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四4-13《与高司谏书》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 再:又。
B.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暇:空闲。
C.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 接:交往。
D.《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责:要求。
解析 再:两次。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某年十七时,家随州
B.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
C.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廷
D.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
解析 A.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B.非,意动用法,以……为非。C.名词用作动词,张榜公告。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A.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
B.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C.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
D.以智文过,此君子之贼也
解析 都是介词,凭借。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3分)
A.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B.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
C.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言者
D.宋,何罪之有
解析 A、C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AC
5.下列各句中,“见”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3分)
A.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时变节乃见
D.冀君实或见恕也
解析 B、D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答案 BD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6~9题。(23分)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效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4分)
①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足下幸生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昨日安道贬官: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④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①认为 ②对对方的尊称 ③被贬 ④谦称自己的心意
7.从文段找出3个文言特殊句式,并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①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省略句、被动句)
②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省略句,句前省略“榜”)
③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定语后置句)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分)
①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③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①您幸运地生在当世,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
②您在谏官的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碍胜任谏官之职的其他人。
③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断交、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
9.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欧阳修怎样的品格和胸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表现欧阳修嫉恶如仇、追求正义、胸怀坦荡的高贵品质和宽广胸怀。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4题。(22分)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注】 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而写人情之难言 人情:人的情感。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有司:官府的通称。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歌咏:歌颂、颂扬。
D.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生活穷苦的人。
解析 穷人:处境困厄的人。
答案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B.殆穷者而后工也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C.不得奋见于事业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D.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解析 C.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向。A.均为连词,相当于“来”。B.皆为副词,大概。D.皆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梅圣俞“穷”的原因的一组是( )(4分)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④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⑥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 ②写他“穷”的现状,④写他借写诗抒发不得志,⑥写世人喜其工巧。
答案 A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作者认为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大多出于困厄之士的笔下,他们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就把内心郁积的忧愁感慨转化为诗兴,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B.梅圣俞孩童时就已使长辈惊异于他的诗歌才华,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愿意随便向世人表白,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这话从侧面印证了梅圣俞诗歌的工巧。
D.文章没有把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当作主要内容,而是借诗序的形式,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解析 原文中“说”通“悦”,即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不能理解为表白的意思。
答案 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3分)
译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 (1)怎么(或“为什么”)让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2)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并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于是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辑,我就为它作序并保存起来。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人说,诗人很少显达而多不得志,难道是这样吗?大概世间流传的诗多是古代不得志者的言辞。大凡因郁结他的才能不能在世间施行的读书人,多喜欢自己纵情于山巅水涯之外,看到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的形态种类,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内心有忧思感愤,他就生发怨愤之情,而表达羁臣寡妇的感叹,写出人情难以表达的话,大概越是不得志那诗就越精巧。这样说来,那么不是写诗能够使人不得志,恐怕是人不得志之后才擅长写出精巧的诗啊。
我的友人梅圣俞,年轻时因父辈的恩荫补授为小官,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每每被有关部门的长官压制,被困于州县,共达十几年。(梅)今年五十岁,还去应地方官的招聘,做他人的副手。积郁他具有的才能,不能发扬表现在他的事业中。他的家在宛陵,幼年就通晓写诗,从做童子的时候,吟出的诗句已使他的长辈惊讶。年长以后,学习六经仁义的学问。他作文章简约古朴纯正精深,不苟且求得世人的欢心。世上只是了解他的诗罢了。但当时无论贤与愚,谈论诗的人一定要向圣俞求教;圣俞也自因不得志,乐于在诗中表现抒发(不得志之情)。所以他一生的作品,在诗方面尤其多。世人已经了解他了,可是没有向皇上举荐他的人。昔日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并感慨说:“二百年以来无有这样好的诗作啊!”虽然了解他很深,可是最终也没有举荐他。如果使他幸运地能够被朝廷任用,作雅、颂,歌颂大宋朝的功德,难道不是很伟壮吗?怎么让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世人只喜欢他诗的精美,不了解他长久不得志而将老啊,能不可惜吗!
圣俞的诗已经很多,自己不整理。他妻子的兄长的儿子谢景初,害怕他的诗作多而容易遗失,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以来作的诗,按次序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并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于是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辑,我就为它作序并保存起来。
那以后十五年,圣俞因病死于京城,我痛哭后而为他写墓志铭,于是到他家索求诗稿,得到他的遗稿千余篇,合并原先珍藏的诗作,选取其中优异的诗六百七十七篇,编为一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