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古代日本
◎富士山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一)日本的兴起
大和政权是如何统治管理国家的?
统治全国依靠
大王
(最高统治者)
贵族
私有领地
部民
田部
海部
锦织部
锻冶部
从事农业
从事海洋捕捞
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
……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倭王印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印文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二)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
二、大化改新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一)改革背景
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二)改革时间、人物
据《日本书纪》记载,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三)改革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创立的制度 中国隋唐制度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等
政治 中央 设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四)改革意义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经济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天皇制中央集权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国有,征收赋税,发展迅速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大化改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
法隆寺位于日本奈良,据传始建于607年,历遭焚毁,屡屡重建。法隆寺是佛教木结构寺庙,其建筑深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影响。寺内保存有7世纪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开元通宝
◎9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大化改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土地公有
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庄园经济形成
三、幕府统治
(一)背景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庄园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二)武士和武士团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日本武士(绘画作品)
武士在日本最初被称为“侍”,意思是卫士或随从,主要从事与战争有关的活动。
◎源赖朝
(1147—1199)
击败
源氏武士集团
平氏武士集团
(三)镰仓幕府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将军
天皇
任命
“征夷大将军”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掌握实权
象征作用
幕府与天皇是怎样的关系?
武士道是在平安时代随着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镰仓时代兴盛和发展起来的。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其道德体系趋于理论化,影响力增强,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逐渐成为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效忠天皇的形式体现武士道精神,在军内外大力宣扬武士道,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伦理观念。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军国主义者又将武士道与法西斯相结合,形成现代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
◎盛甲武士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部民制
改革背景
改革时间、人物
改革内容
政治
经济
改革意义
庄园经济形成
庄园“不输不入”
武士和武士集团产生
源氏武士集团崛起
幕府统治的特点
武士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