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1 06:23:00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他作家的“赵树理式”的风格。赵树理曾在《语言小谈》中说过:“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为了很好地传达思想感情,在语言方面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叫人听得懂,一是叫人愿意听。想
语文
叫人听得懂,就须说得通:想叫人愿意听,就须说得好一我者说,‘说得技术’。”这.“说得
好”“说得技术”就是老舍先生普说过的“说得俏”。“说得俏”就该谐幽默,使人得到美的享
受,受到深刻启迪。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赵树理就是写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象,但又使人在发关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起树理用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人物与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小题。
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悦及语言等。《小二双结婚》中的二诸葛在久平违雨后竟念
材料一:
念有词地说“不宜我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国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
老舍曾用一句话,对他所理解的幽骏语言技巧做了概括,就是,“想得深而说得俏”。他解
显得总鑫可笑,
释说,“想得不深,则语言泛泛,可有可无。想得深而说得不俏,则语言笨拙,无从得到幽默与讽刺
为了强有力地表现并常、反常,以显示语言的幽默感,赵树理调动了各种语言手役,表现了平
的效采。”
越的幽默才能。曲折含首是幽默讽刺常用的语言手段,给人物起掉号就是这样的一种语言手段。
所词“想得深”,正体现着“心态”的意蕴。这是对幽默语言运用必须注重思想内涵和表达
这是赵树理式的一种幽默方式,这些绰号常常使人永志不忘,如“二诸葛”“三仙坫”“小飞城”
限度的要求。这要求与“笑”有着先天的联系。老舍认为,“笑”是幽肤语言的一大特点和显著
“小腿疼”“吃不饱”等。他把自己爱憎鲜明的感情注入这些绰号。这种起绰号的形式无疑是继
优点,但假若运用得不好,则很可能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掉号常常是人物性格的形象概括或突出特点的形象反映。中国人的姓
在“想得深”提供了意蕴基出和限度保证的情况下,幽默语言就必须“说得俏”。这里,“说
名以三字格为多,赵树理的人物掉号也多为三宇格,顺乎习惯。它们具有形象、突出、易说、易
得俏”侍重的是“笑”,是幽默最终成为幽默的采基本的特征。按老舍的理解,没有“笑”,也就
记的特点,因而比人物的正名生命力强。它们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和含着性:每个绰号能引出一
没有了幽默语言。它非归于郑重,与正副、悲刷艺术语言混为一谈,便落子“笨拙”和“枯窘”,
役或几段有趣的故事,它吸引人们去看故事,去思考锌号的精妙之处:它该谐风趣,引人发笑。
而毫无的玫。国而他多次指出,幽默作家必须具各写得“风趣”“漂亮”的本领。“他必须写得
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异常说法用得最多的是所谓“大词小用”,即“降用”。这种用法在他的
俏皮,泼辣,警辟”:他“须由人物的性格的发展中创造出极富有机智、使人惊喜的词句来”;他写
作品中呼之欲出,俯拾即是,可以说是赵树理独具特色的幽默风格之一。说孟祥英的婆婆找牛差
得“非极精练、极生动”,从而使幽默语言“肉儿多而皮薄”“一咬即班,而味道无穷”。总之“说
差老婆商量对付地妇的对策是“开个座谈会”:说革命中坚分子铁锁在太原待过一段时问是“太
得俏”,是幽默语言技巧获取“笑”的效采的一个总原剥。至于怎样才能“说得俏”,则须有一个
原时代”:说三仙姑找二诸葛老婆闲事,见那老太婆已不顾了性命,就先胆怯了几分,要回家去时是
三仙姑“不敢恋战”。我们不能不礼这些话“说得技术”,说得曲折含蓄,说得幽默有趣,说得深
宽泛的理解。
刻,耐人寻味。
在老舍看来,任何一种修辞手段,都可以“说得俏”,这里的关健,在于要有“笑”的意识和
贯彻这种意识的怡当的语言组合。有了这些,即使方言土语,也可“说得俏”,因为有些方言里
(选自朱强《论赵树理的幽默语言风格》,有删节)
有一种“味儿”,这“味儿”就是“笑”的意识的积淀。《正红旗下》中小贩们些喝,“赛梨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蛛来换”:大姐婆婆总把“去”说成“克”;熟选了的旗人们,动辄就“匡引是”地说话等,便很该
人,老舍是语言大师,他认为幽款的语言,要做到“想得深”和“说得俏”,二者要兼顾。
谐风趣,富有幽默意味。另外,有了特定的语言组合复沓等手法也能带上幽默色彩。《马裤先生》
B.“想得深”体现着“心态”的意蕴,这要求幽默语言运用必须注重思想内涵和表达限度。
中的主人公,自坐上火车,便开始一速连声打雷般地吼叫,“茶房!茶房!茶房!”一个简单的称谓,
C,著名作家赵树理从听众角度,以“听得懂”“愿意听”两个方面来定义幽默创作的方法。
被不断地重复,就产生了“笑”的意趣。正可诵,来持笑心便能游刃有余,横操竖纵自成为无穷
D.为了达到幽歌讽刺的艺术效果赵树理认为“曲折含蓄”应该是创作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纱趣。仅此一点,也足以让人对老舍那兼收并蓄的真正艺术家的气度,货叹不已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选自聂宏刚《老舍幽默技巧观片谈》,有副节)
人按照老舍的理解,幽默语言如果离开了“笑”,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水,将无法“生存”。
B.材料一中举《马裤先生》主人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运用方言土语,也可以“说得俏”。
材料二:
赵树理是当代享有盛营的著名作家,人称“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说话幽默,为人乐观“文
C.材料二中举二诸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反常”这一生活现象可引起幽默风趣的效果。
如其人”,他的作品也具有幽默的语言风格,给人留下了不绝的笑声。他的幽默风格是有别于其
D.起绰号的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营造幽默的语言氛围。
3.下列各项不适合做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3分)
高二语文,共〔8)页第1页
高二语文,共(⑧)页第2页
口口口口0口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1.D。材料二第 3段中“曲折含蓄”是创作时为了达到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常用的语言手段,而非“基本原则”。
2.B。材料一中举《马裤先生》主人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复沓手法的运用,可以增添幽默色彩。
3.C。C 项只强调了“笑”,不符合老舍“幽默技巧”的观点。A项是对应“想得深”;B 项对应“说的俏”;D项
对应“想得深”。
4.第一组:运用方言土语。里面的“儿”化,带着浓浓的“京味”,诙谐风趣。
第二组:特定的语言组合。将众人看电影入座的场景用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增添了幽默的效果。
(每点 2 分,运用的手段 1 分,分析 1 分,意思对即可。)
5.①老舍强调首先要有“笑”的意识,然后再利用各种修辞手段写出恰当的语言组合。(或者老舍运用各种修辞手
段,有笑的意识和贯彻这种意识的恰当的语言组合。)②赵树理强调利用各种手段创造一种“异常”,特别是“反
常”的感觉,以此来达到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只答“方言土语”“复沓”“曲折
含蓄”这类具体细化后的手段,不符合题干“概括”“主要手段”的设题要求,不给分。)
6.B。“表现了司机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说法错误,这些描写体现的是司机为了早点儿赶到湖边的急切心情。
7.D。“留白式的结尾”说法错误,小说结尾不是留白式结尾。本文结尾描绘了太阳升起时的画面,交代打鱼的结
果——“都是鱼”,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一切都
交代清楚,并未“留白”。
8.①淡化故事情节。本文讲述了知青们在深秋草原上一次平淡无奇的捕鱼过程,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
②淡化人物形象。全文去中心化,塑造人物群像,描写的是一群普通平凡的知青,重在描写知青们的生活状态。
③重视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如“草原冻得黑黑的,天地黑得冷”“草原不知怎么就和水接上了”“说是湖,真
大,没边儿”等环境描写,表现了这里的空旷和寒冷。
④语言具有诗意。多用短句,以动词为主,简约直白,不事雕琢。
⑤抒情性强。不表现宏大主题,叙写惯常的生活状态,表达对生活的情感态度。
(以上答案,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满分。其中前三点带有划横线任意关键词,配有相应分析,这一点即可
得分;后两点答案从语言、主旨角度说法合理即可给分。)
9.①风风火火,热情酣畅。说打鱼,就全体出发去打鱼。被日出震撼,对生活充满热情。说笑怒骂,不拘小节。
②勇敢无畏。为了吃点鱼,不惜遭罪。冒着草原秋夜的寒冷,下湖打鱼。
③乐观幽默。忍受寒冷的同时,开着幽默的玩笑,想象鱼变成人的精彩场面。
(以上每点 2 分,人物特点 1 分,分析 1 分。如果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以酌情给分。如:“热爱生活”可以
给分。)
10. ADF(每处 1分。)
11. C.第一个是“善于”的意思,第二个是“与……交好”。
12. D.以乌获能举起“千钧”就必然能举起“一斤”为喻,阐述的道理是能治理好大国就一定能治理好小国。选
项正好理解反了。
13.(1)这比勇猛有力强得多了,是这四种情况中最好的一种。大王难道不想获得吗 (“贤于勇有力”状语后置
;“上”,最好的,最上等的;“独”,难道。每点各 1 分,句意 1分)
(2) 如果“蹶”碰到祸害,蛩蛩駏驉就会背着“蹶”逃跑。这两种兽都以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帮助)对方的短
处(不足)。(“患害”,祸害;“负”,背着;“走”,逃跑。每点各 1 分,句意 1分)
14.①刺不入、击不中。②不敢刺、不敢击。③不想刺、不想击。④拥护爱戴。(答出两点 1 分,三点 2 分,四点 3
分,表述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惠孟拜见宋康王,康王跺着脚,咳嗽着,大声说:“寡人所喜欢的,是勇猛有力,不喜欢讲仁义的人,你将用
什么来教导我呢 ”惠孟回答说:“我这里有一种本事,使人即使勇猛,也刺不进您的身体;即使灵巧有力,也击
不中您。大王难道没有听的愿望吗 ”宋王说:“好,这是寡人想听的。”惠孟说:“刺您刺不进去,击您而击不中,
这还是一种侮辱。我这里还有一种本事,使人即使有勇气也不敢刺您,即使有力也不敢击您。不敢刺您,不敢击您,
并不是没有刺您和击您的想法。我这里还有一种本事,使人本就没有这种想法。没有这种想法,不等于没有爱您、
使您得利的心愿。我这里还有一种本事,使天下的男人、女人,无不高高兴兴地爱您、愿您得利。这比勇猛有力
1
{#{QQABQYQAgggIABIAAAACQwEQCEMQkhACCAgOBAAYoEAASRFABCA=}#}
强得多了,是这四种情况中最好的一种。大王难道不想获得(这种本事)吗 ”康王听了,说:“这正是我希望获
得的。”惠孟说:“孔丘、墨翟就是这样的人。孔丘、墨翟,没有任何领地却成为众人敬仰的精神领袖,没有任何
官职却成为人们的主宰。天下的男人、女人,无不伸着脖子踮着脚跟仰望他们,希望他们平安得利。如今大王您
是拥有万乘的君主,如果有这样的志向,那么四境之内的人都将得到好处了。这比孔丘、墨翟强得多了。”宋康王
无话可答。惠孟出去后,宋康王对左右人说:“太能言善辩了!这个客人用他的言论战胜我了。”
过去尧帝的辅佐大臣有九个人,舜帝的辅佐大臣有七个人,武王的辅佐大臣有五个人;尧帝、舜帝和武王跟他
们这些辅佐大臣相比,并不具有辅佐大臣那样的本事。但却能相当轻松地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尧、舜、武王都能
善于充分利用各人的能力。所以人和千里马赛跑是跑不过千里马的;但乘坐在由千里马拉的车子上,那么千里马
不能胜过人。北方有一种兽,名叫“蹶”,快步走就会磕绊,跑起来就会跌倒,常常为(善走而不善觅食的)蛩
蛩駏驉采摘甘草。如果“蹶”碰到祸害,蛩蛩駏驉就会背着“蹶”逃跑。这两种兽都以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帮助)
对方的短处(不足)。
薄疑凭着王道之术游说卫嗣君。卫嗣君对他说:“我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千乘小国,希望先生能拿治理小国的方
法指导我。”薄疑回答说:“大力士乌获能举起千斤重的东西,又何况这一斤重的东西呢 ”杜赫用安定天下的方
法游说周昭文君,周昭文君对杜赫说:“我只希望学习安定周朝的具体方法。”杜赫回答说:“如果你认为我说的安
邦方法不管用,那么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安定周朝了;如果你认为我说的安邦方法可行,那么周朝就自然会安定。”这
就是所谓的认为不能安邦的方法恰恰是可以安邦的。
15.A。“正面突出了诗人身心交融,专注于《周易》而忘却世事的情形”分析有误。周诗中“日暖风和草色幽” 一
句描写了风和日暖、草色清幽的欣欣向荣之景,侧面表现了诗人读易象的闲适、愉悦。同样,叶诗中“双双瓦雀
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两句,写垂柳飞絮的季节,几只麻雀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
在砚台上,无人拂拭,也是侧面烘托了诗人身心交融专注于《周易》而忘却世事的情形。
16. ①周诗中诗人研读易象而悟理: 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仿佛近在眼前,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后两句
通过“谁道”“而今”,表达出看透历史循环的通达之感。②叶诗中诗人暮春读《周易》而不知春去几多时,感悟
美好事物易逝、世事多变之理;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抒发一种悠闲恬淡的读书情趣。(每点 3 分,道理和情感任
意答出一个角度给 2 分,都答对给 3 分)
17.(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18.①爱不释手②动辄得咎③一席之地
19.①“老头儿”改为“老人”(老者)。②“不赖”改为“矍铄”(抖擞、饱满)。
(每处 2 分,指出 1分,改正 1 分;“老头儿”不够尊重,改为“老人”或“老者”;“不赖”是口语,不合语境,
应改为“矍铄”或抖擞、饱满;其余改法符合语体可酌情给分。)
20.①运用了数字(列数字)来强调鸟类之多。“200”“10”“43”都很精准,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②运用了举例
法(举例子)“大鸨、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颧”“灰鹤、大天鹅”,都很具体,有很强的专业性。(每点 2 分,方
法 1 分,分析 1 分,意思对即可)
21.A。A 项与画横线的句子均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B 项为反问;C 项为问答句;D 项为疑问 。
22.答案:①有的会有闪光感②如果幕状黑影变大③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每空 2分,每句划横线处的关键点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23.作文立意:①人生不要随波逐流,要选择让自己幸福的人生之路;②要拥有自己的人生方向;③适合自己的路就
是最正确的人生之路;
评分标准:
作文平均分 43 分(只要符合立意要求,无大问题的 43 分起评);
文章应该在“人生之路”这个大背景中做出选择,所以不提及“人生之路”,只是围绕“孤身前行与随众前
行”40-42。
全文重点只强调选择“孤身前行”,思辨性不明显,最高不得高于 47 分
全文选择“随众前行”,属于没有读懂材料的指引方向,得分 36——42 分
“孤身前行与随众前行”能体现思辨性,文章可以给 50 分以上。
作文符合要求,有小瑕疵 40-42(字迹潦草、语言过于平淡、全文空洞);
其他扣分项评定
发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 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
2
{#{QQABQYQAgggIABIAAAACQwEQCEMQkhACCAgOBAAYoEAASRFABCA=}#}
每少 50 字扣 1 分;无标题扣 2 分。
残篇评定:6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分)
600 字以下的文章,3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全文随意写一篇,或完全照抄前面阅读内容,给 1-5 分,不评 0 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只写标题的,给 2 分,不评 0 分。
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材料解读:
作文材料由图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1) 图片分为上下两个层次:①上面一个层次只有一个行走的人,且表现得悠闲自在。②下面一层有一群朝着
同一个方向行走的人,这些人看似人数众多,方向明确,但这些人却看似满脸疲倦。这里上下两层截然不同的图景
引发我们思考:你走着所有人都走的路,选择了所有人都选择的道路,实际上有可能选择的是随波逐流,可能要过
上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而那一个人看似孤单实则自由轻松。这样的分析直接指向人生的选择。
(2) 文字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上面图片的补充分析,第二个层次则是引发我们对一个人还是
众人一起的选择。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中的“路”都应该是人生之路和人生选择。
(3) 以“孤身前行与随众前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明确了写作的主题方向。
3
{#{QQABQYQAgggIABIAAAACQwEQCEMQkhACCAgOBAAYoEAASR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