如醉;仙台医专的那个中国青年的忧愤激昂弃医从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寻梦百草故园,追忆那似水年华,探寻一代文豪的成长足迹吧。
【详解】(1)此题考查主题班会的拟题和活动设计。拟题时,注意联系主题:走近鲁迅,语言要简短,能吸引人。活动设计,要紧扣主题,先想一下本次活动需要哪些环节,然后再来设计活动思路,注意环节不要太多,要抓住重点。例如:“鲁迅作品”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2)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父亲不让我看戏,让我背书”,明确以上文段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五猖会》,此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鉴略》,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因此“我”认为父亲是一个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的人。
(3)此题考查学生的续写能力。写时注意句子的格式、字数特点,从内容上看,要叙述《朝花夕拾》中相关作者的情节内容。这也是在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2.我的老师
当我拿起笔写作文时,思绪万千,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画面。那些画面,都是与您有关。那就是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语文老师----平老师。
平老师的耳朵很长,我觉得非常有“福气”。话说那弥勒佛是人们非常尊重的佛,高高在上,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弥勒佛耳朵非常长,长到下坠。老师也是这样的,并且非常“好玩”,所以,只要是没有其他老师的情况下,我就会“玩玩”。平老师总笑着说:“有那么好玩吗?”然后我说:“是呀,呵呵。”
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是全年级里最出名的调皮的班级,好多老师也管不了我们,也怕管我们。别的班级的同学说我们都是一些淘气的孩子,每天上课时要么说话,要么画画,要么搞小动作、玩游戏,有的胆子大点的还在上课时睡觉。但是,自从您担任了我们班语文教学的任务时,我们班级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一,上课时有一些同学不说话了;第二,上课时也很少有同学搞小动作、玩游戏;第三,已经有一些同学都开始努力地学习了,要求上进了。这一切都是平老师的功劳。
平老师上课前总是给我们出出题,才讲课。而且每讲一课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并常用这些道理来循循善诱教育我们。从平老师的眼睛中看到了目光和蔼,平易近人,使我们上课时不敢扰乱课堂纪律。
平老师的到来,使我爱上了语文,喜欢学习语文。语文课上他的滔滔不绝,使我佩服;他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使我心醉。他的一言一行,使我深深地受到感染,从此,我上平老师的课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语文学习近平迅速提升。是平老师,挖掘了我的潜力,指引了我。
记得有一次上《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您让我读课文。里面有几个神的名字我不懂读,您让我查了字典,我会了。但是我不敢,因为我没有勇气。平老师就鼓励我说:“不用怕,大胆读吧,就是读错了也没关系,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的一句话让我信心倍增,结果我全读对了。
平老师,是您一直在为我支撑着成长的天空,是您一直在守望我的进步啊!您辛苦了,我会好好学习,不让您失望。您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难度不大。我们可以拓展“老师”的外延,开阔思路。“我的老师”既可以写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具有教师资格的人;也可以写非教师身份,但对“我”有过教育的人,比如妈妈、爸爸,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人物所经历的事,要选择典型事件,突出人物个性以及对自己的影响。写作时可以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