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林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化州市林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1 20: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物质分别是( )
A.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C.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D.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某激素是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其碱基种类有
A.4种 B.195种 C.390种 D.260种
3.如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一过程,该过程是(  )
A.DN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逆转录
4.一对夫妻所生的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有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分离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A.患者的红细胞性状因缺氧而变成镰刀型
B.血红蛋白分子的一条多肽链发生了变化
C.血红蛋白分子运输氧的能力下降
D.控制合成血红蛋白恩子的DNA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6.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癌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增多
B.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D.能够无限增殖
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C.羊水检查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
D.人类遗传病都可以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医治
8.如图所示过程中涉及的碱基种类和核苷酸种类分别是( )
A.6、2 B.5、6 C.5、8 D.8、2
9.下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B.苯丙酮尿症、性腺发育不良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多基因遗传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D.预防遗传病疾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适龄生育
10.下列现象不能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的是( )
A.父母正常但子代出现红绿色盲
B.花形基因甲基化能抑制其表达
C.杂交培育抗倒伏抗条锈病小麦
D.黑羊和白羊的杂交后代均为白羊
11.如图为某细胞中基因a、b、c在DNA上的位置关系,其中I、Ⅱ序列无遗传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Ⅰ、Ⅱ不属于基因,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条染色体上的a、c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C.若Ⅰ处出现了缺失现象,则性状也随之发生改变
D.若b中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2.关于生物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B.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C.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存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
D.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二、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NA具有传递信息、催化反应、转运物质等功能
B.A,T,C,G,U5种碱基最多可以组成8种脱氧核苷酸
C.核酸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D.念珠蓝细菌细胞内的DNA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14.图1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图2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可能与胎儿死亡率有关
C.图2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图1中发病率调查和图2中遗传方式的调查,都应该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15.新型冠状病毒是带有包膜的RNA病毒,它利用包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完成侵染。在宿主细胞中,病毒RNA通过复制产生子代遗传物质并作为翻译的模板。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新型冠状病毒的清除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过程
C.康复者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结合
D.抑制RNA复制的药物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6.如图所示为人正常细胞转变为结肠癌细胞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可能由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突变引起
B.图示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子代
C.癌细胞中某些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发生改变
D.图示可表示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扩散转移的特点
三、非选择题(无特别说明,每空2分,共60分。)
17.回答有关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问题。
(1)将同位素标记的尿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不久在细胞核中可发现被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从A细胞中提取的核酸,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B中,当转入_____________时,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复制传给下一代,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下表。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___链转录的(填“甲”或“乙”),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据图,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所示为遗传信息的_____过程,在细胞质的_______中进行。 图甲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
(2)图乙为_____的结构示意图。如果图乙中的反密码子为 UAG,则对应的密码子是_____,转录出该密码子的基因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是_____。
(3)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的结果,是这两种细胞转录产生的_____不同造成的。
19.如图为某真菌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的基因表达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中,游离的_______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_______酶作用下开始合成RNA,包括_______。(写出3种)
(2)过程②在_______(填细胞器)上进行,该细胞器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填“5′到3′”或“3′到5′”)。翻译的实质是_______。某基因中1个T被C替换,但依然表达出正常的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
(3)研究发现Ⅱ为环状DNA,其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有_______(填“0”或“1或“2”)个。
20.四倍体大蒜的产量比二倍体大蒜高许多,为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主要材料:大蒜、培养皿、恒温箱、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显微镜、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1)实验步骤
①取5个培养皿,编号并分别加入纱布和适量的水。
②将培养皿分别放入-4 ℃、0 ℃、4 ℃、________、12 ℃的恒温箱中培养1 h。
③取大蒜随机均分成5组,分别放入培养皿中诱导培养36小时。
④分别取根尖0.5~1 cm,放入____________中固定0.5~1 h,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冲洗2次。
⑤制作装片:解离→漂洗→__________→制片。
⑥低倍镜检测,统计每组视野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率,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率最高的一组为最适温度。
(2)实验分析
①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
②除低温外,___________也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物质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故选A。
2.A
【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的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和能量;翻译过程的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tRNA和能量。
【详解】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即DNA的片段,故其碱基种类有4种,为A、T、C、G。A正确。
故选A。
3.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翻译过程,同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参与翻译,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
【详解】据图示可知,一个信使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C符合题意。
故选C。
4.C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会因基因突变而引发生物性状的改变;
(2)随机性: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3)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5)多害少利性: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
【详解】A、基因分离只会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是个体之间性状有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误;
B、基因突变有低频性,所以一代几个个体不会出现多个突变基因,B 错误;
C、一对夫妻生了两个小孩,这两个小孩之间有很多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C 正确;
D、染色体变异一般引起疾病,D 错误。
故选C。
5.D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因此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据此答题。
【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而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实例,能正确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6.A
【分析】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详解】AC、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于分散和转移,A错误,C正确;
B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且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BD正确。
故选A。
7.C
【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手段主要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详解】A、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的疾病不一定不能遗传,关键要看其是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A错误;
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B错误;
C、羊水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性染色体鉴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羊水甲胎蛋白测定、羊水生化检查等,因此可确认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C正确;
D、人类遗传病如果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医治,对于染色体异常的疾病,不能够治疗,D错误;
故选C 。
【点睛】
8.B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构成DNA的碱基有4种,分别是A、G、C、T,构成RNA的碱基有4种,分别是A、T、C、U。
【详解】图中共有5种碱基(A、C、G、T、U);图中共有6种核苷酸(3种脱氧核苷酸+3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掌握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并能列表比较两者,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C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特点是①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②在群体中发率较高;③常表现为家族聚集;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病毒感染或服药不当引起的疾病,A错误;
B、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
C、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容易受环境影响,C正确;
D、由于近亲结婚会导致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所以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D错误。
故选C。
10.B
【分析】据图可知:过程①表示转录,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过程翻译②表示翻译,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由此可知,图中a表示DNA、b表示mRNA、c表示核糖体。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b、c分别为DNA、mRNA、核糖体,A错误;
B、②(翻译)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可同时进行翻译,故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B正确;
C、由图可知,肽链由右向左逐渐延长,故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由右向左移动,C错误;
D、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B。
11.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b、c为基因,是DNA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I、Ⅱ序列无遗传效应,即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图示Ⅰ、Ⅱ序列无遗传效应,不属于基因,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a、c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I、Ⅱ序列无遗传效应,若I处出现了缺失现象,则性状一般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若b中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则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12.A
【分析】 1、ATP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既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在生物体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并非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A错误;
B、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结构,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正确;
C、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正确;
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说明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正确。
故选A。
13.B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1)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2)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RNA具有传递信息(如mRNA传递遗传信息)、催化反应(某些酶是RNA)、转运物质(如tRNA转运氨基酸)等功能,A正确;
B、由碱基A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碱基G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由碱基T组成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碱基U组成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苷酸)、由碱基C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由碱基A、T、C、G、U组成的脱氧苷酸种类共有4种,B错误;
C、核酸分子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如DNA分子的多样性可表示为4n,n为碱基对数,C正确;
D、双链DNA分子的绝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只有末端的脱氧核糖上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念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呈现环状,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正确。
故选B。
14.D
【分析】从图1曲线可知看出,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或随着成年人年龄增加发病人数急剧上升),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遗传病的发病率通常采用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从图2可知,由Ⅱ-7和Ⅱ-8患甲病而后代中出现无病,知甲病为显性,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后代女儿全为患者,而由Ⅲ-11不患病,说明甲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由曲线可知,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A正确;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
D、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而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调查则应该选择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统计分析,D错误。
故选D。
15.C
【分析】
DNA复制 DNA转录 翻译 RNA复制 RNA逆转录
时间 细胞分裂的间期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条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ATP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ATP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RNA的一条链 RNA的一条链
原料 含A T C G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含A U C G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含A U C G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含A T C G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模板去向 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与非模板链重新绕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
碱基配对 A→T、G→C A→U、T→A、G→C A→U、G→C A→U、G→C A→T、U→A、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RNA→RNA RNA→DNA
实例 绝大多数生物 所有生物 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 某些致癌病毒,HIV病毒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复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物,因此新型冠状病毒的清除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过程来完成,B正确;
C、康复者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结合,从而阻止病毒的传播,C错误;
D、抑制RNA复制的药物可以抑制该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正确。
故选C。
16.D
【解析】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各种致癌因子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功能诱发细胞的癌变,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有一些独有的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癌细胞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详解】A、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多次突变累积的结果,A正确;
B、人体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遗传给子代,故图示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子代,B正确;
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如糖蛋白减少,癌胚抗原增多,C正确;
D、图示无法体现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扩散转移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17. 信使RNA(mRNA) 转运RNA(tRNA) 核糖体RNA(rRNA) DNA(基因)、 因为RNA不能复制而只有DNA才能复制,从而传给子代 乙 因为只能以乙链为模板所转录形成的mRNA上才含有该多肽中各个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
【分析】1、分析题图:根据多肽中氨基酸排列顺序和各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确定决定第一个氨基酸(脯氨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或者最后1个氨基酸(赖氨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在尝试决定第一个氨基酸和最后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时,可发现与赖氨酸的密码子AAA或者AAG互补的是乙链后面的三个碱基TTC,再用其他的氨基酸进行验证,最后确定乙链为模板链。
2、RNA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尿嘧啶和核糖,在DNA的指导下转录而成。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
【详解】(1) 细胞核中含有DNA分子,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尿苷,则会在转录产物RNA中出现,而RN A有3种,分别是mRNA、tRNA和rRNA。
(2)在细胞生物中,其遗传物质是DNA,所以提取的核酸如果是DNA,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够复制传给下一代,依据是检测发现B细胞中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并且B细胞出现了A细胞的性状。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根据翻译所形成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乙链从第三个碱基开始碱基序列为一GGACTTCTCTTC一,其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一CCUGAAGAGAAG一,正好对应“一脯氨酸一谷氨酸一谷氨酸一赖氨酸一”的氨基酸序列,故乙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即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乙链转录的。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1) 翻译 核糖体 从左到右 3
(2) tRNA AUC TAG 1或多
(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mRNA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翻译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图乙为tRNA结构,是在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一共有61种,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1)
由图示可知,图甲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进行。根据tRNA进出核糖体情况判断,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左→右。翻译过程中需要3种RNA参与,其中mRNA提供翻译的模板,tRNA负责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2)
图乙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如果图乙中的反密码子为UA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对应的密码子是AUC,转录出该密码子的基因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是TAG。每种氨基酸可对应1种或多种密码子,这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3)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即不同基因转录出的信使RNA不同。
【点睛】本题结合翻译过程图,考查核酸的组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9.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mRNA、tRNA、rRNA 核糖体 5′到3′ 将mRNA上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密码子的简并 0
【分析】1、分析题图,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①是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2、②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tRNA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的三个碱基与mRNA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叫反密码子,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详解】(1)图中①为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需要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开始合成RNA,包括mRNA、tRNA、rRNA。
(2)过程②为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该细胞器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5′到3′,翻译的实质是将mRNA上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若某基因中1个T被C替换,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依然可以表达出正常的蛋白质。
(3)染色体DNA呈链状,其结构中游离磷酸基团的数目是2个,而环状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研究发现Ⅱ为环状DNA,故其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0个。
【点睛】本题考查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 4℃ 8℃ 5 卡诺氏液 体积分数95%酒精 漂洗 染色
(2) 有丝分裂中期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分析】(1)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低温,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依据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知:实验共设置温度梯度差值为4℃的五组实验,其它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在此基础上,借助教材中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流程,完善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②将培养皿分别放入-4℃、0℃、 4℃、8℃、 12℃的恒温箱中1 h.。
③取大蒜随机均分成五组,分别放入五个培养皿中诱导培养36小时。
④分别取根尖0.5~ 1cm,放入卡诺氏液中固定0.5~1 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⑤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⑥低倍镜检测,统计每组视野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率,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率最高的一组为最适温度。
(2)
①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处,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②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见,除低温外,秋水仙素也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点睛】梳理秋水仙素的作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和流程、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结合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进而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