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06:03:27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
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
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
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
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
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在生态保
护红线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
少、性质不改变。在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
断改善,对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必须严肃问责。在资源利用上限方面,不仅要考虑人类
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资源承载
能力。
(节选自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年第3期)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高质量发
【2022-2023学年度高-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6 7 11 12
答案 D D B B C D A
题号 15 20
答案 D A
1.D(“不能去追求经济增长目标”说法错,应是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目标。)
2.D(“始终把自然的承载能力放在首位”说法不准确。)
3.B(没有“限制”的成分。)
4.(1)国家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求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
限度内;
(2)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
(3)国家经济发展对资源能耗的客观需求、对生态环境的新增压力不断增加。(每点 1 分,全对 4 分。
意思对即可。)
5.(1)首先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及其重要性;
(2)进一步指出保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环评制度;
(3)再分析我国目前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4)最后阐明强化环评制度的重要意义。(每点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6.B(A项,“因为洪涝灾害,农田被淹”不准确,从下文“老霸道还是无事生非,动不动就找咱的茬儿,欺
侮咱。我要是不离开这块地方,怕是早晚落不了囫囵尸壳”表明,严老祥的出走,主要是为躲避迫害。C项,
“对家人冷漠无情”的理解分析错。D项,“落后的乡土意识”说法错。)
7.C(“不利于作品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说法错。)
8.(1)严志和:创下这份家业不容易,应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2)老祥大娘:遭遇不顺,还有其他出路,生活还有希望;
(3)老驴头:家乡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死也不能离开;
(4)老套子:背井离乡充满不确定性,闯关东未必是好出路。(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1)将严老祥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他既对家园依依不舍,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在矛盾纠结中表现了
他令人辛酸、无奈的悲苦命运。
(2)通过心理、语言等正面描写,刻画了严老祥勤劳能干、软弱退让的性格特点。
(3)通过对周围人物言行的描写,从侧面衬托了严老祥的执拗、倔强。 (6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G/K/O(秦民之死者厚葬,伤者厚养,饮食相馈,以靡其财)
11.D(两个“方”字的意思相同。)
12.A(“不允许收殓战死的人,不允许疗治受伤的人”错,原文所说的“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意思是战死
的不能收殓,受伤的不能疗治,“得”是“能够”的意思,“不得”表示没有办法或没有能力而不是禁止。)
13.(1)攻下了楚国的鄢、郢等地,烧毁了他们的宗庙,楚国人震惊害怕,往东迁徙而不敢向西抵抗。(“拔、
徙、西向”,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2)魏军已经战败,韩军自然溃散,我们乘胜追击败逃的军队,因为这个缘故我才能够立下战功。(“既、
溃、北”,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14.(1)王不恤其政;(2)国无良臣又无守备;(3)军无斗志(3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
{#{QQABAYQAoggAAAAAAQACQw2QCgKQkgACCCgOgBAYsEIACAFABCA=}#}
【参考译文】
秦昭王又想攻打赵国。武安君说:“不行。”秦昭王说:“现在寡人使百姓得到休息,士卒得到休养,
蓄积了粮食,全军的给养又超过从前一倍,您却说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武安君说:“长平大战,秦
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人欢喜,赵国人害怕。秦国人战死的获得厚葬,受伤的得到优厚的俸养,百姓相
互请馈赠大吃大喝,而浪费财物;赵国人战死的不能收殓,受伤的不能疗治,军民悲泣哀号,齐心协力,
同甘共苦,努力耕田,以增加财产。现在这个时候,赵国不可以攻打。”秦昭王说:“寡人已经派兵了。”
于是他派出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王陵战败,秦王又要派武安君,武安君声称有病不去。责备他说: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您从前率领数万军队攻入楚国,攻下了楚国的鄢、郢等地,烧毁了他
们的宗庙,楚国人震惊害怕,往东迁徙而不敢向西抵抗。韩、魏两国前后相随,动员大批军队,而您率领
的军队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却与他们大战于伊阙,大败了韩、魏两国联军,以致血流成河漂起了盾牌,
共斩首二十四万。韩国、魏国因此至今还称作秦国东面的属国。这是您的丰功,天下人无不了解。您曾以
少击多,获胜如神,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武安君说:“当时楚王依仗他的国家大,不顾
国政,而大臣们相互嫉妒争功,阿谀谄媚之臣掌权,贤良的忠臣受到排挤,百姓离心离德,城墙、护城河
也不修护。既没有忠良大臣,又没有坚固的守备,所以我能够带兵深入楚国,占领了很多城邑,拆除桥梁、
烧毁船只来控制那里的百姓,并在郊野夺取食物,来补充军粮。在那个时候,秦国的士兵,把军队当做自
己的家,把将帅当做自己的父母;没有经过约定,大家都很亲近;没有经过商量,大家都很信任;全军上
下同心协力,共赴事功,至死也不后退。相反,楚国人在自己的国家作战,都只关心自己的家,全军将士
没有斗志。所以,我才能够建立战功。在伊阙战役中,韩军势力孤单,等待魏军,不愿首先动用自己的军
队。魏军依靠韩军精锐,想推韩军打头阵。韩、魏两军争利,不能同心协力,所以我有机会能够设置疑兵
与韩军对阵;并集中精锐,组织劲旅,出其不意,进攻魏军。魏军已经战败,韩军自然溃散,我们乘胜追
击败逃的军队,因为这个缘故我才能够立下战功。这都是由于谋划得当,利用形势,随机应变,符合自然
的道理,哪有什么神奇可言啊!”
15. D(“含蓄委婉”错。应该属于直抒胸臆。)
16.(1)王珪诗中的金陵秋景:烟雨归舟,飞鸟别渚,暮风吹叶,寒云压楼,景象凄凉,一片萧条冷落;
(2)王安石词上片中的金陵秋景: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景色优美,恰似一幅
图画。(每点 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7. (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3)示例一: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示例二: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示例三:留恋处 兰舟催发(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18.示例:①应了解露营地的基本情况
②到达露营地后
③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A:心中有数 B:未雨绸缪 C:力所能及(每空 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意思合乎语境、整
个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20.A(A 表示特殊含意;B 表示着重指出;C 表示引用;D 表示否定和讽刺。)
21.(1)把春天拟人化,赋予了人的情态,表现出了春天刚刚来临时,春色若隐若现的情形,生动形象;
(2)引用了古人诗句,增加了语言文化意蕴,典雅而有诗意。(每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2.翻好泥土,修平菜畦,挖出苗坑,固定秧苗。(每个短语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3.立意参考:
作文材料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下册,为本学期所学内容。材料要点有三:一是中医多采用多种药物
(复方)来治疗某种疾病;二是“随时调整处方和药物剂量”,以达到良好疗效;三是从整体来看,材料还反
映了中国传统医学中蕴含着综合地、发展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智慧。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立意:
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3 页)
{#{QQABAYQAoggAAAAAAQACQw2QCgKQkgACCCgOgBAYsEIACAFABCA=}#}
(1)综合多种办法,解决疑难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案,要能及时调整
(3)传统文化(中医)是思想的宝库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突出 中心基本突出 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分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基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 感情基本真挚 感情虚假
等级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严谨 结构混乱
20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畅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展 特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级 20分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语文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3 页)
{#{QQABAYQAoggAAAAAAQACQw2QCgKQkgACCCgOgBAYsEIACA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