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1 07: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文艺复兴运动
◎《蒙娜丽莎》
  这是一幅世界著名的油画。画中蒙娜丽莎的眼睛似乎永远在看着观众,她那既是瞬间的又是永恒的微笑,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吗?
一、文艺复兴
(一)背景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期开始于意大利的文学和艺术的新文化运动,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文艺复兴在15、16 世纪达到高潮,并逐渐传播到法国、英国等国家。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是商贸集中的地区。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富,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
  1.经济: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兴起于意大利?
  材料二 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上卷》
  2.政治: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材料三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发生的有利条件。
  3.文化:意大利具有丰厚的文化遗产,继承、发扬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二)人文主义
禁欲主义、
无所作为、
形式虚伪、
神学理论、
禁锢人性、
悲观主义
追求现世幸福,
发挥聪明才智,
表达真实情感,
重视科学实践,
鼓励发展个性,
乐观主义思想
中世纪
以“神”为中心
文艺复兴
以“人”为中心
  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
  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
  得欢乐时且欢乐吧,
  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想一想: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快乐的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享受人生、寻求愉悦和幸福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何评价人文主义思潮?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具有进步性。
人文主义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三)实质
  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但它不是单纯地复兴古典文化,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文艺复兴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影响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
产生了众多的文化巨匠,创造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许多成就。
对后来的启蒙运动以及整个资产阶级文化具有启迪作用,尤其是文化结构、思想观念上的变革,是西欧文明发展的精神源泉。
◎恩格斯(1820—1895)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二、但丁
◎但丁(1265—1321)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长篇诗作《神曲》。
  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在但丁笔下,地狱像一个大漏斗,共9层,里面是形形色色的罪人,受到各种酷刑折磨。如第9层是一个冰湖,罪犯的灵魂冻于湖中,魔鬼坐在地心,不断撕咬犹大及其他罪人。炼狱用来惩罚轻罪者,如让傲慢者身负重石,用铁丝缝合嫉妒者的双眼等。天堂为善良的灵魂居住之所,充满着光辉、欢乐和爱。
  但丁的名言有:“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三、达·芬奇
◎达·芬奇(1452—1519)
自画像
  达·芬奇因出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而得名。他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于一身。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画,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
◎《蒙娜丽莎》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最后的晚餐》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人物采光采用背后门外的自然光,显得自然而亲切。耶稣自身的淡定从容与十二门徒的激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动作幅度较大、表情多变也更为生活化。
  在创作过程中,每画一个人的时候,他必先研究那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各式各样的典型形象,画了许多素描,做笔记,反复推敲。他认为一张人物画,或其他形式的人物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地从他们的姿态中觉察他们的思想。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对人的歌颂和赞美,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
  
  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草地上的圣母》(木板油彩)
拉斐尔
温情脉脉
亲切自然
母爱感情流露
◎《大卫》(大理石)
米开朗琪罗
充满力量
容光焕发
自由气息
人文主义
四、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
  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英国的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哪些?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莎士比亚(1564—1616)
文艺复兴运动
背景 
核心: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意义:促进思想解放
意大利: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西欧(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反对教会,要求发扬个性,享受现世生活
文化:继承、创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