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优质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优质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1 07:3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漫画:大国崛起---日本
VS
导入新课
古代的我们和他们--隋唐时期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奈良城唐招提寺鉴真像
以唐为师
大化改新
睦邻友好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一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美国入侵日本-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浮世绘》
近代的我们和他们——19世纪中期
同病相怜




而终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2022年课程标准:
1.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 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背景
爆发
1
点击我,解锁不一样的自我
遇见我点就对了!
2
3
辽东战役
1.割地
2.赔款
3.通商
4.办厂:商品输入变为资本输入
影响:
4
1
2
结果
表现1
点击我,解锁不一样的自我
点击我,解锁不一样的自我
点击我,解锁不一样的自我
表现2
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封建制度腐败落后
启示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结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结束语
李鸿章能够生在大清,是清朝的福分,却是李鸿章此生最大的悲哀。李鸿章既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罪人,两方面无法抵消,但也无需抵消。他的先进性值得学习,落后性与腐败性也值得去参考,这是像李鸿章这样的历史人物,所留给我们的历史参考吧。
年少不知李鸿章,年老方知真中堂!
有人说他是刽子手(军事将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说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政治家)。进士出身,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淮军首领,北洋舰队的开创者和送葬人。
有人说他是卖国贼(外交家),签了那么多不平等的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甲午中日战争
——海陆竞逐
随堂演练
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
A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虎门条约》
4.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C
C
5.《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开放工厂的特权
6.《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D
战争爆发的背景
“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日本:
中国:
朝鲜:
点击了解详情
VS
点一下回家了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中国近、中国弱、中国肥;
蓄谋已久
大陆政策
新课讲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892:23万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1892:41%
1890:31.6%
1881:16.6%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
1892:23万
1892:41%
1890:31.6%
1881:16.6%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李鸿章:
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御外之意,不过守疆土,保和局而已。
——1872年《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阅读材料,对比中国和日本改革的目的有何不同?
明治天皇:
日本乃万国之本,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亿兆安抚之宸翰》
中:守疆保和
日:对外扩张,称霸世界
海陆竞逐
VS
VS
挪用军费,消极备战。
天皇宣布,每日只吃一餐也要发展海军,他还直接将皇室经费的十分之一用作海防捐款。
1888年慈禧太后想要修颐和园,
连续7年每年挪用海军衙门经费30万两,费用依旧不够,命令李鸿章向两江、两广以筹办海防为名募捐400多万两白银,共计600多万两修建颐和园。
1889年光绪皇帝大婚,花费相当于购买三艘“定远”号的费用。
蓄谋已久
积极备战
日本积极扩充军备,中国的统治者在干什么呢?
伊藤博文率社会名流四处巡回演讲,半年内再度筹款近二百万日元,并连续向欧洲订购“吉野”号等快速铁甲巡洋舰。
一、甲午中日战争
2.导火线——东学党起义
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
丁汝昌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点击了解详情
主要战役 战 况 民族英雄
丰岛海战
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左宝贵
黄海海战
损失惨重,
丧失制海权
邓世昌
辽东陆战
占领大连、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战争过程(1894.7-1895.2)
避战保船
战争经过
战争爆发
1、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主要战役
时间:1894年9月
爱国将领:左宝贵
结果:平壤陷落
(1)平壤战役
一.甲午中日战争
经过—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交战双方情况统计 对比角度 中国 日本
参战舰艇 10艘 12艘
火 炮 191门 272门
兵 力 2052人 3566人
舰船损失 损失5艘 重伤4艘 重伤5艘
伤亡人数 1200人 300人
北洋舰队
主力尚存
清政府
避战求和
日本
夺取制海权
致远舰部分官兵
致远舰直冲敌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世昌
1849年--1894年
(2)黄海大战
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在弹药将近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敌舰,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黄海大战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情况:北洋舰队vs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日本趁机夺取制海权。
海陆竞逐
慈禧六十大寿
新衣服:23万两
特制金辇轿舆:18万两
搭建景物、戏台:292万两
修葺、装饰皇宫:210万两
首饰器皿:38万两
赏赐百官:289万两
寿宴、仪仗队:25万两
小计:895万两(另,颐和园修整费用另计,其中约500万两出自海军军费)
材料一: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
辽东战役
时间: 1894年10月下旬
作战情况: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徐邦道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海陆竞逐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4天大屠杀,2万余人被杀戮,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
一个英国海员詹姆斯·阿伦亲眼见过日军在旅顺的大屠杀,在《旅顺遇难记》书中写道:
“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手,有的割耳,有的剁脚,有的砍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幼,没有饶过一个......在一个钱铺里,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有。”
海陆竞逐
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被叫停的南京夏日祭和玄奘寺供奉战犯灵牌事件
旅顺大屠杀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披着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保全自身实力和北洋地盘,幻想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李 鸿 章:
(4)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投降,遭到言辞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威海卫。
影响:意味着清朝在这场中日战争中败局已定,也代表着一支中国近代海军的夭折,洋务运动也画上了句号(失败)。
(4)威海卫战役
时间:1895年初
爱国将领:丁汝昌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左宝贵
徐邦道
邓世昌
丁汝昌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
1895年《马关条约》——战争的结果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台湾全岛
2亿
重庆
开设工厂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国运殊途
《马关条约》
内容
影响
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马关条约》的危害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台湾全岛
2亿
重庆
开设工厂
0.86亿
清政府年财政收入
战争赔款
日本战争获益
日本年财政收入
0.37亿
北洋舰队建军费用
2.3亿
3.4亿
0.4亿
两亿
1.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2.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
《马关条约》的危害
台湾全岛
2亿
重庆
开设工厂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3.列强的侵略势力:
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内地。
苏州
杭州
重庆
沙市
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腹地
《马关条约》的危害
台湾全岛
2亿
重庆
开设工厂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1895年-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中企
日企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4.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内 容
影 响
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2.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1.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列强由商品输入转变为资本输入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增开重庆、沙市、苏杭四口为通商口岸。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影响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
白银2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割地增多
赔款增加
深入内地
新增设厂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原因:
过程:
结果:
《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侵略权益
提出照会 武力强迫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的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
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熊—俄国
太阳—日本
肠(蛇)—德国
虎—英国
鹰—美国:
门户开放政策
蛙—法国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长城以北和新疆
福建
山东
长江流域
两广、云南
互动探究(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门户开放
时间
提出
内 容
实质
1899年
美国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 华政策上的矛盾。
机会平等,利益均沾。
4、门户开放:
国运殊途
甲午战败,李鸿章痛哭不已--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件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材料一: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本军事对峙…他
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宁勿动”,“保舰勿失”,
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中国:1.李鸿章“避战求和”
2.清军装备落后
2.日本装备先进
日本:1.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直接原因
VS
慈禧:(修颐和园之款)出于海军经费的应为二千万辆,占了海军军费的一大半。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日本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材料一:
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的腐败。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万寿疆无 普天同庆万寿疆无 普天同庆
教训和启示: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