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爬天都峰(第1课时)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知道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新课导入
1.让学生谈谈自己爬山的经历和感受。
(指名让学生说)
教师: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就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爬山经历吧。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前查到的关于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相机汇总补充,重点介绍天都峰的高和险)
预设:
天都峰,海拔1800多米,是黄山的三大主峰之一。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因此取名“天都峰”。天都峰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鲫鱼背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探究新知
一、正音释义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方式:可采用开火车读、男女生分开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等形式。
2.掌握多音字“相”。
相 xiàng 照相 相貌 相机
xiāng 相信 相处 相逢
3.强调易错字。
(1)链:先写“钅”,再写“车”,最后写“辶”。
(2)攀:
(3)猴:
(4)辫、瓣、辩:有“瓜”是花瓣;有“纟”是辫子;有“讠”是辩论。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你能边读边试着找出本文的记叙要素吗?然后根据表格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试着填写表格。
爬天都峰
时间
地点
人物
干什么
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将表格内容完善,派代表分享交流成果,老师相机补充指导。
预设:
爬天都峰
时间 假日
地点 黄山的天都峰
人物 “我”、爸爸和老爷爷
干什么 一起去爬天都峰,最终爬到峰顶
主要内容 假日里,“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途中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相伴爬山,最终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二: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你爬过山吗?回想一下你爬山的情景,说说你是怎么爬山的吧。
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教师重点引导出“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顺序。
2.教师:再来读读课文,你能结合自己的爬山经验,找一找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方法:抓关键词句。
方式:小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发言,老师相机指导。
预设:通过关键词句“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奋力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可以知道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的爬山经验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梳理出写作顺序。
课堂小结
课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主要讲了假日里,“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途中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相伴爬山,最终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布置作业
思考问题:课文写了“我”爬天都峰这件事,那么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