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7页,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印度史诗《梨俱吠陀》记载: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印度神话中的原始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一神话反映了( )
A.印度教的教义 B.印度佛教的产生
C.君权神授的观念 D.印度的种姓制度
2.在埃及第一王朝第五位国王(约公元前2930年)墓中,考古出土了刻有法官字样的印章、财政官吏印记的陶器,铭文残片中提及了“州”、总督,此外还有军人形象的图像。这表明埃及( )
A.宣扬贵贱分明和君权神授 B.法老至高无上权威得以维护
C.建立了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D.国家治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3.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该文明是( )
①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局部水源充足 ②有自己的文字体系
③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 ④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A.古罗马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印度文明
4.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特许状的内容如下:“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逮捕。”“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由此可见,城市特许状的颁发( )
A.有利于城市自治 B.是市民抗争的结果
C.促进了王权的加强 D.规范了封君封臣制度
5.他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以种植玉米、蕃茄等作物。这里的“他们”是指( )
A.班图人 B.玛雅人 C.阿兹特克人 D.印加人
6.如图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对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小封建主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7.(他们)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是指( )
A.苏美尔人 B.阿拉伯人 C.马其顿人 D.奥斯曼人
8.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在浩渺的太平洋经营了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马尼拉帆船贸易”。该贸易( )
A.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进行 B.使西班牙率先实现了社会转型
C.揭开了跨洲商业贸易序幕 D.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
9.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的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者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
A.是国家规模的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强化了封建王权贵族的力量
C.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D.是一场社会合力的经济活动
10.明清时期,原产自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也传入美洲;欧洲人逐渐有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购买中国的瓷器器皿成为新风尚。这表明( )
A.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B.欧洲加强了对亚洲、美洲的掠夺
C.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D.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11.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这说明( )
A.启蒙运动激发了法国民族意识 B.启蒙运动推翻了法国君主专制
C.伏尔泰、卢梭反对教会神权 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2.有学者写道:“(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由此可见,“哥伦布大交换”具有的特点包括( )
①内容具有丰富性 ②范围具有全球性
③欧美人居主导地位 ④结果具有双重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发文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国王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于是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并授意政府将其逮捕。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专制制度已恢复
C.内阁应对国王负责 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14.《独立宣言》宣扬“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美国制定的宪法规定,每个奴隶只能按照3/5个白人的比例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这说明,美国宪法(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 D.存在一定局限性
15.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倒幕运动”“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脱亚入欧”等关键词。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内战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德意志统一
16.19世纪中期,全球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B.奴隶制在全球范围彻底废除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初步确立
17.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8.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19.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此现象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1.1823年,美国总统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一宣言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A.维护拉美独立的立场 B.控制拉丁美洲的企图
C.参与欧洲事务的愿望 D.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
22.有人说,巴黎公社的诞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失败的必然性最主要体现在( )
A.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B.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 D.领导人的错误
2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创立的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秘密的学说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24.如图所示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整体趋势。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B.②是第一国际
C.③是巴黎公社革命 D.④是俄国的十月革命
25.“亚洲的觉醒”是列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最高评价。其评价依据主要是这些运动( )
A.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B.总体规模较大且影响深远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使得亚洲殖民地全部独立
26.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7.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28.位于比利时的华工雕塑上铭刻着这样的文字:公元1917年,一战惨烈,人力急缺,14万华工抵欧,解协约国后勤之燃眉。是年1月15日夜,德军轰炸布思本村华工营地,13名华工牺性。值此惨案百年之际,特建华工群雕塑,以铭记今日和平之不易,告慰死于欧洲战场之数千华工,华工入欧( )
A.迫使列强放弃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基本上解决了欧洲劳动力问题
C.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D.显示了欧中人民之间友好情谊
29.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 )
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 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
30.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这台机器采取的原则是( )
A.全体一致 B.大国一致 C.门户开放 D.民族自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三 罪恶的三角贸易(如图)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他把英国的小刀、玻璃球和酒等商品运到非洲,从部落首领那里换取战俘。
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几百年间,非洲因此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6分)
(4)“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精神内核。(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