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一名业务人员,要向客户宣传希腊、罗马的旅游景点,你会选择哪些地方?又将如何描述?你还会介绍哪些相关的内容?
◎万神殿
一、文学和雕塑
(一)文学
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是指神与人同一形象。
是指神与人具有一样的性格。
同形
同性
我们想要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状况,可以参阅什么文献?
《荷马史诗》。
相传,《荷马史诗》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包括两部长篇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各有24卷,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荷马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1—前9世纪古希腊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为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荷马
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二)雕塑
◎《掷铁饼者》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
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
◎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起跑线遗址
二、建筑艺术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帕特农神庙遗址
(一)古希腊建筑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还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外景
◎罗马万神庙穹顶
◎古罗马时期建造的高架引水渠
(二)古罗马建筑
三、哲学和法学
(一)哲学
人物 成就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雅典公民。据记载,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在被投入监狱一个月后,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位弟子面前饮鸩,从容就死。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他要求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尽管可以逃生,但苏格拉底宁可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解剖了许多动物,奠定了动物学基础。他是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二)法学
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世纪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曾言:“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武力与宗教征服都已成为历史,唯有罗马的法律至今对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还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也充分肯定了罗马法律文化对世界法律文化的巨大贡献。罗马人创造了罗马法律文化,而其中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则是罗马法律文化的精髓。
——明辉、姜小蕾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教程》
公元前5世纪中期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诞生,开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3世纪
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6世纪
汇编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
罗马法产生了什么作用和影响?
(1)对当时的罗马: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调解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2)对后世: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民法典》完全接受了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成为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典的基础。
材料二 在西班牙,对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同样受到重视。卡士提利亚王国的斐迪南三世(1219—1252年在位)及其继承人阿方索十世(1252—1284年在位)都聘任罗马法学家在国王参事府和王室法院任职。
材料三 公元1158年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将罗马法视为帝王的宪章内容……公元1165年腓特烈一世……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德国到了14世纪……开始了罗马法教育。
罗马法产生了什么作用和影响?
(1)对当时的罗马: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调解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2)对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公历的缘起
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太阳历
儒略历
公 历
◎凯撒(公元前100—前44)
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儒略,是凯撒的宗族名。
由于儒略历的年长度是365.25日,同回归年长度365.242 2日相差0.007 8日,从实施儒略历到16世纪后期,累差已约10天。为消除这个差数,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下一天定为格雷果里历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这样使春分日又恢复到3月21日。同时还修改了儒略历置闰的法则,公元年数被4除尽的仍为闰年,但对世纪年只有能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这样在400年中只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即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 5日,与回归年长度365.242 2日更为接近。公历先在天主教国家使用,后推行到新教国家,20世纪初期全世界普遍使用。
中国于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文学和雕塑
建筑艺术
哲学和法学
公历的缘起
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
宝贵的文学遗产《荷马史诗》
宙斯像
《掷铁饼者》
雅典帕特农神庙
罗马大竞技场、万神庙
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
苏格拉底思考人类社会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等学科
泽及后世的罗马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